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79231发布日期:2021-11-15 19:2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辆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比如对车内舒适度和便捷性的需求。
3.目前,车辆中的空调系统往往是基于车内空间进行设计,即在车门和车窗均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向车内吹送经过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从而实现车内的制冷和制热功能。
4.然而,在车内外空气存在较大的温差时,当打开车门后由于空气对流的作用,车外空气会进入车内,导致车内的空气温度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降低了车内人员的舒适度。而且,为了提高人们上下车的便捷性,车辆的车门开启区域会越做越大,使得车门开启后车内空气与车外空气的对流换热也越大,从而对车内空气温度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导致车内的舒适度也越来越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和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车门开启对车内温度的影响,提高车内的舒适度。
6.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开关装置、空调机和出风装置,其中,所述空调控制器与所述开关装置通信连接,所述开关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调机与所述出风装置之间,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车门内侧;其中,
7.所述空调机,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输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
8.所述空调控制器,检测到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
9.所述开关装置,根据所述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以将所述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所述出风装置中;
10.所述出风装置,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所述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以在所述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
11.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方法,包括:
12.经由空调机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输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
13.经由空调控制器检测到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
14.经由开关装置根据所述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以将所述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
15.经由所述出风装置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所述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以在所述车门开
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
16.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空调控制器实时检测车辆是否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并在检测到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开关装置根据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从而将空调机输出的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设置在车门内侧的出风装置中,使得出风装置可以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调节后的空气,进而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通过建立的温度缓冲区,可以减少由于空气对流而引起的车外温度对车内温度的干扰,从而有效降低车门开启对车内温度的影响,提高了车门开启时车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侧视图;
23.图7是图6中所涉及的车辆的正视图;
24.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25.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26.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10、开关装置20、空调机30和出风装置40。其中,空调控制器10与开关装置20通信连接,开关装置20设置在空调机30与出风装置40之间,出风装置40设置在车门内侧。
29.其中,空调机30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输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空调控制器10检测到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开关装置20根据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以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40中。出风装置40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以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
30.其中,空调机30可以是指车辆中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装置(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空调机30还可以与空调控制器10通信连接。空调机30可以根据空调控制器10的控制指令调节空调状态,比如将空调状态调节为制冷状态或者制热状态,以及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并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输出至车内,以便可以降低或提高车内温度。空调机30和空调控制器10可以基于业务需求设置在车辆的任意位置处,本实施例均对空调机30和空调控制器10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
31.其中,温度缓冲区可以是指在车内空间与车外环境之间建立的温度缓冲区域,比如,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的温度缓冲区。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可以是指基于业务需求预先设置的,车辆需要建立温度缓冲区时所具备的条件。示例性地,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包括:车门开启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车辆的整车状态处于上电状态且空调机30的空调状态处于工作状态。空气导通指令可以是指将空调机30与出风装置40之间的空气进行导通的指令。示例性地,空气导通指令可以是控制开关装置20打开开关的指令。
