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油机快速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7286发布日期:2021-10-09 10:0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车载油机快速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固定和快速分离设备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载设备与运载平台的快速连接和快速分离装置,属于车辆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天线车、雷达车等特种车辆的车载设备越来越多,用电量也剧增,而特种车辆主要在野外使用,需要装备车载内燃机发电机组(以下简称车载油机)作为车载设备的供电电源。为了不影响车载设备的精度,优化车载设备的使用环境,往往需要把车载油机固定到车载方舱或厢式车的地板上。由于车载设备在车载方舱或厢式车内占据了较大空间,车载油机的安装空间比较狭小,其固定工具一般使用压板或绑带。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压板和绑带固定不便且易丢失;2、固定时需要操作人员上车靠近油机进行操作,空间狭小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手动操作方便快捷的车载油机快速锁定装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车载油机快速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平台上、且与车载油机底部两侧的位置对应的两组旋锁,每组旋锁包括沿车载油机框架纵向排列的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以及锁舌转动机构和顶紧自限位把手,两组旋锁的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彼此平行,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底板、上座、下座、旋转盘、锁舌和转轴,所述上座和下座均为开口朝下的槽形件,所述槽形件两边分别向外弯折出对应的安装边;上座高度大于下座高度,上座宽度小于下座宽度;上座下部包容下座一端,上座安装边叠合在下座安装边上,上座安装边、下座安装边和底板通过数个紧固螺钉固定在车辆平台上;旋转盘位于下座中,锁舌位于上座下侧和下座一端上侧之间的空档中;锁舌一端与转轴上端固定连接,转轴下端垂直穿过下座顶部后与旋转盘固定连接,转轴上下端端头分别与上座的槽形顶部的及底板铰接,并通过盖板限位;锁舌转动机构一端与旋转盘连接,锁舌转动机构另一端与顶紧自限位把手一端连接,顶紧自限位把手底部位于底板外侧,固定在车辆平台上。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7.进一步的,所述锁舌转动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一连接座和数个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下端与顶紧自限位把手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上端与第一拉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底部抵靠在第一套件的底板上;第一拉杆另一端与固定在第一套件的旋转盘径向一侧的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第二拉杆一端与固定在第一套件的旋转盘径向另一侧的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第二拉杆另一端与固定在第二套件的旋转盘径向另一侧的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固定在第一套件的旋转盘径向两侧上,且两个第二连接座位置前后错开。
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盘为盘形凸轮,行程开关固定在第二套件的底板上,且位于在第二套件的旋转盘外侧;旋转盘转动到盘形凸轮弧形升程部抵靠在行程开关触头上时,锁舌已转动90
°
压住车载油机下部的横板一端。
9.进一步的,下座顶部远离上座的一侧中部设有垂直向上的限位边,所述限位边朝向上座的一侧和相邻的上座顶部侧边的距离与车载油机底部横板的宽度匹配;锁舌下侧面和下座顶面的垂直距离与车载油机底部横板的厚度匹配。所述限位边上端向外弯折出倾斜的导向面,限位边相邻的上座一侧设有与所述导向面对应的倾斜的导向边。
10.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通过顶紧自限位把手直线移动带动锁舌转动机构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联动,将拉杆的移动转化为旋转盘的转动,再通过旋转盘带动锁舌转动90
°
,就能快速实现对车载油机的固定和解锁。本实用新型的锁舌限制了车载油机z轴方向的上下移动,下座顶部远离上座的一侧的限位边和上座对应一侧的导向边限制了车载油机底部横板x轴方向的横移,两组旋锁的四个上座外侧限制了车载油机钢管框架下部内侧y轴方向的前后移动,这样,车载油机x轴、y轴和z轴的三个自由度均受到限制,从而使得车载油机稳定地固定在车辆平台上。操作人员不需登车,在车下使用顶紧自限位把手就能对车载油机实现远距离的固定或解锁操作。本实用新型可单人快速固定车载油机并实现自锁限位,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了野外操作的便利性。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定车载油机的立体结构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组旋锁的立体分解图;
15.图4是第一套件的放大立体结构图;
