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9873发布日期:2022-10-04 22:5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出风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车辆电动出风口一般都具有单独控制出风的上下风向调节机构、左右气流调节机构、风门调节机构,分别控制出风口的上下出风方向,左右出风方向和风门开闭,显然,电动出风口本身的调节机构越多,则结构越复杂、零部件数量越多、电机越多、成本也就越高,同时为了容纳各个调节机构,出风口所需要的空间也会则增加。故而如何集成功能并降低成本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可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零部件数量。
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内壳体、控制机构、气流调节机构;内壳体设于外壳体中并区分外壳体内部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气流调节机构可活动的设在进风通道内,包括主动导风件和从动风门件;空气通道的开闭程度根据从动风门件的位置来调节;控制机构带动主动导风件运动并控制主动导风件的位置;主动导风件的运动区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联动区域、风向调节区域和第二联动区域;当主动导风件在第一联动区域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方向运动时,主动导风件可接触并带动从动风门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空气通道的开闭程度减小;当主动导风件在第二联动区域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方向运动时,主动导风件可接触并带动从动风门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空气通道的开闭程度增大;当主动导风件在风向调节区域中运动时,从动风门件的位置不变,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通道之间的风流量比例根据主动导风件的位置来调节。
5.一种优选的方案,从动风门件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一风门件和第二风门件,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开闭程度分别根据第一风门件和第二风门件的位置来调节;第一风门件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二风门件反向或同向转动使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开闭程度同时增大或减小。
6.进一步的,主动导风件还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第一风门件还包括联动部;当主动导风件在第一联动区域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方向运动时,第一传动部可接触联动部并带动第一风门件向第一方向转动;当主动导风件在第二联动区域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方向运动时,第二传动部可接触联动部并带动第一风门件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7.另一种优选的方案,从动风门件设在主动导风件的上风处,进风通道的开闭程度根据从动风门件的位置来调节。
8.进一步的,从动风门件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一风门件和第二风门件,第一风门件转
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二风门件反向转动使进风通道的开闭程度增大或减小。
9.进一步的,还包括中间传动件,中间传动件与主动导风件和第一风门件同时连接,主动导风件通过中间传动件带动第一风门件的位置发生变化。
10.进一步的,中间传动件包括联动部,主动导风件还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当主动导风件在第一联动区域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方向运动时,第一传动部可接触联动部并带动中间传动件运动,中间传动件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风门件向第一方向转动;当主动导风件在第二联动区域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方向运动时,第二传动部可接触联动部并带动中间传动件运动,中间传动件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风门件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11.进一步的,还包括阻尼件,从动风门件与阻尼件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摩擦力,当从动风门件与主动导风件未接触时,从动风门件通过阻尼件保持在当前位置。
12.进一步的,外壳体的内壁上具有与第一联动区域对应的第一避让凹槽和与第二联动区域对应的第二避让凹槽;当主动导风件分别在第一联动区域和第二联动区域中运动时,主动导风件的末端分别进入第一避让凹槽和第二避让凹槽,第一避让凹槽、第二避让凹槽的表面形状与主动导风件的末端运动扫过产生的轨迹面形状相适配。
13.本发明另提出的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出风口总成。
14.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传统出风口,将上下风向调节机构和风门调节机构集成在一起,通过单个电机即可调节出风口的上下出风方向和出风量大小,故而出风口总成省了一套独立的风门调节机构,简化结构,减少电机数量和相关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是实施例1电动出风口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是实施例1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17.图3是实施例1电动出风口总成的气流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图12是实施例1电动出风口总成的气流调节机构处于不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3是实施例1电动出风口总成电机隐藏后的立体示意图。
20.图14-图20是实施例2电动出风口总成的气流调节机构处于不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如下:1-外壳体;11-第一出风通道;12-第二出风通道;13-进风通道;14-第一避让凹槽;15-第二避让凹槽;2-内壳体;3-主动导风件;31-第一传动部;32-第二传动部;33-第一联动区域;34-风向调节区域;35-第二联动区域;4-从动风门件;41-第一风门件;411-联动部;42-第二风门件;5-阻尼件;6-电机模块;7-中间传动件;71-中间联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1,参照附图1-13,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控制机构、气流调节机构;内壳体2设于外壳体1中并区分外壳体1内部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11、第二出风通道12和进风通道13;气流调节机构可活动的设在进风通道13内,包括主动导风件3、从动风门件4,本实
施例中从动风门件4包括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通过齿轮结构同步转动;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开闭程度分别根据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的位置来调节;主动导风件3包括第一传动部31和第二传动部32,第一风门件41包括联动部411;控制机构包括电机模块6,电机模块6的输出轴与主动导风件3连接,电机模块6可带动主动导风件3转动进而控制主动导风件3的位置;主动导风件3的运动区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联动区域33、风向调节区域34和第二联动区域35;当主动导风件3在第一联动区域33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34方向转动时,主动导风件3的第一传动部31可接触第一风门件41的联动部411并带动第一风门件41向第一方向转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风门件42反向转动使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开闭程度同时减小,进而导致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减少;当主动导风件3在第二联动区域35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34方向转动时,主动导风件3的第二传动部32可接触第一风门件41的联动部411并带动第一风门件41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风门件42反向转动使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开闭程度同时增大,进而导致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增加;当主动导风件3在风向调节区域34中转动时,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的位置不变,第一出风通道11与第二出风通道12之间的风流量比例根据主动导风件3的位置来调节。
