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箱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8264发布日期:2021-11-29 19:0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扶手箱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手箱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汽车内饰设计、布局的人性化需求也显著提高,其中,汽车副仪表板扶手箱是内饰领域重要的储物空间,其操作便利性和人机舒适性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具体地,扶手箱人机舒适性主要体现在控制启闭的锁定装置上,传统的扶手箱多采用按键下压式的开锁结构,消费者在开锁时,由于受到按键周边部件的阻碍会产生不适感,影响汽车的驾驶体验。同时下压式的开锁结构,所用部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新型的扶手箱锁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扶手箱锁定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解锁动作更加舒适。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扶手箱锁定装置,包括壳体、触发机构和锁止机构;
6.所述壳体用以提供安装位点,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壳体铰接,并可绕铰接点向所述壳体内部转动;
7.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联动杆、以及与所述联动杆连接的锁扣,所述锁扣用以勾住扶手箱上的锁孔;所述联动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联动杆抵持,且所述联动杆可随着所述触发机构的旋转而带动所述锁扣脱离所述锁孔,完成解锁。
8.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上设有复位弹簧,并在所述复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锁扣与所述锁孔结合。
9.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开关帽和传动杆;
10.所述开关帽与所述壳体铰接;
11.所述传动杆的中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且顶端与所述开关帽抵持、末端与所述联动杆抵持。
12.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中部设有弯折,整体呈l型,所述联动杆的弯折处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锁扣和所述传动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联动杆弯折的两侧。
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开关帽外旋。
1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机构与壳体铰接,可绕铰接点向壳体内部转动,并借此触发锁止机构上的联动杆,从而使锁扣脱离扶手箱前端的锁孔,完成扶手箱的解锁。由于人体手部的运动可以看作指骨绕关节的转动,以至于单纯控制手指转动要比控制手指做按压运动简单的多。同时,壳体安装于扶手箱的前端,操作者可将掌心自然的放在扶手箱上,使手指与触发机构接触,需要解锁开启扶手箱时,操作者仅需控制手指自然内扣来带动触发机构内
旋,便可完成解锁过程,十分方便。且与现有技术中按压式解锁的锁定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操作者的手部运动行程更短、动作更简单,不易受触发机构周遭部件的干扰,避免操作者产生不适感。另外,从整体结构上看,传统按压式的锁定装置,需要给按压机构配置导向部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占用空间大。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更加简单,无需导向,大大减少了所用零部件的数量,不仅降低了安装难度,还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1、壳体;11、限位结构;2、触发机构;21、开关帽;22、传动杆;3、锁止机构;31、联动杆;32、锁扣;33、复位弹簧;4、扶手箱;41、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和装置的例子。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扶手箱锁定装置,包括壳体1、触发机构2和锁止机构3。该壳体1用以提供安装位点,并设置在扶手箱4的前端。触发机构2与壳体1铰接,并可绕铰接点向壳体1内部转动。锁止机构3则包括联动杆31、以及与联动杆31连接的锁扣32,该锁扣32用以勾住扶手箱4前端的锁孔41进行锁定。同时,联动杆31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1的内部,而触发机构2又与联动杆31抵持,其中,联动杆31随着触发机构2的旋转而带动锁扣32脱离锁孔41,完成解锁。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杆31上还设有复位弹簧33,并在复位弹簧33弹力的作用下,带动锁扣32与锁孔41结合,即当操作者松开触发机构2时,锁扣32自动复位至锁定状态。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发机构2与壳体1铰接,可绕铰接点向壳体1内部转动,并借此触发锁止机构3上的联动杆31,从而使锁扣32脱离扶手箱4前端的锁孔41,完成扶手箱4的解锁。由于人体手部的运动可以看作为指骨绕关节的转动,以至于单纯控制手指转动要比控制手指做按压运动简单的多。同时,壳体1安装于扶手箱4的前端,操作者可将掌心自然的放在扶手箱4上,使手指与触发机构2接触,需要解锁开启扶手箱4时,操作者仅需控制手指自然内扣带动触发机构2内旋,便可完成解锁过程,十分方便。且与现有技术中按压式解锁的锁定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操作者的手部运动行程更短、动作更简单,不易受触发机构2周遭部件的干扰,避免操作者产生不适感。另外,从整体结构上看,传统按压式的锁定装置,需要给按压机构配置导向部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占用空间大。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结构更加简单,无需导向,大大减少了所用零部件的数量,不仅降低了安装难度,还节约了生产成本。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发机构2包括开关帽21和传动杆22,其中开关帽21与壳体1铰接;传动杆22的中部则与壳体1可转动连接,且顶端与开关帽21抵持、末端与
联动杆31抵持。这种开关帽21与传动杆22分体式的设计,具有两大优点:第一,开关帽21与传动杆22均为结构较为简单的单一部件,加工制造较为方便,适合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第二,开关帽21与传动杆22各有一个转动中心,传动杆22在开关帽21的拨动下发生转动,且传动杆22末端的摆动方向与开关帽21的内旋方向相反,与开关帽、传动杆一体式的触发机构相比,其具有对联动杆同等的拨动效果,但单一方向的摆动幅度大大减小,更加节约空间,避免部件相互干扰,传动体系更加合理。如图1所示,为了更合理的利用壳体1内有限的空间,并便于锁扣32完成解锁或锁定的动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地将联动杆31设计成中部具有弯折的l型,具体地,联动杆31的弯折处与壳体1可转动连接,锁扣32和传动杆22分别设置在联动杆31弯折的两侧,其中,由于传动杆22的运动方式是绕点的转动,末端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弧线,而联动杆31具有的弯折结构则大大延长了传动杆22抵持拨动联动杆31的有效轨迹,间接性增大了锁扣32的摆动幅度,因此,在满足锁扣32正常解锁和锁定功能摆动幅度的条件下,具有弯折构造的联动杆31有效节约了自身与传动杆22的运动幅度,使整个锁定装置结构更紧凑,可以更合理的利用壳体1空间,并可实现壳体1的小型化。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避免开关帽21外旋,影响使用者的驾驶体验,还在壳体1上设置限位结构11。
2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