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组装置及滑板车

文档序号:30547487发布日期:2022-06-29 01:0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组装置及滑板车
一种轮组装置及滑板车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轮组装置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2.滑板车在进行滑行时,使用者需要一只脚踩在滑板车上,另一只脚蹬地提供动力以驱使滑板车前行,然后再将两脚同时踏在滑板车上保持惯性滑行;然而,当滑板车滑行惯性减小而使得滑板车速度降低时,为了使滑板车保持原先行驶速度或加速则又需要使用者一只脚蹬地以提供动力来驱使滑板车前行,存在费力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3.另外,如今应用于滑板车上的后轮组为常规结构,不能够使滑板车行驶地更远。
4.为此,本发明即针对上述问题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组装置,可以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可随载荷变化而相应自动地调节左轮组与右轮组之间的间距,同时配合复位件能够使得左轮组和右轮组反复在张合与合拢之间变换,即使得行走的左轮组和右轮组呈外八字形与内八字形变换移动,从而给轮组装置一个向前行驶的力,则使得轮组装置行驶地更远,达到省力效果。
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滑板车,其兼具了上述轮组装置的功能及特点,有效提高使用者的驾驶乐趣,并具有安全可靠、省力的特点。
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一种轮组装置,包括连接座1、连接有左轮组21的左横杆2以及连接有右轮组31的右横杆3,所述连接座1与左横杆2之间以及所述连接座1与右横杆3之间设有当连接座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能使左轮组21与右轮组31之间的间距增大的左四连杆联动组件4和右四连杆联动组件5,所述轮组装置还包括当连接座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撤销或减小时能使左轮组21与右轮组31之间的间距减小的复位件6。
9.如上所述一种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左右两侧间隔地设有左连接端11以及右连接端12;
10.所述左四连杆联动组件4包括倾斜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左联动杆41和第二左联动杆42,所述第一左联动杆41上端与左连接端11绕左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左联动杆41下端与左横杆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左联动杆42上端与右连接端12绕右转轴1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左联动杆42下端与左横杆2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座1、第一左联动杆41、左横杆2及第二左联动杆42构成四连杆机构;
11.所述右四连杆联动组件5包括倾斜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右联动杆51以及第二右联动杆52,所述第一右联动杆51上端与左连接端11绕左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右联动杆51下端与右横杆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右联动杆52上端与右连接端12绕右转轴1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右联动杆52下端与右横杆3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座1、第一右联动杆51、右横杆3
及第二右联动杆52构成四连杆机构。
12.如上所述一种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联动杆41与第一右联动杆51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左联动杆41与第一右联动杆51同步运动的左同步结构43;所述第二左联动杆42与第二右联动杆52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左联动杆42与第二右联动杆52同步运动的右同步结构44,所述右同步结构44与左同步结构43对称设置。
13.如上所述一种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同步结构43包括第一左扇齿431、第一左齿轮432、第一右扇齿433,所述第一左扇齿431设在第一左联动杆41上,所述第一右扇齿433设在第一右联动杆51上,所述第一左齿轮432连接在左连接端11上且同时与第一左扇齿431和第一右扇齿433啮合传动。