16.图5是一组旋锁拆去了上座和下座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前”、“后”、“上”、“下”、“左”、“右”、“里”、“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仅是为了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位置。
19.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设置在车辆平台100上、且与车载油机20底部两侧的位置对应的两组旋锁10,每组旋锁10包括沿车载油机框架202纵向排列的第一套件1和第二套件2,以及锁舌转动机构3和顶紧自限位把手4,第一套件1和第二套件2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底板11、上座12、下座13、旋转盘14、锁舌15和转轴16,上座12和下座13均为开口朝下的槽形件,采用厚度为1mm的冷轧钢板冲压而成,槽形件两边分别向外弯折出对应的安装边。如图4所示,上座12高度大于下座13高度,便于安装锁舌15;上座12宽度小于下座13宽度,便于嵌入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上座12下部包容下座13左端,上座安装边121叠合在下座安装边131上,上座安装边121、下座安装边131和底板11通过6个紧固螺钉17固定在车辆
平台100上。
20.如图3和图5所示,旋转盘14位于下座13中,锁舌15位于上座12下侧和下座13左端上侧之间的空档中。锁舌15一端与转轴16上端的方轴段固定连接,转轴16下端垂直穿过下座13顶部后与旋转盘14亦通过方轴方孔配合固定连接,转轴16上下端端头分别与上座12的槽形顶部的及底板11铰接,并通过盖板17限位。
21.锁舌转动机构3包括第一拉杆31、第二拉杆32、第一连接座33和3个第二连接座34,第一连接座33下端与顶紧自限位把手4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33上端与第一拉杆31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33底部抵靠在第一套件1的底板11上。第一拉杆31另一端与固定在第一套件1的旋转盘14径向左侧的第二连接座3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第二拉杆32一端与固定在第一套件1的旋转盘14径向右侧的第二连接座3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第二拉杆32另一端与固定在第二套件2的旋转盘14径向右侧的第二连接座3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34分别固定在第一套件1的旋转盘14径向两侧上,且位置前后错开。这样的结构便于对第一套件1内的旋转盘14施加转矩,使得第二套件2内的旋转盘14能非常方便地转动90
°
,通过转轴16带动锁舌15也转动90
°
压住或脱离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实现对车载油机20的固定或解锁。
22.旋转盘14为盘形凸轮,行程开关5固定在第二套件2的底板11上,且位于在第二套件2的旋转盘14右侧,旋转盘14转动到盘形凸轮弧形升程部抵靠在行程开关触头51上时,锁舌15已转动到图4所示的压住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一端的位置,行程开关5被触发。行程开关5被触发的信号传送到随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控制电路得电断开,将随车起重机锁定在不能启动的状态;此时即使按下随车起重机的启动按钮也无法启动随车起重机。只有在旋转盘14顺时针转动到盘形凸轮弧形升程部脱离行程开关触头51时,锁舌15转动到脱离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一端且完全转入第二套件2的第二连接座34之内,行程开关5不发信号,随车起重机控制电路失电接通,即可使用随车起重机吊运车载油机100,确保车载油机100吊运安全。
23.下座13顶部远离上座12的右侧中部设有垂直向上的限位边131,限位边131左侧和相邻的上座顶部侧边的距离与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的宽度匹配;锁舌15下侧面和下座13顶面的垂直距离与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的厚度匹配。限位边131上端向外弯折出倾斜的导向面132,与限位边131相邻的上座12右侧设有与所述导向面132对应的倾斜的导向边121。便于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在导向面132和导向边121的导向下,准确落进限位边131左侧和上座顶部侧边右侧的之间的凹档中。锁舌15也易于转动至位于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上侧固定车载油机100,或转动至上座12下侧和下座13右端上侧之间的空档中解锁车载油机100。
2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25.向运输平台100外侧方向分别拉动顶紧自限位把手4的手柄41,使两组平行排列的第一套件1和第二套件2的锁舌15均逆时针转动90
°
到上座12中。接着启动随车起重机吊运车载油机20,车载油机20下移,直至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分别落入各自对应的上座12和下座13之间,车载油机框架202底部纵向两侧分别抵靠在对应的上座12外侧,从而使得车载油机100在图2所示的三维坐标系的x轴和y轴平面内得到定位。
26.将两个顶紧自限位把手4的手柄41分别向如图1所示运输平台100内侧方向推动,
通过第一拉杆31和第二拉杆32的联动,分别使第一套件1内和第二套件2内的旋转盘14同步顺时针转动,旋转盘14分别带动各自的转轴16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分别与转轴16上部固定连接的4个锁舌15同步顺时针转动90
°
,锁舌15分别锁住前后两根车载油机底部横板201的两端,使得车载油机100在图2所示的x轴、y轴和z轴三维空间坐标系内得到可靠的定位和固定。
27.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