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及其系统总成、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0229发布日期:2022-10-04 23:0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及其系统总成、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及其系统总成、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化工能源的不断枯竭,环境污染的加剧,电动汽车在市场上使用日趋广泛。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作为电驱总成的控制单元,其内部元器件较多,高度集成化设计对产品的emc、nvh等性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常见的电机控制器一般作为独立的零部件,与电机和减速器构成三合一电驱总成结构。
3.目前现行的电机控制器高度集成化技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353201a公开了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总成,仅采用堆叠式简单将电机控制器内零部件堆成三成,该总成z向高度较高,浪费了在整车中的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及其系统总成、车辆,减少产品在车上的使用空间,有效的利用整车上驱动半轴的上方空间,集成度更高,z向高度更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包括高压分线盒、电源模块、电机控制器和电控壳体,所述电源模块与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高压分线盒连接,所述电控壳体呈“l”形,高压分线盒、电源模块和电机控制器均设置在电控壳体内。
6.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车载充电机、直流转换器和直流交流转换器。
7.进一步,所述车载充电机与直流转换器采用共用功率板。
8.进一步,所述电控壳体内形成有与其外形相适配的l形腔室,所述l形腔室内设置有一隔层将l形腔室划分为上下布置的上层腔室和下层腔室,上层腔室对应l形腔室的水平延伸部,下层腔室对应l形腔室的下延伸部,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下层腔室,所述电机控制器和高压分线盒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设置在上层腔室,所述隔层上设置连通下层腔室和上层腔室的过线孔。
9.进一步,所述电机控制器设置在高压分线盒和电源模块之间。
10.进一步,所述隔层上设置有用于冷却电源模块和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水道且与电控壳体上的冷却水道连通,冷却水道的入水嘴和出水嘴设置在电控壳体上。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总成,包括所述的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总成。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及其系统总成、车辆,采用l形布置结
构,减少了产品在车上的使用空间,有效的利用了整车上驱动半轴的上方空间,集成度更高,z向高度更小,减少了零部件间的连接线束成本,实现产品轻量化;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大大减少了水道回路的长度,较传统的结构,避免了冗长复杂的水道结构,同时为其他底盘零部件留出布置空间;车载充电机与直流转换器和直流交流转换器深度集成,组成电源模块,较传统结构减少了充电机与直流转换器和直流交流转换器的线束连接,节约成本,减小体积;还能加快电驱系统总成产线生产节拍,精简了工序,减少了工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的爆炸图;
17.图3为图2的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的装配图。
18.图中:
19.1-高压分线盒,14-直流高压输入接口,15-高压输出接口,2-电源模块,21-车载充电机,22-直流转换器,23-直流交流转换器,3-电机控制器,4-电控壳体,41-隔层,411-过线孔,43-上层腔室,42-下层腔室,111-维修盖板,112-上层盖板,113-薄膜电容,114-电机控制器驱动板,115-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7-三相铜排组件,118-出水嘴,120-下层盖板,121-入水嘴,122-电机控制器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1.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成化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包括高压分线盒1、电源模块2、电机控制器3和电控壳体4,所述电源模块2与电机控制器3连接,所述电源模块2和电机控制器3分别与高压分线盒1连接,所述电控壳体4呈“l”形,高压分线盒1、电源模块2和电机控制器3均设置在电控壳体4内。高压分线盒1分别和电机控制器3、电源模块2之间有直流高压信号相互传递,电机控制器3与电源模块2之间有低压信号交互。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车载充电机(obc)21、直流转换器(dcdc)22和直流交流转换器23。电机控制器与直流转换器、车载充电机、直流交流转换器之间采用低压线束进行信号交互,电机控制器与直流转换器、车载充电机、直流交流转换器之间通过铜排或者高压线束实现电能传递。
23.参见图1所示,所述车载充电机21与直流转换器22采用共用功率板。共用功率板能够实现两者的深度集成,组成电源模块。
24.参见图2和3所示,电机控制器3通过螺栓与电控壳体4安装连接,电源模块2通过螺栓与电控壳体4安装连接。电机控制器3设有直流高压输入接口14,此接口也是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的高压输入接口。高压经铜排分流,一路输入至电源模块2,高压经直流转换器转换为低压,为12v电源提供电源输入;一路接保险高压作为通过直流高压输出接口15输出高压;一路接电机控制器3的薄膜电容113,然后从电机控制器3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5输出端引出三相铜排组件117,输出高压交流电。电机控制器3包括电机控制器控制板122、电
机控制器驱动板114、薄膜电容113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5。电控壳体4的顶部设置有上层盖板112和维修盖板111,底部设置有下层盖板120。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壳体4内形成有与其外形相适配的l形腔室,所述l形腔室内设置有一隔层41将l形腔室划分为上下布置的上层腔室43和下层腔室42,上层腔室43对应l形腔室的水平延伸部,下层腔室42对应l形腔室的下延伸部,所述电源模块2设置在下层腔室42,所述电机控制器3和高压分线盒1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设置在上层腔室43,所述隔层41上设置连通下层腔室42和上层腔室43的过线孔411。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控制器3设置在高压分线盒1和电源模块2之间。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层41上设置有用于冷却电源模块2和电机控制器3的冷却水道且与电控壳体4上的冷却水道连通,冷却水道的入水嘴121和出水嘴118设置在电控壳体4上。电机控制器3、电源模块2两者的冷却水道连接为一个整体,冷却液能够在系统内部水道流通带走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运行时产生的热量。隔层上的冷却水道实现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直流转换器和直流交流转换器冷却。冷却水流由电控壳体入水嘴121流入,分别流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车载充电器、直流转换器和直流交流转换器,由电控壳体出水嘴118流出。当电驱动控制系统总成工作时,可以在不借助外界管路的条件下实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车载充电器、直流转换器和直流交流转换器的冷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