14.如上所述一种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6为压簧且位于连接座1与左横杆2或右横杆3之间,或者所述复位件6为拉簧且位于左横杆2与右横杆3之间。
15.如上所述一种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组21包括与左横杆2外端可转动连接的左连接轴211,所述左连接轴211连接有左连接架212,所述左连接架212上连接有用于与水平面滚动接触的左主轮213,所述左连接架212上且位于左主轮213的前后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左辅助轮214,且所述左辅助轮214的转轴中心线高于左主轮213的转轴中心线;所述右轮组31与左轮组21对称设置。
16.如上所述一种轮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轴211的中心轴线与左横杆2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且二者构成一个沿所述轮组装置行走方向向前倾斜设置的平面。
17.本发明一种滑板车,包括滑板本体100,所述滑板本体100前部设有前轮组200,所述滑板本体100后部设有如上所述轮组装置,所述连接座1与滑板本体100后部连接。
18.如上所述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本体100包括与前轮组200连接的前滑板部110以及与连接座1连接的后滑板部120,所述前滑板部110与后滑板部120之间设有当前滑板部110相对水平面倾斜时能使所述后滑板部120保持水平以使得所述轮组装置与水平面保持接触的可弹性扭转的连接件300。
19.如上所述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200包括与滑板本体100前部连接的固定座20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轮2021的前连杆202,所述固定座201上设有偏转导向槽2011以及穿设连杆2012,所述前连杆202上设有前底座2022,所述前底座2022上设有上端能插入偏转导向槽2011内而导向配合的偏转轴2023,所述前底座2022上设有能供穿设连杆2012穿设的前连孔2024,所述穿设连杆2012上套设有分别位于前连孔2024上下侧的两块可弹性形变的垫块2013,所述穿设连杆2012下端贯穿前连孔2024且螺纹连接有的螺母2014。
2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21.1、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应用于滑板车的后轮组,当滑板车在向前方向行走时,使用者前脚踩踏在滑板车前部位置、后脚踩踏在滑板车后部位置,此时使用者通过调整自身重心沿滑板车前后方向变化,则左四连杆联动组件和右四连杆联动组件将使用者对连接座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以用于调节左轮组和右轮组之间的间距,若当使用者重心由前往后变化时,则增大对连接座的压力作用,即通过左四连杆联动组件和右四连杆联动组件驱使左连杆带动左轮组向左外侧移动、右连杆带动右轮组向右外侧移动以增大左轮组与右轮组之间的间距,当使用者重心由后往前变化时,则减小对连接座的压力作用,此时在复位件作用下,左连杆带动左轮组与右连杆带动右轮组相向移动以减小左轮组与右轮组之间的间
距,如此使用者只需反复调节自身重心变化以使得行走的左轮组和右轮组在前行的过程中能够背向远离移动或相向靠拢移动,可继续保持稳定的向前行走方向,解决了如今滑板车的滑行惯性减小时,需要使用者一只脚蹬地以提供动力而存在费力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行走更远的距离,达到省力效果。
22.2、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能够利用下压力和重心变化来驱动左轮组和右轮组向前滚动,具有运动省力,滑行距离远的特点。
23.3、所述左同步结构包括第一左扇齿、第一左齿轮、第一右扇齿,所述第一左扇齿设在第一左联动杆上,所述第一右扇齿设在第一右联动杆上,所述第一左齿轮连接在左连接端上且同时与第一左扇齿和第一右扇齿啮合传动,能够确保第一左联动杆相对连接座转动的角度大小与第一右联动杆相对连接座转动的角度大小相同,使得第一左联动杆与第一右联动杆同步运动,从而使得左轮组和右轮组的移动距离相一致,在轮组装置向前方向行走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向现象,保证轮组装置行走平稳且稳定的向前方向行走。
24.4、本发明一种滑板车,其兼具了上述轮组装置的功能及特点,有效提高使用者的驾驶乐趣,并具有安全可靠、省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26.图1为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的立体图。
27.图2为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的侧视图。
28.图3为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的连接座对左轮组施加重力时的分解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的前视图。
