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卸线移动接触悬挂的自动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9896发布日期:2021-12-04 10:1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卸线移动接触悬挂的自动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接触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卸线移动接触悬挂的自动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铁路电气化牵引区段的列车进入货物装卸线基本利用内燃调机完成,有些装卸线实现了电化挂网,但大多为静止悬挂方式,影响货物的装卸。如果采用装卸线移动接触悬挂装置,则可以采用作为本务机的电力机车牵引,不需要进行更换机车的作业,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省了费用、降低了更换机车的安全风险,提高了装、卸车效率。虽然将需要装、卸车股道上端的接触悬挂移开,但其它股道的接触悬挂仍然有25kv的高压,对移开的移动接触悬挂仍然有威胁人身安全的感应电的存在,因此需要对其两端进行人工挂接接地线。这样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装卸线移动接触悬挂的自动接地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移动接触悬挂进行人工挂接接地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移动接触悬挂的自动接地。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卸线移动接触悬挂的自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组件、移动支撑组件和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连接大地,和/或,架空接地线;所述移动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立杆的顶部,并夹持接触导线,所述移动支撑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接触导线及连接的导体向装卸线的方向伸出或收回;所述接地组件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撑组件,且所述移动支撑组件收回时,夹持的接触导线及连接的导体能够与所述接地组件接触。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地组件包括固定架、接地触头和压簧;所述固定架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撑组件;所述压簧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所述接地触头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压簧之间,并能够在所述压簧的支撑下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支撑组件收回时,夹持的接触导线及连接的导体能够与所述接地触头接触。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地触头的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向地面方向弯曲。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支撑组件包括四连杆腕臂和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卡设于所述立杆上,且能够沿所述立杆方向移动;所述四连杆腕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杆的顶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沿所述立杆的方向移动能够带动所述四连杆腕臂折叠或伸展;所述四连杆腕臂的底端夹持所述接触导线。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四连杆腕臂包括平腕臂、支撑腕臂和连接腕臂;所述平腕臂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平腕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小车,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腕臂的中部;所述支撑腕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杆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一个所述平腕臂的中部;所述连接腕臂竖直设置,所述连接腕臂的底部连接接触导线。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地组件、移动支撑组件和立杆均采用金属材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支撑组件向靠近所述装卸线的方向伸出时,所述接地组件的远离所述移动支撑组件的末端距离电力机车的受电弓的距离大于300mm。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平腕臂与所述移动小车、所述连接腕臂和所述支撑腕臂均旋转连接,在所述平腕臂和所述支撑腕臂伸展和收缩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腕臂始终保持竖直。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腕臂与所述立杆通过铰链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地地线,所述接地地线埋入地下,与所述立杆连接。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在移动支撑组件上设置接地组件,在移动支撑组件夹持接触导线及连接的导体向装卸线的方向收回时,接触导线及连接的导体能够与接地组件接触,接触导线上的高压感应电通过接地组件、移动支撑组件和立杆导向大地,有效解决了装卸线作业时,需要人工将接触导线的两端进行挂线接地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安全可靠的接触导线及连接的导体自动接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接地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接地装置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接地装置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