32.空调控制器10可以通过实时检测车辆所处的状态信息,并根据该状态信息确定出当前时刻车辆是否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并在检测到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表明当前车门处于开启状态,需要对车门开启区域建立温度缓冲区,此时可以生成空气导通指令。
33.开关装置20可以是指控制空调机30与出风装置40之间的空气是否导通的装置。开关装置20的开关状态包括导通状态和阻隔状态,其中导通状态是指空调机30输出的空气可以输送至出风装置40中的状态。阻隔状态是空调机30输出的空气禁止输送至出风装置40中的状态。空调控制器10可以控制开关装置20所处于的开关状态。当开关装置20接收到空气导通指令时,可以控制自身的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从而使得空调机30输出的温度调节后的空气可以传输至出风装置40中。
34.出风装置40可以是指将接收的空气通过出口吹送出去的装置。例如,出风装置40可以是但不限于出风口。出风装置40的出风方向朝向车门开启区域,以便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空气。车辆的每个车门内侧均可以设置出风装置40,以便在每个车门的开启区域内均可以建立温度缓冲区。本实施例中的车门可以是指开启区域较大的车门,其可以是但不限于鸥翼门或者对开门。每个车门内侧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出风装置40。出风装置40可以设置在车门内侧的任意位置处,其具体位置可以基于实际场景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出风装置4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均不做具体限定。当出风装置40在接收到温度调节后的空气时,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从而可以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一个由吹送的空气形成的温度缓冲区,以避免车内空气与车外空气的直接接触,降低因温差过大而引起的空气对流,进而减小车外温度对车内温度的影响,使得车门开启时车内温度保持不变,提高了车内的舒适度。
35.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连接可以为但不限于电性连接或者远端连接。其中,电性连接可以是通过导线的方式进行有线连接。远端连接可以是指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进行无线连接。
36.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空调控制器10实时检测车辆是否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并在检测到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开关装置20根据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从而将空调机30输出的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设置在车门内侧的出风装置40中,使得出风装置40可以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调节后的空气,进而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通过建立的温度缓冲区,可以减少由于空气对流而引起的车外温度对车内温度的干扰,从而有效降低车门开启对车内温度的影响,提高了车门开启时车内的舒适度。
3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管道50,第
一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空调机30和出风装置40,将空调机30输出的温度调节后的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道50传输至出风装置40中。第一连接管道50可以传输空调机30输出的温度调节后的空气至出风装置40中。相应地,如图2所示,开关装置20可以设置在空调机30与第一连接管道50之间,控制空调机30输出的空气是否传输至第一连接管道50中。本实施例也可以将开关装置20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50与出风装置40之间,还可以将开关装置20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50的管道上。本实施例对开关装置20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
38.其中,第一连接管道50可以是指形状固定的管道,以便于输送空气。第一连接管道50可以是但不限于塑料管道。第一连接管道50的管道直径可以与出口装置40的出口直接相等,以便通过出口均匀地吹送较多的空气。
39.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3给出了一种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开关装置20包括:开关单元21、连接单元22和电机23。其中,开关单元21通过连接单元22与电机23连接,电机23与空调控制器10通信连接。电机23可以在接收到空气导通指令,通过连接单元22调节开关单元21的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开关单元2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风门,风门在电机23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调节开关状态。连接单元2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开关单元21和电机23,以使电机23通过连杆调节开关单元21的开关状态。例如,电机23可以通过转动连杆的方式使得风门进行旋转,从而达到调节开关状态的目的,比如将风门旋转到打开状态,即开关状态处于导通状态;将风门旋转到闭合状态,即开关状态处于阻隔状态。
40.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还可以包括:车内温度传感器61和车外温度传感器62;其中,车内温度传感器61检测车辆的车内温度,并输出车内温度;车外温度传感器62检测车辆的车外温度,并输出车外温度。车内温度传感器61可以设置在与车内空气接触的任意位置处,以便检测车内空气温度。车外温度传感器62可以设置在与车外空气接触的任意位置处,以便检测车外空气温度。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车内温度传感器61和车外温度传感器62实时监测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示例性地,车内温度传感器61和车外温度传感器62均与空调控制器10通信连接,以使空调控制器10可以获得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
41.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4,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还可以包括:车身控制器70,车身控制器70根据车辆的整车状态和接收的车门开启角度,生成空调状态检测指令。车身控制器70与空调控制器10通信连接,以使空调控制器10可以获得空调状态检测指令。其中,整车状态可以包括上电状态和下电状态,其中,上电状态可以是指车辆处于启动的状态,下电状态可以是指车辆处于熄火的状态。空调状态检测指令是指可以检测空调状态的指令。
42.继续参见图4,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还可以包括:车门开启角度检测电路80,车门开启角度检测电路80检测车门开启角度,并输出车门开启角度。车门开启角度检测电路80可以是现有的任意一种可以检测车门开启角度的装置,其可以设置在车门上,实时检测车门开启角度。
