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门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5252发布日期:2022-12-20 21:1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门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门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背门是汽车上用于封盖车辆尾箱的结构,又称为行李箱盖。目前,汽车背门的主要有上翻式背门、对开式背门、侧开式背门、上下对开式背门等。其中,以上翻式背门最为常见,广泛应用于轿车和suv。但是现有的背门结构无法拓展或者无法较大程度的拓展车辆的尾箱空间,满足不了消费者对车辆大容量、大空间的需求。
3.并且随着消费者观念越来越时尚化、年轻化,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空间拓展、功能拓展有了更多的需求,而依靠传统背门结构设计,更加无法实现汽车空间的灵活多变,整车的车舱空间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日益年轻化的客户群体需求。
4.因此,如何实现车辆尾箱的空间多变、功能形式多变,成为汽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背门结构及车辆,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传统的背门结构设计,无法实现车辆尾箱的空间多变、功能形式多变,从而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门结构,包括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所述上背门总成包括上背门本体和上背门翻转驱动件,所述上背门本体安装在车辆尾箱的顶侧,且所述上背门本体靠近车头的一端铰接在车辆的顶棚上,所述上背门翻转驱动件安装在上背门本体和车辆之间,并用于驱动上背门本体围绕铰接端翻转;所述下背门总成包括下背门本体和下背门翻转驱动件,所述下背门本体安装在车辆尾箱的后侧,且所述下背门本体的下端铰接在车辆尾箱的底侧上,所述下背门翻转驱动件安装在下背门本体和车辆之间,并用于驱动下背门本体围绕铰接端翻转。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背门本体在上背门翻转驱动件的作用下翻转开启后,车辆尾箱的空间能够明显增大,而行李可以直接堆砌至车辆尾箱原本空间的上方空间;当下背门本体在下背门翻转驱动件的作用下翻转开启后,下背门本体也能够作为放置行李的支撑结构,也能够扩大车辆尾箱的空间。因此,上述方案中的下背门本体和上背门本体均能够单独打开,并且在单独打开后均能够扩充车辆尾箱的空间。此外,下背门本体和上背门本体也能够同时打开,并且当下背门本体和上背门本体同时打开时,车辆尾箱后侧的敞口部位、车辆尾箱顶侧的敞口部位以及车辆尾箱后侧与车辆尾箱顶侧连接部的敞口部位均能够完全暴露出来。相对于单独打开下背门本体或者上背门本体的方式,同时打开下背门本体和上背门本体的方式达到的扩容效果更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背门结构不仅具备功能多变、空间多变的效果,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车辆尾箱大容量、大空间的需求,符合现代
生活的使用需要。
9.进一步限定,所述上背门翻转驱动件为上背门电动推杆,所述上背门电动推杆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安装在车辆上,所述上背门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一端用于推动上背门本体围绕铰接端翻转。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背门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伸长时,能够给上背门本体一个向上的力,从而使得上背门本体围绕铰接端翻转。
11.进一步限定,所述上背门总成还包括用于增大上背门本体翻转行程的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上背门本体铰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上背门本体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车辆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朝向车头一侧的夹角角度小于背离车头一侧的夹角角度;所述上背门电动推杆远离输出轴的一端铰接在车辆上,所述上背门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上两端之间的部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车辆侧围的部位结构和上背门本体的部位结构能够形成一个类似四连杆的结构,当上背门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伸长时,能够驱动第二连杆围绕第二连杆与车辆的铰接部位转动,从而使四连杆围成的四边形发生形变。具体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朝向车头一侧的夹角角度逐渐增大,使得上背门本体围绕铰接端翻转。由于上背门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的行程有限,只通过上背门电动推杆打开上背门本体,上背门本体的开启角度十分有限。而通过该连杆结构配合上背门电动推杆,能够增大上背门本体的开启角度,进一步扩展车辆尾箱的空间。
13.进一步限定,所述上背门总成还包括用于给上背门本体在打开或者关闭时提供缓冲力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安装在上背门本体的边侧上或者车辆尾箱靠近顶侧的内壁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背门本体在关闭至刚好与车辆接触时,缓冲垫能够减缓上背门本体的边侧与车辆之间的冲击力,对上背门本体和车辆均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上背门本体在刚开启的过程中,缓冲垫能够减缓上背门电动推杆在启动时对上背门本体的瞬时冲击力,降低上背门本体与车辆的铰接端受损的风险。同时也能够给关闭后的上背门本体一个竖直方向的阻力,降低上背门本体关闭后继续在竖直方向上晃动的问题,从而提升上背门本体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降低上背门本体出现异响的问题。
15.进一步限定,所述上背门总成还包括用于限制上背门本体在关闭后沿车身长度方向晃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限位卡座,所述限位块固定在上背门本体上,所述限位卡座固定在车辆尾箱靠近顶侧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卡座上设有限位卡槽,当所述上背门本体关闭时,所述限位块能够进入限位卡座的限位卡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背门本体关闭时,限位块能够进入限位卡座的限位卡槽内,从而限制上背门本体在关闭后沿车身长度方向晃动,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提升上背门本体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降低上背门本体出现异响的问题。