24.本实施例电动出风口总成的上下出风方向调节原理:如图4-6所示,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始终保持在全开位置,当电机模块6控制主动导风件3在风向调节区域34中转动时,主动导风件3的位置发生变化会导致第一出风通道11与第二出风通道12之间的风流量比例发生变化。此外,无论主动导风件3转动到风向调节区域34的任意位置,主动导风件3的第一传动部31和第二传动部32都不会接触第一风门件41的联动部411并带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类似的,不管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保持在哪个半开位置,当主动导风件3在风向调节区域34中转动时均无法接触第一风门件41的联动部411并带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
25.本实施例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调节原理,可分为出风量减少和出风量增加两个阶段:出风量减少阶段,如图6-9所示,当电机模块6控制主动导风件3在第一联动区域33中转动时,如果主动导风件3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34方向转动即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主动导风件3的第一传动部31可接触第一风门件41的联动部411并带动第一风门件4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风门件42反向转动使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开闭程度同时减小,进而导致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减少;如果主动导风件3向接近风向调节区域34方向转动即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主动导风件3的第一传动部31不会接触第一风门件41的联动部411并带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也就是说,在第一联动区域33中主动导风件3与第一风门件41只存在单向联动关系。如果需要出风量减少到某个预设风量值而不是全关,则电机模块6会控制主动导风件3在第一联动区域33中转动至与预设风量值对应的位置,然后再控制主动导风件3回转至原位即可。
26.出风量增加阶段,如图10-12、4所示,当电机模块6控制主动导风件3在第二联动区
域35中转动时,如果主动导风件3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34方向转动即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主动导风件3的第二传动部32可接触第一风门件41的联动部411并带动第一风门件4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风门件42反向转动使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的开闭程度同时增大,进而导致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增加;如果主动导风件3向接近风向调节区域34方向转动即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主动导风件3的第二传动部32不会接触第一风门件41的联动部411并带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也就是说,在第二联动区域35中主动导风件3同样与第一风门件41只存在单向联动关系。如果需要出风量增加到某个预设风量值而不是全开,则电机模块6会控制主动导风件3在第二联动区域35中转动至与预设风量值对应的位置,然后再控制主动导风件3回转至原位即可。
27.本实施例电动出风口总成相比传统出风口,上下风向调节机构在可调节上下风向功能的基础上还集成了风门开闭功能,电动出风口总成可以省去一套独立的风门调节机构,降低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复杂度、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此外,在本实施例电动出风口总成中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不占空间,不会增加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尺寸。
2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阻尼件5,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与阻尼件5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当主动导风件3未与第一风门件41接触并施加作用力时,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通过阻尼件5克服包括重力、运动惯性等在内的影响并始终保持在当前位置。
29.本实施例中,主动导风件3在风向调节区域34中可调节上下出风方向,当主动导风件3临近或接触外壳体1的上、下内壁时,上、下出风方向分别达到极限,但是除了风向调节区域34,主动导风件3还需在第一联动区域33和第二联动区域35中运动;为了使主动导风件3有足够的运动空间,本实施例外壳体1的内壁上具有与第一联动区域33对应的第一避让凹槽14和与第二联动区域35对应的第二避让凹槽15;当主动导风件3分别在第一联动区域33和第二联动区域35中转动时,主动导风件3的末端分别进入第一避让凹槽14和第二避让凹槽15,第一避让凹槽14、第二避让凹槽15的表面形状与主动导风件3的末端运动扫过产生的轨迹面形状相适配,可以尽量减少空气通过主动导风件3与避让凹槽之间的缝隙。
30.实施例2,参照附图14-20,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控制机构、气流调节机构;内壳体2设于外壳体1中并区分外壳体1内部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11、第二出风通道12和进风通道13;气流调节机构可活动的设在进风通道13内,包括主动导风件3、从动风门件4,本实施例中从动风门件4包括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设在主动导风件3的上风处,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通过齿轮结构同步转动;进风通道13的开闭程度根据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的位置来调节;主动导风件3包括第一传动部31和第二传动部32;主动导风件3与第一风门件41之间还具有中间传动件7,中间传动件7包括中间联动部71;主动导风件3通过中间传动件7带动第一风门件41的位置发生变化;控制机构包括电机模块6,电机模块6的输出轴与主动导风件3连接,电机模块6可带动主动导风件3转动进而控制主动导风件3的位置;主动导风件3的运动区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联动区域33、风向调节区域34和第二联动区域35;当主动导风件3在第一联动区域33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34方向转动即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主动导风件3的第一传动部31可接触中间传动件7的中间联动部71并带动中间传
动件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中间传动件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风门件4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风门件42反向转动使进风通道13的开闭程度减小,进而导致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减少;当主动导风件3在第二联动区域35中向远离风向调节区域34方向转动即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主动导风件3的第二传动部32可接触中间传动件7的中间联动部71并带动中间传动件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中间传动件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风门件4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风门件4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风门件42反向转动使进风通道13的开闭程度增大,进而导致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增加;当主动导风件3在风向调节区域34中转动时,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的的位置不变,第一出风通道11与第二出风通道12之间的风流量比例根据主动导风件3的位置来调节。
3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风门件41和第二风门件42设在主动导风件3的上风处,增加了一个中间传动件7,同时电动出风口总成的尺寸相对来说更大。本实施例的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实施例1类似,可参照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32.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