43.具体地,车身控制器70可以包括整车状态检测电路、车门开启指令生成电路和空调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电路。其中,整车状态检测电路检测车辆的整车状态,在整车状态为上电状态时生成上电指令,并输出上电指令;车门开启指令生成电路在接收的车门开启角度
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生成车门开启指令,并输出车门开启指令;空调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电路根据上电指令和车门开启指令,生成空调状态检测指令,并输出空调状态检测指令。
44.其中,车门开启指令生成电路与车门开启角度检测电路80通信连接,以使车门开启指令生成电路可以接收检测到的车门开启角度。整车状态检测电路和车门开启指令生成电路均与空调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电路连接,以使空调状态检测指令生成电路可以接收上电指令和车门开启指令。
45.车门开启指令生成电路可以包括车门开启角度输入端、比较器和车门开启指令输出端。其中,车门开启角度输入端输入检测到的车门开启角度。比较器将车门开启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在车门开启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生成车门开启指令。车门开启指令输出端输出车门开启指令。本实施例通过将当前时刻的车门开启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进行比较,以避免在车门开启角度较小时建立温度缓冲区的情况。
46.具体地,空调控制器10可以包括空调状态检测电路、车内温度获取端口、车外温度获取端口和空气导通指令生成电路。空调状态检测电路与车身控制器70通信连接,以使空调状态检测电路接收到空调状态检测指令;车内温度获取端口与车内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车外温度获取端口与车外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
47.其中,空调状态检测电路根据接收的空调状态检测指令,检测空调机的空调状态,并在空调状态为工作状态时输出温度获取指令。车内温度获取端口根据温度获取指令获取车内温度。车外温度获取端口根据温度获取指令获取车外温度。空气导通指令生成电路根据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生成空气导通指令,并输出空气导通指令。其中,空调机30的空调状态可以包括工作状态和关闭状态。工作状态可以包括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
48.示例性地,空气导通指令生成电路可以包括车内温度输入端、车外温度输入端、运算器、比较器和空气导通指令输出端。其中,车内温度输入端输入车内温度;车外温度输入端输入车外温度;运算器计算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比较器将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在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空气导通指令输出端输出空气导通指令。空气导通指令生成电路在检测到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表明当前时刻车内外温度较大,需要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以避免车外温度对车内温度的干扰,此时生成并输出空气导通指令。
49.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温度缓冲区建立系统还可以包括:雾气生成装置91、液体储存装置92和第二连接管道93。其中,液体储存装置93通过第二连接管道92与雾气生成装置91连接,液体储存装置93与空调控制器10通信连接,雾气生成装置91设置在距离出风装置40预设长度的位置处。
50.其中,液体储存装置93接收到液体输送指令,将储存的液体通过第二连接管道92输送至雾气生成装置中91;雾气生成装置91将输送的液体生成雾气,向车门开启区域喷洒雾气。
51.其中,雾气生成装置91是指可以将液体转换为雾气的装置。示例性地,雾气生成装置9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喷头,将输送的液体通过喷头中的喷孔生成雾气。雾气生成装置91生成的雾气喷洒方向朝向车门开启区域,以便向车门开启区域喷洒雾气,实现进一步降温的效果。雾气生成装置91也设置在车门内侧,其与出风装置40的距离为预设长度。
预设长度的大小可以基于实际场景预先设置。本实施例可以将雾气生成装置91设置在出风装置的附近,以便在同一个车门开启区域内吹送空气和喷洒雾气,实现进一步降温的效果。
52.其中,第二连接管道92可以是形状可变的管道,其可以是但不限于橡胶管道,以便传输液体。第二连接管道92的管道直径可以小于第一连接管道50的管道直径,以便节省空间。液体储存装置93是指可以存储液体,并控制液体是否输送的装置。液体储存装置93中储存的液体可以为纯净水,以便生成干净的雾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储存装置93与车辆自带的雨刮洗涤所用的洗涤液储存装置不同。液体储存装置93可以包括液体泵,液体泵的出口与第二连接管道92连接,液体泵与空调控制器10通信连接。液体泵可以接收到液体输送指令,通过出口向第二连接管道92输送储存的液体。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空调控制器10控制液体泵的方式,控制液体储存装置93是否向向第二连接管道92输送储存的液体。
53.示例性地,空调控制器10可以包括:液体输送指令生成电路;液体输送指令生成电路在空调机30的空调状态为制冷状态,且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液体输送指令,并输出液体输送指令。
54.其中,液体输送指令生成电路可以与空调状态检测电路、车内温度获取端口、车外温度获取端口均连接,以使液体输送指令生成电路可以获得空调机30的空调状态、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具体地,空调状态检测电路可以根据接收的空调状态检测指令,检测到空调机的空调状态为指令状态时,输出温度获取指令,以使车内温度获取端口获取车内温度以及车外温度获取端口获取车外温度。液体输送指令生成电路在根据接收的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计算温度差值,并在该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并输出液体输送指令。
55.具体地,当液体储存装置93接收到液体输送指令时,表明当前车辆处于制冷状态,即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此时可以向雾气生成装置91传输储存的液体,使得雾气生成装置91向车门开启区域喷洒生成的雾气,基于雾气蒸发吸热的原理,加强车门开启区域的降温效果,从而提高温度缓冲区的缓冲效果,进一步保证车内的舒适性。
56.示例性地,图6给出了一种车辆的侧视图;图7给出了图6所涉及的车辆的正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该车辆的车门鸥翼门。若检测到当前的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在空调机30处于制热状态时,即空调机30输出的是温度升高后的空气,使得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时,可以将温度升高后的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道50传输至出风装置40中,出风装置40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升高后的空气,提高车门开启区域内的空气温度,从而建立一个温度较高的温度缓冲区。在空调机30处于制冷状态时,即空调机30输出的是温度降低的空气,使得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时,可以将温度降低后的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道50传输至出风装置40中,出风装置40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降低后的空气,降低车门开启区域内的空气温度,同时将液体储存装置93中存储的液体通过第二连接管道92输送至雾气生成装置91中,雾气生成装置91将输送的液体生成雾气,向车门开启区域喷洒雾气,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车门开启区域内的空气温度,加强降温效果,进一步避免车门开启对车内温度的影响。建立的温度缓冲区可以参见图7中的虚线区域。
