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7317发布日期:2023-07-05 18:5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侧方对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1、一直以来,已知有具备侧面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侧面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对车辆施加冲击时,从侧方覆盖乘员的躯干部等而膨胀展开。

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安全气囊装置。在该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主体内的膨胀空间由横向划分部划分为下膨胀室和上膨胀室。横向划分部通过连接(系带)构成安全气囊的两主体布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之间而进行划分。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270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但是,侧面安全气囊在扩大保护区域的情况下,即,在侧视图面积增大的情况下,侧面安全气囊的容积增加,进而由充气器产生的膨胀气体的所需量增加。另外,膨胀展开所需的时间也变长。而且,由于侧面安全气囊的厚度增加,因此侧面安全气囊在膨胀展开的过程中容易与车辆的内壁发生干涉,有可能对膨胀展开产生障碍。在现有的侧面安全气囊中,虽然通过线状延伸的横向划分部使容积及厚度稍微降低,但在扩大保护区域的情况下还不能说充分。

3、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安全气囊装置,该安全气囊装置降低侧面安全气囊的容积及厚度,并使来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流通,以发挥侧面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

4、解决问题的方法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通过在侧面安全气囊中与乘员的上臂部相对的区域设置凹部或贯通孔,能够确保乘员约束性能,并且能够降低侧面安全气囊的容积及厚度。而且,根据该构思,本发明是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侧面安全气囊,其用于保护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充气器,其喷射使侧面安全气囊膨胀的膨胀气体,膨胀展开完成后的膨胀完成状态的侧面安全气囊,具备: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其从侧方覆盖乘员的躯干部;头部侧面保护腔室,其与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一体化而从侧方覆盖乘员头部,在膨胀完成状态的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中,在与从乘员肩部斜下方延伸的状态的上臂部相对的区域形成有由凹部或贯通孔构成的厚度抑制部,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中形成有:上侧流路,其供来自配置在厚度抑制部的后侧的充气器的膨胀气体经由厚度抑制部的上方部分,并流向厚度抑制部的前方部分;下侧流路,其供膨胀气体经由厚度抑制部的后方部分流向厚度抑制部的下方部分,同时从上侧流路分支的膨胀气体流入到头部侧面保护腔室。

6、本发明也可以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的内部设置气体引导件,该气体引导部具有:第一引导件,其配置在厚度抑制部的上方部分而形成上侧流路;第二引导件,其配置在厚度抑制部的后方部分而形成下侧流路。

7、本发明的第一引导件也可以在中途分支并与头部侧面保护腔室连通。

8、本发明的气体引导件也可以在厚度抑制部的外周部分固定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

9、本发明的膨胀完成状态的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也可以具有:肩部侧面保护腔室,其从侧方覆盖乘员的肩部;腰部侧面保护腔室,其从侧方覆盖乘员的腰部,厚度抑制部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肩部侧面保护腔室和腰部侧面保护腔室之间的区域上。

10、本发明也可以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的下侧部分设置流通限制部,其用于阻止或妨碍膨胀气体从厚度抑制部的下方部分向流入到厚度抑制部的前方部分。

11、在本发明中,使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和头部侧面保护腔室连通的头部用流路也可以与头部侧面保护腔室的后部连接。

12、本发明在侧面安全气囊中,也可以在头部用流路的前侧设置连接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和头部侧面保护腔室之间的非膨胀片部。

13、本发明还可以具备在膨胀完成状态下从外侧仅对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和头部侧面保护腔室中的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进行约束的带。

14、本发明也可以在侧面安全气囊的上部设置非膨胀片部,将带插穿至形成于片部的插穿孔。

15、本发明还可以具备前方保护腔室,该前方保护腔室安装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的前部,并与该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连通,在膨胀完成状态下从前方覆盖乘员。

16、在本发明中,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的内压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前方保护腔室和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连通的连通部,也可从非连通状态切换为连通状态。

17、在本发明中,具备将前方保护腔室接合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的前部内侧的接合部,在膨胀完成状态下,接合部也可相对于上下方向,在越靠下侧越接近所述乘员的躯干部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18、在本发明中,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是,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的情况下,与落座于座椅的正规位置的乘员的躯干部向前方倒下而头部与前方保护腔室相碰撞时的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

19、发明效果

20、在本发明中,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形成有由凹部或贯通孔构成的厚度抑制部。因此,与没有厚度抑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侧面安全气囊的容积及厚度。另外,来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分为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而流动。在上侧流路中,膨胀气体经由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中的厚度抑制部的上方部分流向厚度抑制部的前方部分。另外,从上侧流路分支的膨胀气体流入头部侧面保护腔室。在下侧流路中,膨胀气体经由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中的厚度抑制部的后方部分流向厚度抑制部的下方部分。在侧面安全气囊中,利用厚度抑制部形成膨胀气体顺畅地流动的流路,使得膨胀展开从需要早期约束乘员的部位开始进行。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降低侧面安全气囊的容积及厚度的同时,使来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流通,以发挥侧面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侧面安全气囊,其用于保护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充气器,其喷射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膨胀的膨胀气体,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为了实现一种降低侧面安全气囊的容积及厚度,并使来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流通,以发挥侧面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的安全气囊装置,在安全气囊装置(10)中,膨胀完成状态的侧面安全气囊(11、12)具备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20)以及与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20)一体化的头部侧面保护腔室(30)。在膨胀完成状态的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20)中,在与从乘员(5)的肩部(5s)斜下方延伸的状态的上臂部(5a)相对的区域,形成有由凹部或贯通孔构成的厚度抑制部(15)。在躯干部侧面保护腔室(20)中形成有:上侧流路,其供膨胀气体经由厚度抑制部(15)的上方部分,并流向厚度抑制部(15)的前方部分;下侧流路,其供膨胀气体经由厚度抑制部(15)的后方部分,并流向厚度抑制部(15)的下方部分,同时从上侧流路分支的膨胀气体流入到头部侧面保护腔室(30)。

技术研发人员:石垣良太,伊藤圭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