接地组件;2

移动支撑组件;3

立杆;4

接触导线;11

固定架;12

接地触头;13

压簧;21

四连杆腕臂;22

移动小车;211

平腕臂;212

支撑腕臂;213

连接腕臂;5

受电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卸线移动接触悬挂的自动接地装置,请一并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5。
26.参照图1所示,一种装卸线移动接触悬挂的自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组件1、移动支撑组件2和立杆3;立杆3的底部连接大地,和/或,架空接地线;移动支撑组件2连接立杆3的顶部,并夹持接触导线4,移动支撑组件2能够带动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向装卸线的方向伸出或收回;接地组件1连接于移动支撑组件2,且移动支撑组件2收回时,夹持的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能够与接地组件1接触。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在移动支撑组件2上设置接地组件1,在移动支撑组件2夹持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向装卸线的方向收回时,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能够与接地组件1接触,接触导线4上的高压感应电通过接地组件1、移动支撑组件2和立杆3导向大地,有效解决了装卸线作业时,需要人工将接触导线4的两端进行挂线接地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安全可靠的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自动接地。
28.参照图2和图3所示,接地组件1包括固定架11、接地触头12和压簧13;固定架11连接于移动支撑组件2;压簧13连接于固定架11的底部;接地触头12连接于固定架11和压簧13之间,并能够在压簧13的支撑下上下移动;移动支撑组件2收回时,夹持的接触导线4能够与接地触头12接触。
29.固定架11包括两个侧板和一个连接板,两个侧板均与移动支撑组件2连接,连接板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接地触头12设置于连接板的下方,压簧13套设于螺杆上,螺杆穿过接地触头12固定于连接板。压簧13抵住接地触头12的底面,支撑接地触头12。同时,当接地触头12收到向下的压力时,压簧13能够支撑接地触头12。
30.继续参照图2所示,接地触头12的远离固定架11的一端向地面方向弯曲。
31.当电力机车运行到位,需要进行装卸作业时,需要移动支撑组件2收回,给电力机车断电,同时使电力机车上方净空,以方便作业。移动支撑组件2夹持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收回,运动到位后,接触导线4能够与设置于移动支撑组件2上的接地组件1,具体的,与接地触头12接触,并依次通过,接地触头12,固定架11,移动支撑组件2和立杆3,将高压感应电导向大地。
32.接地触头12的远离固定架11的一端向地面方向弯曲,以使移动支撑组件2夹持的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在收回的过程中,能够平滑的与接地触头12接触,压簧13的设置,能够保障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的高度有细微变化时,依旧能够与接地触头12紧密贴合。
33.参照图1所示,移动支撑组件2包括四连杆腕臂21和移动小车22;移动小车22卡设于立杆3上,且能够沿立杆3方向移动;四连杆腕臂21的一端连接于立杆3的顶部,一端连接于移动小车22,移动小车22沿立杆3的方向移动能够带动四连杆腕臂21折叠或伸展;四连杆腕臂21的底端夹持接触导线4。
34.移动小车22由动力组件驱动,动力组件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电机和主动轮设置于立杆3的顶部,且电机驱动主动轮旋转。从动轮设置于立杆3的远离顶部的方向。链条绕设主动轮和从动轮,连接于移动小车22。电机驱动主动轮旋转,从动轮支撑链条移动,链条进而带动移动小车22沿立杆3上下移动。移动小车22具有自锁功能,当移动小车22运动到位后,会进行自锁,保障装置的稳定性。
35.继续参照图1所示四连杆腕臂21包括平腕臂211、支撑腕臂212和连接腕臂213;平腕臂211包括两个,两个平腕臂211的一端连接于移动小车22,另一端连接连接腕臂213的中部;支撑腕臂212的一端连接于立杆3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一个平腕臂211的中部;连接腕臂213竖直设置,连接腕臂213的底部连连接触导线4。平腕臂211与移动小车22、连接腕臂213和支撑腕臂212均旋转连接,在平腕臂211和支撑腕臂212伸展和收缩的过程中,连接腕臂213始终保持竖直。支撑腕臂212与立杆3通过铰链连接。
36.平腕臂211与移动小车22、连接腕臂213和支撑腕臂212均旋转连接,即能够以连接部位为轴旋转。当移动小车22向上运动时,平腕臂211逐渐平直,支撑腕臂212以与立杆3的连接部位的铰链以轴顺时针旋转向远离立杆3的方向伸出,进而带动连接腕臂213向远离立杆3的方向伸出。连接腕臂213始终保持竖直。同理,移动小车22向下运动时,平腕臂211逐渐竖直,支撑腕臂212以与立杆3的连接部位的铰链以轴逆时针旋转向靠近立杆3的方向收回,进而带动连接腕臂213向靠近立杆3的方向收回。
37.参照图4所示,移动支撑组件2处于伸出状态,移动支撑组件2连接的装卸线的接触导线4处于靠近电力机车的方向,接触导线4可以给电力机车供电,使其驶入或驶出装卸线;
38.参照图5所示,移动支撑组件2处于收回状态,移动支撑组件2连接的装卸线的接触导线4处于远离电力机车的方向,可以进行装卸作业。移动支撑组件2收回到位时,折叠的移动支撑组件2夹持接触导线4与设置于平腕臂211的接地组件1接触。实现自动接触导线4及连接的导体的自动接地。
39.接地组件1、移动支撑组件2和立杆3均采用金属材质。还包括接地地线,接地地线埋入地下,与立杆3连接。
40.要实现接地,装置必须采用能够导电的材质,因此,接地组件1,移动支撑组件2和立杆3均采用金属制成。同时,立杆3与埋于地下的接地地线,和/或,架空地线连接,保障装置接地的安全可靠。
4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立柱3采用水泥浇筑而成,则需要沿立柱3方向设置金属的接地线,并与于地下的接地地线,和/或,架空地线连接,只要能够实现接地组件1与大地或者架空地线连接即可。
42.参照图4所示,移动支撑组件2向靠近装卸线的方向伸出时,接地组件1的远离移动支撑组件2的末端距离电力机车的受电弓5的距离大于300mm。
43.按照有关规定,带电体距接地体的最小空气间隙保证300mm,而当移动支撑组件2伸出时,接地触头12与受电弓5的最小距离为477mm,满足相关要求。
4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
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