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降噪器及具有该微孔降噪器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83269发布日期:2023-04-20 22:0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微孔降噪器及具有该微孔降噪器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轮胎的降噪器以及装有这种降噪器的轮胎,尤指一种开设有微孔的降噪器,以及装有这种降噪器的轮胎。


背景技术:

1、车辆行驶于路面时,轮胎与路面产生碰撞变形,会于轮胎内部产生空腔共鸣音,同时车轴振动导致车辆地板的振动,会引起车内的噪音。

2、于是有中国专利公告号第cn102119087a号提供一种轮胎和轮子噪声减小装置与系统,主要是借由多孔的隔挡件限定出空气腔,同时隔挡件中还包括能够提供声阻的材料,进而减小噪声。

3、以及有中国专利公告号第cn105313607b号提供一种充气轮胎,主要是借由板状部件上形成通孔,以在抑制重量增加和成本增加的情况下,降低空腔共鸣音。

4、然而,前述专利案分别有以下缺点:

5、在前述cn102119087a专利案中,隔挡件实际上是设置于轮圈上,会阻碍轮胎的安装,且无法于空腔共鸣音扩散时就减低噪音,自身的振动甚至可能导致噪音的恶化。

6、在前述cn105313607b专利案中,板状部件的板厚较大,且通孔也没到达微孔等级,其板厚重量会影响到轮胎的平衡性,导致行驶的不安全性。

7、而本发明人也曾提出一种具有降噪元件的轮胎及其降噪元件,并获中国台湾编为第i714185号专利,主要是借由降噪元件上交错阵列分布的凸出部及凹陷部达成降噪效果。然而,本发明人持续潜心研究,发现前述i714185专利案降噪效果仍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缘此,本发明人为了降低轮胎滚动于地面时产生的空腔共鸣音,而提出一种微孔降噪器,安装于一轮胎,该轮胎包含一轮胎内面,该轮胎内面界定出一轮胎空腔,该微孔降噪器包含:一降噪元件,设置于该轮胎内面,该降噪元件上有复数凸出部及复数凹陷部,相邻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倾斜部,该降噪元件与该轮胎内面在该轮胎空腔中形成一腔体,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及该倾斜部之一或其组合上有复数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介于0.1至1毫米之间,该降噪元件上所述微孔的开孔率大于0%且不大于20%,该降噪元件的厚度介于0.1至3毫米之间,且该腔体的体积占该轮胎空腔的体积的1%至50%之间。

2、进一步,该降噪元件包含复数肋部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所述肋部与所述凸出部的凸出方向皆远离该轮胎内面延伸,所述肋部沿该轮胎的一轴向延伸,相邻的该倾斜部经由所述肋部连接,且所述肋部上有所述微孔。

3、其中,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该倾斜部及所述肋部一体成形。

4、其中,所述凸出部及所述凹陷部呈交错阵列分布。

5、进一步,该降噪元件包含一第一降噪面对应该轮胎内面,有一板体结合于该第一降噪面或所述凸出部,且该板体上有复数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径介于0.1毫米至10毫米之间。

6、进一步,有一连接件设置于该降噪元件与该轮胎内面之间。

7、其中,该降噪元件的厚度小于1毫米。

8、其中,该降噪元件上所述微孔的开孔率小于1%。

9、其中,所述微孔的孔径小于0.4毫米。

10、其中,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及该倾斜部共同形成以下形体之一:凹多面体、锥体、柱体、锥台。

11、本发明人再提出一种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包含前述微孔降噪器,进一步包含:一轮胎内面,该轮胎内面界定出一轮胎空腔。

12、根据上述技术特征较佳地可达成以下功效:

13、1.借由在降噪元件上设置特定尺寸、开孔率的微孔,降噪元件只需很薄的厚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有效的利用降噪元件削弱原先轮胎滚动于地面时产生的空腔共鸣音,兼具低重量跟降低噪音的功能。

14、2.降噪元件设置于轮胎内面,不会影响到轮胎的安装。

15、3.板体上的孔洞及肋部上的微孔,可以再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16、4.降噪元件与轮胎内面之间进一步设置有连接件,可以再减缓轮胎的冲击力。

17、5.借由平面状的凸出部,方便结合板体。

18、6.凸出部、凹陷部、倾斜部及肋部一体成形,使得降噪元件可以适应轮胎形状而挠曲。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孔降噪器,安装于一轮胎,该轮胎包含一轮胎内面,该轮胎内面界定出一轮胎空腔,其特征在于:该微孔降噪器包含: 一降噪元件,设置于该轮胎内面,该降噪元件上有复数凸出部及复数凹陷部,相邻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倾斜部,该降噪元件与该轮胎内面在该轮胎空腔中形成一腔体,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及该倾斜部之一或其组合上有复数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介于0.1至1毫米之间,该降噪元件上所述微孔的开孔率大于0%且不大于20%,该降噪元件的厚度介于0.1至3毫米之间,且该腔体的体积占该轮胎空腔的体积的1%至5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元件包含复数肋部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所述肋部与所述凸出部的凸出方向皆远离该轮胎内面延伸,所述肋部沿该轮胎的一轴向延伸,相邻的该倾斜部经由所述肋部连接,且所述肋部上有所述微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该倾斜部及所述肋部一体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及所述凹陷部呈交错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元件包含一第一降噪面对应该轮胎内面,有一板体结合于该第一降噪面或所述凸出部,且该板体上有复数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径介于0.1毫米至10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降噪元件与所述轮胎内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元件的厚度小于1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元件上所述微孔的开孔率小于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的孔径小于0.4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降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及该倾斜部共同形成以下形体之一:凹多面体、锥体、柱体、锥台。

11.一种具有微孔降噪器的轮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微孔降噪器。


技术总结
一种微孔降噪器及具有该微孔降噪器的轮胎,该微孔降噪器包含:一降噪元件,设置于一轮胎内面,该降噪元件上有复数凸出部及复数凹陷部,相邻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倾斜部,该降噪元件与该轮胎内面在一轮胎空腔中形成一腔体,所述凸出部、所述凹陷部及该倾斜部之一或其组合上有复数微孔。借由所述微孔孔径、开孔率,该降噪元件厚度,以及该腔体与该轮胎空腔体积比的选择,该降噪元件只需很薄的厚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而削弱原先一轮胎滚动于地面时产生的空腔共鸣音,兼具低重量跟降低噪音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铭,曹莘苹,林圣杰,陈沅佐,洪秉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新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