57.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空调控制器10还可以检测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取消条件时,生成空气阻隔指令;开关装置20根据空气阻隔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阻隔状态,
以停止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
58.其中,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可以是指基于业务需求预先设置的,车辆需要取消建立的温度缓冲区时所具备的条件。预设温度缓冲区取消条件可以包括:接收到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空调机的空调状态为关闭状态、和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中的至少一个。空气阻隔指令可以是指将空调机30与出风装置40之间的空气进行阻隔的指令。示例性地,空气导通指令可以是控制开关装置20关闭开关的指令。
59.具体地,空调控制器10中的空调状态检测电路在检测到空调机的空调状态为关闭状态时,表明空调并未输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此时可以直接生成空气阻隔指令;或者,空调控制器10中的空气阻隔指令生成电路检测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表明车内外温度不大,无需建立温度缓冲区,此时可以生成空气阻隔指令;或者,空调控制器10中的空气阻隔指令生成电路直接接收到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时,可以直接生成空气阻隔指令。开关装置20在接收到空气阻隔指令时,控制开关状态为阻隔状态,以停止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40中,从而无法继续调节车门开启区域内的空气温度,进而可以取消所建立的温度缓冲区。
60.示例性地,车身控制器70在检测到车辆的整车状态为下电状态或者车门开启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时,生成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具体地,车身控制器70可以包括整车状态检测电路、车门关闭指令生成电路和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生成电路。整车状态检测电路可以在检测到车辆的整车状态为下电状态时,生成下电指令,并输出下电指令;车门关闭指令生成电路在接收的车门开启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时,生成车门关闭指令,并输出车门关闭指令;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生成电路在接收到下电指令或者车门关闭指令时,生成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并输出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
61.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出风装置40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降低的空气以及通过雾气生成装置91向车门开启区域喷洒生成的雾气而建立温度缓冲区后,空调控制器10在检测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取消条件时,生成空气阻隔指令和液体停止输送指令。开关装置20根据空气阻隔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阻隔状态,以停止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40中,使得出风装置40不再继续吹送空气。同时,液体储存装置93根据接收的液体停止输送指令,停止将储存的液体输送至雾气生成装置中,以使雾气生成装置91不再继续喷洒雾气,从而取消所建立的温度缓冲区。
6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3.经由空调机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输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
64.经由空调控制器检测到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
65.经由开关装置根据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以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
66.经由出风装置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以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
67.具体地,车辆的车门可以为但不限于鸥翼门或者对开门。示例性地,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可以包括:车门开启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车辆的整车状态处于上电状态且空调机的空调状态
处于工作状态。
68.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检测到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根据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从而将空调机输出的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设置在车门内侧的出风装置中,使得出风装置可以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调节后的空气,进而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通过建立的温度缓冲区,可以减少由于空气对流而引起的车外温度对车内温度的干扰,从而有效降低车门开启对车内温度的影响,提高了车门开启时车内的舒适度。
69.示例性地,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70.s110、经由空调机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输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
71.s120、经由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空调状态检测指令时,获取空调机的空调状态。
72.其中,空调状态可以包括工作状态和关闭状态。工作状态可以包括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
73.示例性地,在接收到空调状态检测指令之前,经由车身控制器根据车辆的整车状态和接收的车门开启角度,生成空调状态检测指令。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状态检测指令可以是由车身控制器生成的。
74.示例性地,根据车辆的整车状态和接收的车门开启角度,生成空调状态检测指令,可以包括:检测车辆当前时刻的整车状态;在整车状态为上电状态,且接收的车门开启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生成空调状态检测指令。
