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文档序号:26775046发布日期:2021-09-25 11:0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能设备,其主要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主要采取计时、计电度、计金额的充电方式,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中国专利网公布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申请号为:201720335780,该充电桩能够便捷及时为待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技术问题;
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没有安装移动装置,体型巨大且笨重,运输移动都极为不便,造成工作人员运输安装较为困难,进而影响工作人员进行新能源充电桩的安装普及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没有安装移动装置,体型巨大且笨重,运输移动都极为不便,造成工作人员运输安装较为困难,进而影响工作人员进行新能源充电桩的安装普及工作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安装有移动固定机构;
6.所述移动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箱、液压杆、转轴盘、限位杆、滑槽、支撑杆、卡槽、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限位板、膨胀螺栓和万向轮;
7.所述底座顶端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顶端中部连接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固定箱内侧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顶端连接有转轴盘,所述底座外侧边部等距铰接有限位杆,所述固定箱内侧对应限位杆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转轴盘外侧等距铰接有支撑杆,所述固定箱内侧对应滑槽上方位置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侧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限位杆顶端边部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限位杆一端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侧转动连接有膨胀螺栓,所述底座底端等距连接有万向轮。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一端部铰接于限位杆顶端,所述第二磁铁嵌入滑动连接于卡槽内侧,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卡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箱顶端安装有防护机构;
10.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框、伸缩杆、弹簧、支撑板、橡胶板和防撞橡胶球;
11.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套接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外侧等距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防护框外侧对应伸缩杆一侧位置处等距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
撑板外侧套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外侧等距嵌入连接有防撞橡胶球。
12.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一端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端部嵌入连接于防护框内侧。
13.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对应防护框顶端位置处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对称开设有滤网,所述固定板内侧对应滤网下方位置处嵌入连接有散热扇,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连接有挡雨盖。
14.优选的,所述散热扇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挡雨盖直径大于固定板直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6.1、设置有移动固定机构,能够对充电桩本体进行移动,也能够对充电桩本体进行支撑固定,便于工作人员对充电桩本体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对限位杆和限位板进行转动收缩,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运输移动充电桩本体,避免了普通充电桩体型巨大且笨重,移动运输困难的情况出现。
17.2、设置有防护机构,能够对充电桩本体外侧进行保护,也能够对充电桩本体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便于工作人员对充电桩本体外侧进行防护,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充电桩本体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保护充电桩本体的安全,避免了普通充电桩外侧未设置有防护措施,受到撞击易于损伤的情况出现。
18.3、设置有固定板、滤网、散热扇和挡雨盖,能够对充电桩本体进行散热,也能够对充电桩本体进行防雨遮挡,便于工作人员排出充电桩本体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安装在户外的充电桩本体进行遮雨,避免了充电桩本体长时间运行造成内部温度升高,对充电桩本体造成损伤,也避免了雨水落在充电桩本体上,因雨水的酸性腐蚀充电桩本体外部。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1、底座;
26.2、移动固定机构;201、固定箱;202、液压杆;203、转轴盘;204、限位杆;205、滑槽;206、支撑杆;207、卡槽;208、第一磁铁;209、第二磁铁;210、限位板;211、膨胀螺栓;212、万向轮;
27.3、防护机构;301、防护框;302、伸缩杆;303、弹簧;304、支撑板;305、橡胶板;306、防撞橡胶球;
28.4、充电桩本体;5、固定板;6、滤网;7、散热扇;8、挡雨盖。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1,便于工作人员对充电桩本体4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对限位杆204和限位板210进行转动收缩,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运输移动充电桩本体4,底座1顶端安装有移动固定机构2;
31.移动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箱201、液压杆202、转轴盘203、限位杆204、滑槽205、支撑杆206、卡槽207、第一磁铁208、第二磁铁209、限位板210、膨胀螺栓211和万向轮212;
32.底座1顶端连接有固定箱201,固定箱201顶端中部连接有充电桩本体4,固定箱201内侧连接有液压杆202,液压杆202顶端连接有转轴盘203,底座1外侧边部等距铰接有限位杆204,固定箱201内侧对应限位杆204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滑槽205,转轴盘203外侧等距铰接有支撑杆206,支撑杆206一端部铰接于限位杆204顶端,固定箱201内侧对应滑槽205上方位置处开设有卡槽207,卡槽207内侧连接有第一磁铁208,限位杆204顶端边部连接有第二磁铁209,第一磁铁208与第二磁铁209卡合连接,第二磁铁209嵌入滑动连接于卡槽207内侧,限位杆204一端部连接有限位板210,限位板210内侧转动连接有膨胀螺栓211,底座1底端等距连接有万向轮212,从而避免了普通充电桩体型巨大且笨重,移动运输困难的情况出现。
33.便于工作人员对充电桩本体4外侧进行防护,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冲充电桩本体4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保护充电桩本体4的安全,固定箱201顶端安装有防护机构3;
34.防护机构3包括防护框301、伸缩杆302、弹簧303、支撑板304、橡胶板305和防撞橡胶球306;
35.充电桩本体4外侧套接有防护框301,防护框301外侧等距连接有伸缩杆302,伸缩杆302一端部与支撑板304固定连接,伸缩杆302外侧套接有弹簧303,弹簧303一端部嵌入连接于防护框301内侧,防护框301外侧对应伸缩杆302一侧位置处等距连接有支撑板304,支撑板304外侧套接有橡胶板305,橡胶板305外侧等距嵌入连接有防撞橡胶球306,从而避免了普通充电桩外侧未设置有防护措施,受到撞击易于损伤的情况出现。
36.便于工作人员排出充电桩本体4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安装在户外的充电桩本体4进行遮雨,充电桩本体4外侧对应防护框301顶端位置处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内侧对称开设有滤网6,固定板5内侧对应滤网6下方位置处嵌入连接有散热扇7,散热扇7的型号为sf2.5

4,散热扇7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充电桩本体4顶端连接有挡雨盖8,挡雨盖8直径大于固定板5直径,从而避免了充电桩本体4长时间运行造成内部温度升高,对充电桩本体4造成损伤,也避免了雨水落在充电桩本体4上,因雨水的酸性腐蚀充电桩本体4外部。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工作人员需要通过万向轮212将充电桩本体4运输至所需位置后,工作人员需要启动液压杆202进行收缩,通过转轴盘203和支撑杆206的铰接关系,以及支撑杆206顶端与限位杆204一端部的铰接关系,进而带动限位杆204向下转动的同时,解除第一磁铁208和第二磁铁209的卡合连接关系,进而使限位杆204下降直至与地面接触,对底座1进行支撑固定,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拧紧限位板210内侧连接的膨胀螺栓211,使限位杆204与地面固定连接,从而增强了充电桩本体4与地面连接的稳
定性;
38.当充电桩本体4受到外界冲击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会经过防撞橡胶球306和橡胶板305进行初步缓冲,同时通过防护框301和支撑板304将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均匀分散,并通过弹簧303的弹性作用和伸缩杆302对弹簧303的支撑固定,进一步的对充电桩本体4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最大化的降低冲击力对充电桩本体4的影响,同时,通过固定板5内安装的散热扇7对充电桩本体4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排除,并通过滤网6和挡雨盖8防止灰尘和雨水对充电桩本体4造成影响,从而对充电桩本体4进行了保护。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