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翻盖式杯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7594发布日期:2021-11-16 00:1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翻盖式杯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翻盖式杯托。


背景技术:

2.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最为比较便利的交通工具,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但是消费者对汽车的附件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车载杯托一般设计在主副驾之间的副仪表板上或者储物箱中,不仅占用了布置空间而且基本为固定不动,使用不方便不灵活,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车载翻盖式杯托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车载翻盖式杯托,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4.一种车载翻盖式杯托,包括杯托壳体、翻盖底座组件、主托架、杯托隔挡,所述杯托壳体、主托架、翻盖底座组件及杯托隔挡通过连杆机构相连接;
5.所述翻盖底座组件包括外盖板、内支撑板,所述内支撑板卡合固定在外盖板上,所述内支撑板的中部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所述内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向轴;
6.所述主托架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杯托壳体的两侧设有与所述转轴卡合的轴孔,所述主托架与杯托壳体通过转轴与轴孔的配合相铰接,所述主托架的中部设有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所述杯托壳体的内侧设有第三卡槽,所述主托架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导向轴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轴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7.所述杯托隔挡的中部设有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
8.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轴咬合,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轴咬合,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咬合,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轴咬合,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第二卡槽卡合,所述第二连杆还设有第五连接轴,所述第五连接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五连接轴咬合,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卡槽卡合;
9.所述外盖板的一端通过按压锁扣与杯托壳体相连。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阻尼限速机构,所述阻尼限速机构包括阻尼齿轮,两个所述阻尼齿轮对称设置在主托架的两侧,所述杯托壳体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阻尼齿轮配合的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的延伸轨迹与所述阻尼齿轮的运动轨迹相配合。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杯托卡爪,所述杯托卡爪包括筒形安装部,所述杯托隔挡的两侧对称设有定位轴,所述杯托卡爪通过筒形安装部与定位轴的配合固定在杯托隔挡上。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轴上缠设有弹性钢丝。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筒形安装部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杯托隔挡上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凸出部配合用于限制杯托卡爪的转动范围。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杯托隔挡的上方还固定安装有装饰板。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内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间隔均匀的防滑凸起。
16.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连杆机构将杯托壳体、主托架、翻盖底座组件及杯托隔挡相互进行连接,结构紧凑,简单有效且可靠,主托架可以相对杯托壳体进行转动,当不需要杯托放置水杯时可以收起,节省空间,当需要放置水杯时再放下,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杯托打开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杯托闭合示意图;
19.图3是剖视示意图;
20.图4是爆炸分解示意图;
21.图5是主托架示意图;
22.图6是杯托隔挡示意图;
23.图7是翻盖底座组件示意图;
24.图8是连杆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8.如图1

8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翻盖式杯托,包括杯托壳体1、翻盖底座组件、主托架2、杯托隔挡3,所述杯托壳体1、主托架2、翻盖底座组件及杯托隔挡3通过连杆机构相连接。
29.具体地,所述翻盖底座组件包括外盖板4、内支撑板5,外盖板4的上方设有凹槽,内
支撑板5的外轮廓与凹槽适配并卡合固定在外盖板4上,所述内支撑板5的中部间隔设有第一连接轴6、第二连接轴7,所述内支撑板5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向轴8。
30.所述主托架2的两侧设有转轴9,所述杯托壳体1的两侧设有与所述转轴9 卡合的轴孔10,所述主托架2与杯托壳体1通过转轴9与轴孔10的配合相铰接,主托架2可以与杯托壳体1围绕转轴9的轴线防线进行转动,所述主托架2 的中部设有第一卡槽11与第二卡槽12,所述杯托壳体1的内侧设有第三卡槽 13,所述主托架2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导向轴8配合的导向槽14,转动时所述导向轴8可沿所述导向槽14滑动。
31.所述杯托隔挡3的中部设有第三连接轴15、第四连接轴16。
32.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及第三连杆19,所述第一连杆1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轴6咬合,所述第一连杆17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轴15 咬合,所述第一连杆17的中部与第一卡槽11卡合,所述第二连杆18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7咬合,所述第二连杆18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轴16咬合,所述第二连杆18的中部与第二卡槽12卡合,所述第二连杆18上还设有第五连接轴20,所述第五连接轴20上套设有扭簧21,所述第三连杆19的一端与第五连接轴20 咬合,所述第三连杆19的另一端与第三卡槽13卡合,通过连杆机构将杯托壳体1、主托架2、翻盖底座组件及杯托隔挡3相互进行连接,结构紧凑,简单有效且可靠。
33.所述外盖板4的一端通过按压锁扣22与杯托壳体1相连,通过按压即可打开外盖板4与杯托壳体1之间的连接,扭簧21驱动主托架2转动复位,从而自动完成主托架2的开启。
34.进一步地,还包括阻尼限速机构,所述阻尼限速机构包括阻尼齿轮23,两个所述阻尼齿轮23对称设置在主托架2的两侧,阻尼齿轮23通过扣合的方式固定在柱托架的侧孔内,所述杯托壳体1的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阻尼齿轮配合的弧形齿条24,所述弧形齿条24的延伸轨迹与所述阻尼齿轮23的运动轨迹相配合,阻尼限速机构的设置可以对主托架2的转动进行限速。
35.进一步地,还包括杯托卡爪25,所述杯托卡爪25包括筒形安装部27,所述杯托隔挡3的两侧对称设有定位轴26,所述杯托卡爪25通过筒形安装部27 与定位轴26的配合固定在杯托隔挡3上,杯托卡爪25可以沿定位轴26的轴线方向进行转动。
3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轴26上缠设有弹性钢丝28,杯托卡爪25套设在弹性钢丝28上,拨开杯托卡爪25放入水杯后弹性钢丝28会自动驱使杯托卡爪25 复位,从而对水杯完成夹持固定。
37.进一步地,所述筒形安装部27的一侧设有凸出部29,所述杯托隔挡3上设有限位挡板30,当杯托卡爪25向外转动至一定角度会与限位挡板30接触,从而无法进一步转动,限位挡板30与凸出部29配合使得杯托卡爪25的转动范围受到限制。
38.进一步地,所述杯托隔挡3的上方还固定安装有装饰板31,装饰板31的设置起到美化作用。
39.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板5上设有若干间隔均匀的防滑凸起32,提升接触时的防滑性能。
40.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按压锁扣、扭簧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41.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