75.s130、经由空调控制器在空调状态为工作状态时,获取车辆的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
76.具体地,在空调状态为工作状态时,表明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不相等,此时可以通过车内温度传感器获得车辆的车内温度,以及通过车外温度传感器获得车辆的车外温度。
77.s140、经由空调控制器根据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确定温差差值,并在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
78.具体地,若空调状态处于的工作状态为制热状态,即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则可以将车内温度减去车外温度的差值作为温度差值。若空调状态处于的工作状态为制冷状态,即车外温度高于车内温度,则可以将车外温度减去车内温度的差值作为温度差值。通过将温度差值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在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表明车内外温差较大,会产生明显的对流换热作用,此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
79.s150、经由开关装置根据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以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
80.s160、经由出风装置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以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
81.示例性地,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82.s210、经由空调机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输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
83.s220、经由空调控制器检测到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建立条件时,生成空气导通指令;
84.s230、经由开关装置根据空气导通指令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以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
85.s240、经由出风装置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以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
86.s250、经由空调控制器检测到车辆满足预设温度缓冲区取消条件时,生成空气阻隔指令。
87.其中,预设温度缓冲区取消条件可以包括:接收到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空调机的空调状态为关闭状态、和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中的至少一个。
88.示例性地,在接收到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之前,经由车身控制器在检测到车辆的整车状态为下电状态或者车门开启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时,生成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本实施例中的温度缓冲区取消指令可以是由车身控制器生成的。
89.s260、经由开关装置在接收到空气阻隔指令时,控制开关状态为阻隔状态,以停止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
90.具体地,开关装置在接收到空气阻隔指令时,控制开关状态为阻隔状态,以停止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从而无法继续调节车门开启区域内的空气温度,进而可以取消所建立的温度缓冲区。
91.示例性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经由液体储存装置在接收到液体输送指令时,将液体储存装置中储存的液体输送至雾气生成装置中;经由雾气生成装置将输送的液体生成雾气,向车门开启区域喷洒雾气。
92.其中,在接收到液体输送指令之前,还可以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在检测到空调机的空调状态为制冷状态,且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液体输送指令。
93.示例性地,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的温度缓冲区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94.s310、经由车身控制器检测车辆的整车状态,若整车状态为上电状态,则进入s311;若整车状态为下电状态,则进入s318。
95.s311、经由车身控制器检测车门开启角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若是,则进入s312;若否,则进入s318。
9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s310和s311的先后顺序,即检测整车状态和检测车门开启角度的先后顺序,比如可以先检测整车状态后检测车门开启角度,也可以先检测车门开启角度后检测整车状态。
97.s312、经由空调控制器,获取空调机的空调状态,若空调状态为制热状态,则进入s313;若空调状态为制冷状态,则进入s314;若空调状态为关闭状态,则进入s318。
98.s313、将车内温度减去车外温度的差值确定为第一温度差值,并检测第一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s315;若否,则进入s318。
99.s314、将车外温度减去车内温度的差值确定为第二温度差值,并检测第二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进入s316;若否,则进入s318。
100.s315、经由开关装置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以将温度升高后的空气传输至出
风装置中,经由出风装置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升高后的空气,以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并返回执行s310。
101.s316、经由开关装置控制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以将温度降低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经由出风装置向车门开启区域吹送温度降低后的空气,以在车门开启区域内建立温度缓冲区,并进入s317。
102.s317、经由液体储存装置将储存的液体输送至雾气生成装置中,经由雾气生成装置将输送的液体生成雾气,向车门开启区域喷洒雾气,并返回执行s310。
10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s316和s317执行的先后顺序,比如可以先执行s316后执行s317,也可以先执行s317后执行s316,还可以同时执行s316和s317。
104.s318、经由开关装置检测到开关状态为导通状态时,控制开关状态为阻隔状态,以停止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传输至出风装置中,以及经由液体储存装置检测到液体处于输送状态时,停止将储存的液体输送至雾气生成装置中。
10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仅给出了建立一次温度缓冲区以及取消所建立的温度缓冲区的过程。上述过程可以循环进行,即不断地建立温度缓冲区和取消所建立的温度缓冲区。
106.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