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

文档序号:30976208发布日期:2022-08-02 23:2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

1.本发明涉及陆空两栖无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无人机可以理解为利用无线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能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和信号处理等高精尖核心技术,使其具有机动灵活、可靠性高的优势,执行人类无法胜任的高难度、高风险的任务,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自然环境考察、农业等领域。
3.由于目前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pcb电路板很容易造成发热过载而卖到使用寿命缩短;还有一点就是,现有的无人机主要是在空中飞行,如果在陆面上执行一些重要任务时无人机将不能胜任,导致无人机应用面过窄。
4.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号cn 113400872 a,公开日2021.09.17,公开了一种陆空两用六足机器人。将四旋翼无人机与六足机器人相结合,具体包括控制舱,飞行机构,爬行机构。控制舱和飞行机构构成机器人上半部分,爬行机构构成机器人下半部分。无人机上盖板,机臂位于无人机上盖板和无人机下盖板之间通过折叠机构a折叠机构b连接,电机桩位于机臂末端内装有旋翼电机;机器人下部分的爬行机构,通过髋关节舵机、膝关节舵机、踝关节舵机实现足结构移动。解决现有机器人陆地越障能力较弱的问题,使机器人适应更复杂的地理环境。但该专利中六足机器人相对比较笨重,导致无人机在飞行时反而由于过重而缩短了飞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其至少在一个方面比背景技术中说明的现有技术有利。
7.2.技术方案
8.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包括中部的机体控制舱以及在机体控制舱侧面通过对称分布的翼臂固定连接的飞行机构,飞行机构一般是现有技术中马达和螺旋桨的结合,所述机体控制舱由上部的机体顶板和下部的机体底板通过固定机构密封式固定,机体控制舱中内置通过排针连接,且两者之间为架空的顶电路板和底电路板,即两个电路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方便空气对流散热;所述机体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数据盒。本方案将电路板分成两部分,分别控制飞行和陆行,两板呈平行设置,中间架空,散热效果好,而且,将数据存贮单元置于外置的数据盒中,整个机体飞行的同时,给数据存贮单元、控制单元(顶、底电路板)散热,进而解决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多,电路板散热不及时而容易过载的问题。
10.进一步的,在所述机体控制舱内部,且所述底电路板以下,还设置有伺服电机,所
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外缘穿过并凸出于机体底板的底表面;所述驱动轮成对设置,并与固定且凸出于机体底板底表面的万向轮形成稳定的滚动式行走结构;伺服电机可通过固定于电池盒中的电池供电。
11.更进一步的,机体顶板上洞穿有通风孔,通风的同时,还起到数据存贮单元、控制单元之间走线的作用。
12.更进一步的,翼臂侧面固定有电池盒,电池盒中内置电池,作为整个无人机的供电电源,通过电源线与各个需电机构(控制单元、数据盒、伺服电机等)电连接。
13.更进一步的,翼臂的底部竖向固定有支腿,每个翼臂都设置支腿,让无机人平稳落地。更进一步的,翼臂、机体底板以及机体顶板均呈镂空结构,在整个机体飞行时,减少无人机重量,也相应减少电量的消耗;而且,让整个机体形成空气对流,提高各机构的散热效果。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6.本发明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具有整体结构简单且分布合理、体型小、操作方便的特点;通过设置的四个螺旋桨能够实现空中飞行,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将动力传给驱动轮使其转动能够实现地面行驶,陆空两用,能广泛应用于陆地和空中的作业任务与勘察,既有较好的稳定性,又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机体中心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底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中的伺服电机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机体中心顶板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中的翼臂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机体控制舱;2-翼臂;3-飞行机构;4-机体顶板;5-机体底板;6-电池盒;7-数据盒;8-驱动轮;9-伺服电机;10-排针;11-顶电路板;12-底电路板;13-万向轮;14-减速器;20-固定机构;21-支腿;41-通风孔;91-机壳;92-转子;93-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25.实施例1
26.本实施例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如图1、2、3所示,包括中部的机体控制舱1以及在机体控制舱1侧面通过对称分布的翼臂2固定连接的飞行机构3,飞行机构3一般是现有技术中马达和螺旋桨的结合,所述机体控制舱1由上部的机体顶板4和下部的机体底板5通过固定机构20密封式固定,该密封一般是半密封,以方便散热,固定机构20一般是螺栓和螺母的组合;机体控制舱1中内置通过排针10连接,且两者之间为架空的顶电路板11和底电路板12,即两个电路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方便空气对流散热;所述机体顶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数据盒7。
27.本实施例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将电路板分成呈平行设置的顶电路板11和底
电路板12两部分,分别控制飞行和陆行,两板呈平行设置,中间架空,可有效加强空气对流,散热效果好,而且,可以将数据存贮单元置于在顶电路板11上外置的数据盒7中,整个机体飞行的同时,给数据存贮单元、控制单元,也就是顶、底电路板散热,进而解决现有的无人机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多,电路板容易散热不及时而过载的技术问题。
28.实施例2
29.本实施例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4所示,翼臂2的数量为4;在所述机体控制舱1内部,且所述底电路板12以下,还设置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通过减速器14连接有驱动轮8,所述驱动轮8的外缘穿过并凸出于机体底板5的底表面;所述驱动轮8成对设置,并与固定且凸出于机体底板5底表面的万向轮13形成稳定的滚动式行走结构;伺服电机9一般包括机壳91以及固定于机壳91内的定子93和转子92的组合体,转子92通过减速器14带动驱动轮8转动,定子93固定于机壳91内,伺服电机9可通过固定于电池盒6中的电池供电,具体而言,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4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减速器14的输出轴端与驱动轮8通过轴承铰接,万向轮13与机体底板5通过螺栓和螺母组合固定连接;翼臂2与电池盒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数据盒7与机体顶板4连接固定。在翼臂2侧面固定电池盒6,电池盒6中内置电池,作为整个无人机的供电电源,通过电源线与各个需电机构,也就是无人机的各个控制单元、数据存贮单元、伺服电机等电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电池一般内置于机体控制舱1内部不同,本实施例中电池盒6外置于翼臂2上,飞行中,在飞行机构3的作用下,散热效果好。机体顶板4上洞穿有通风孔41,通风的同时,还起到数据存贮单元、控制单元之间走线的作用。翼臂2的底部竖向固定有支腿21,每个翼臂2都设置支腿21,让无机人平稳落地。如图5、6所示,翼臂2、机体底板5以及机体顶板4均呈镂空结构,在整个机体飞行时,减少无人机重量,也相应减少电量的消耗;而且,让整个机体形成空气对流,提高各机构的散热效果。
30.本实施例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当无人机处于空中飞行状态时,通过遥控器启动飞行机构3的马达,马达开始转动,从而带动螺旋桨的桨叶和桨毅一同转动,通过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桨叶在空中飞行当旋转至与水平面呈45度的程度,这样可以使得螺旋桨旋转时桨叶和桨毅之间不会相互影响而导致损坏螺旋桨叶;当无人机降落到陆地进行行驶状态时,启动机体底板4上的左右两边的伺服电动机9,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14将运动传递给驱动轮8使其转动并与万向轮13协同运动实现陆地行驶,进而实现陆空两用。
31.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