30.图5为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的后视图。
31.图6为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的爆炸图。
32.图7为本发明一种滑板车的立体图。
33.图8为本发明一种滑板车的剖视图。
34.图9为本发明一种滑板车的前轮组的剖视图。
35.图10为本发明一种滑板车的前轮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37.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一种轮组装置,包括连接座1、连接有左轮组21的左横杆2以及连接有右轮组31的右横杆3,所述连接座1与左横杆2之间以及所述连接座1与右横杆3之间设有当连接座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能使左轮组21与右轮组31之间的间距增大的左四连杆联动组件4和右四连杆联动组件5,所述轮组装置还包括当连接座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撤销或减小时能使左轮组21与右轮组31之间的间距减小的复位件6。一种轮组装置应用于滑板车的后轮组,当滑板车在向前方向行走时,使用者前脚踩踏在滑板车前部位置、后脚踩踏在滑板车后部位置,使用者通过调整自身重心沿滑板车前后方向变化,则左四连杆联动组件和右四连杆联动组件将使用者对连接座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以用于调节左轮组和右轮组之间的间距,若当使用者重心由前往后变化时,则增大对连接座的压力作用,即通过左
四连杆联动组件和右四连杆联动组件驱使左连杆带动左轮组向左外侧移动、右连杆带动右轮组向右外侧移动以增大左轮组与右轮组之间的间距,当使用者重心由后往前变化时,则减小对连接座的压力作用,此时在复位件作用下,左连杆带动左轮组与右连杆带动右轮组相向移动以减小左轮组与右轮组之间的间距,如此使用者只需反复调节自身重心变化以使得行走的左轮组和右轮组在前行的过程中能够背向远离移动或相向靠拢移动,可继续保持稳定的向前行走方向,解决了如今滑板车的滑行惯性减小时,需要使用者一只脚蹬地以提供动力而存在费力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行走更远的距离,达到省力效果。
38.如图1-6所示,为了更好地将使用者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以驱使左轮组和右轮组,以及为了提高稳定性,所述连接座1左右两侧间隔地设有左连接端11以及右连接端12;所述左四连杆联动组件4包括倾斜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左联动杆41和第二左联动杆42,所述第一左联动杆41上端与左连接端11绕左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左联动杆41下端与左横杆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左联动杆42上端与右连接端12绕右转轴1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左联动杆42下端与左横杆2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座1、第一左联动杆41、左横杆2及第二左联动杆42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右四连杆联动组件5包括倾斜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右联动杆51以及第二右联动杆52,所述第一右联动杆51上端与左连接端11绕左转轴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右联动杆51下端与右横杆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右联动杆52上端与右连接端12绕右转轴1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右联动杆52下端与右横杆3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座1、第一右联动杆51、右横杆3及第二右联动杆52构成四连杆机构。
39.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左联动杆41与第一右联动杆51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左联动杆41与第一右联动杆51同步运动的左同步结构43;所述第二左联动杆42与第二右联动杆52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左联动杆42与第二右联动杆52同步运动的右同步结构44,所述右同步结构44与左同步结构43对称设置。
40.如图1-6所示,所述左同步结构43包括第一左扇齿431、第一左齿轮432、第一右扇齿433,所述第一左扇齿431设在第一左联动杆41上,所述第一右扇齿433设在第一右联动杆51上,所述第一左齿轮432连接在左连接端11上且同时与第一左扇齿431和第一右扇齿433啮合传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左齿轮432在连接座向下或向上移动过程中亦与第一左扇齿431和第一右扇齿433啮合,能够确保第一左联动杆相对连接座转动的角度大小与第一右联动杆相对连接座转动的角度大小相同,使得第一左联动杆与第一右联动杆同步运动,从而使得左轮组和右轮组的移动距离相一致,在轮组装置向前方向行走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向现象,保证轮组装置行走平稳且稳定的向前方向行走。所述右同步结构44的结构与左同步结构43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描述。
41.如图1-6所示,为了提高复位效果,所述复位件6为压簧且位于连接座1与左横杆2或右横杆3之间,或者所述复位件6为拉簧且位于左横杆2与右横杆3之间。
42.如图1-6所示,所述左轮组21包括与左横杆2外端可转动连接的左连接轴211,所述左连接轴211连接有左连接架212,所述左连接架212上连接有用于与水平面滚动接触的左主轮213,所述左连接架212上且位于左主轮213的前后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左辅助轮214,且所述左辅助轮214的转轴中心线高于左主轮213的转轴中心线;所述右轮组31与左轮组21对称设置。当轮组装置在行走越障碍过程中,位于左主轮213前侧的左辅助轮214能够先与障碍物接触,然后左主轮213、位于左主轮213后侧的左辅助轮214依次从障碍物上行
走,则能够容易地跨越较高的障碍物,从而提高行走移动的方便性,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外直径相对较大的轮子来实现越障碍功能而存在重心较高导致易偏向晃动的问题,因此本实施方式采用左主轮和座辅助轮配合来实现越障碍功能,具有良好的越障碍能力、整体稳定的特点。所述右轮组31的结构与左轮组2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描述。
43.如图1-6所示,所述左连接轴211的中心轴线与左横杆2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且二者构成一个沿所述轮组装置行走方向向前倾斜设置的平面。如图3所示,所述左连接轴211的中心轴线为与x轴垂直的y轴,左轮组21在连接座1或其他重力g的作用下,所述重力g被分解成一个沿y轴向下的力f1以及一个沿x轴向前的力f2,则沿x轴向前的力f2能够使得连接座具有一个向前行走的趋势,从而能够使得轮组装置向前运动更省力和行驶更远。
44.如图1-10所示,本发明一种滑板车,包括滑板本体100,所述滑板本体100前部设有前轮组200,所述滑板本体100后部设有如上所述轮组装置,所述连接座1与滑板本体100后部连接。由于滑板车采用了上述轮组装置,因此本发明一种滑板车兼具了轮组装置的功能及特点,有效提高使用者的驾驶乐趣,并具有安全可靠、省力的特点。
45.如图1-10所示,所述滑板本体100包括与前轮组200连接的前滑板部110以及与连接座1连接的后滑板部120,所述前滑板部110与后滑板部120之间设有当前滑板部110相对水平面倾斜时能使所述后滑板部120保持水平以使得所述轮组装置与水平面保持接触的可弹性扭转的连接件300。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前滑板车部110与后滑板车部120之间设有可弹性扭转的连接件300,在转弯或前滑板车部110发生倾斜过程中,能够避免连接在后滑板车部120上的轮组装置的左轮组和右轮组与地面分离的情况出现,即使得轮组装置上的左轮组和右轮组始终保持与水平面接触,保证滑板车的稳定行走。
46.如图1-10所示,所述连接件300为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前端与前滑板车部110连接,所述弹性钢片后端与后滑板车部120连接,能够使得连接在后滑板车部120上的轮组装置的左轮组和右轮组始终保持与水平面良好接触,避免在转弯过程中轮组装置与地面分离的情况出现,同时提高稳定性。
47.如图1-10所示,所述前轮组200包括与滑板本体100前部连接的固定座20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轮2021的前连杆202,所述固定座201上设有偏转导向槽2011以及穿设连杆2012,所述前连杆202上设有前底座2022,所述前底座2022上设有上端能插入偏转导向槽2011内而导向配合的偏转轴2023,所述前底座2022上设有能供穿设连杆2012穿设的前连孔2024,所述穿设连杆2012上套设有分别位于前连孔2024上下侧的两块可弹性形变的垫块2013,所述穿设连杆2012下端贯穿前连孔2024且螺纹连接有的螺母2014。在调节转向时,使用者通过调整自身重心位于前滑板车部110的不同位置上,即当使用者自身重心往前滑板车部110左侧方向调节时,使得垫块2013的左侧部分发生形变,进而使得滑板车本体100前部上的固定座201相对偏转轴2023扭转,从而控制滑板车往左侧方向转向,当使用者自身重心往前滑板车部110右侧方向调节时,使得垫块2013的右侧部位发生形变,进而使得滑板车本体100前部上的固定座201相对偏转轴2023扭转,从而控制滑板车往右侧方向转向,为了便于使用者更好地控制滑板车整体转弯变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