17.进一步限定,所述上背门总成还包括用于在上背门本体关闭后将上背门本体锁紧的上背门卡锁组件,所述上背门卡锁组件包括上背门锁件和上背门扣件,所述上背门锁件固定在车辆尾箱靠近顶侧的内壁上,所述上背门扣件固定在上背门本体上,当所述上背门本体关闭时,所述上背门扣件与上背门锁件卡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背门本体关闭时,上背门扣件与上背门锁件卡接,从
而将上背门本体锁紧。当需要打开上背门本体时,首先使上背门锁件与上背门扣件解锁,再打开上背门本体。
19.进一步限定,所述上背门总成还包括若干上背门铰链,所述上背门本体靠近车头的一端通过若干上背门铰链铰接在车辆的顶棚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上背门本体安装在车辆上。
21.进一步限定,所述下背门翻转驱动件为下背门电动推杆,所述下背门电动推杆远离输出轴的一端铰接在车辆上,所述下背门电动推杆输出轴一端铰接在下背门本体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背门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伸长时,能够给下背门本体一个斜向下的力,从而使得下背门本体围绕铰接端翻转。
23.进一步限定,所述下背门总成还包括给开启后的下背门本体提供支撑力的下背门支撑件,所述下背门支撑件安装在车辆和下背门本体之间。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背门本体在打开作为放置行李的支撑结构时,下背门支撑件能够给下背门本体提供支撑力,以此保证下背门本体能够正常承载重物
25.进一步限定,所述下背门总成还包括用于在下背门本体关闭后将下背门本体锁紧的下背门卡锁组件,所述下背门卡锁组件包括下背门锁件和下背门扣件,所述下背门锁件安装在下背门本体上,所述下背门扣件安装在车辆上,当所述下背门本体关闭时,所述下背门扣件与下背门锁件卡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背门本体关闭时,下背门扣件与下背门锁件卡接,从而将下背门本体锁紧在车辆上。当需要打开下背门本体时,首先将下背门锁件和下背门扣件解锁,然后在打开下背门本体。
27.进一步限定,所述下背门总成还包括若干下背门铰链,所述下背门本体的下端通过若干下背门铰链铰接在车辆尾箱的底侧上。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下背门本体安装在车辆上。
29.进一步限定,所述背门结构还包括天窗总成,所述天窗总成包括天窗前玻璃和天窗后玻璃,所述上背门本体上设有镂空部,且所述上背门本体于镂空部设有安装骨架,所述天窗前玻璃和天窗后玻璃安装在安装骨架上,并能够将镂空部覆盖。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背门本体的构型更加美观和时尚,更加契合消费者的越来越时尚化和年轻化的消费观念,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的现代化需求。
31.进一步限定,所述天窗总成还包括运动导轨,所述运动导轨安装在安装骨架上,所述天窗后玻璃与运动导轨滑动连接。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了上述方案中提到的单独打开下背门本体、单独打开上背门本体、以及同时打开下背门本体和上背门本体这三种扩展车辆尾箱空间的方式,还能够以同时打开天窗后玻璃和打开下背门本体的方式扩展车辆尾箱的空间。并且相对于单独打开下背门本体或者上背门本体的方式,同时打开天窗后玻璃和打开下背门本体的方式所能扩展的尾箱空间也更大。使得该背门结构不仅具备功能多变、空间多变的效果,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车辆尾箱大容量、大空间的需求,符合现代生活的使用需要。
33.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有第一方面所述的背门结构。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扩展车辆尾箱的空间,而且还具有多种扩展方式可供人们选择。满足现代的消费者对车辆空间多变、功能形式多变、大容量、大空间的需
求。
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36.本发明通过设置上背门总成、下背门总成和天窗总成,使得车辆的尾箱具有四种扩展空间的方式,分别为:单独打开下背门本体、单独打开上背门本体、同时打开下背门本体和上背门本体以及打开天窗后玻璃和下背门本体,人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或者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扩展尾箱空间,并且在这四种方式中,采用同时打开下背门本体和上背门本体与打开天窗后玻璃和下背门本体这两种方式,尾箱空间扩展的范围更大,不仅满足消费者车辆尾箱大容量、大空间的需求,同时也具备功能多变、空间多变的效果,符合现代生活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8.图1为本发明背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发明中上背门本体和下背门本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本发明中上背门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41.图4为本发明中下背门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42.图5为本发明中天窗后玻璃和下背门本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发明中天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4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45.1、上背门总成;11、上背门本体;111、镂空部;112、安装骨架;12、上背门电动推杆;13、连杆结构;131、第一连杆;132、第二连杆;14、缓冲垫;15、限位组件;151、限位块;152、限位卡座;16、上背门卡锁组件;161、上背门锁件;162、上背门扣件;17、上背门铰链;2、下背门总成;21、下背门本体;22、下背门电动推杆;23、拉索;24、下背门铰链;25、下背门卡锁组件;251、下背门锁件;252、下背门扣件;3、天窗总成;31、天窗前玻璃;32、天窗后玻璃;33、运动导轨;4、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7.实施例一
48.如图1~4所示,本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门结构,包括上背门总成1和下背门总成2,上背门总成1和下背门总成2分开设置,各自作为车辆4的一部分结构。
49.上背门总成1包括上背门本体11和上背门翻转驱动件,上背门本体11安装在车辆4尾箱的顶侧,并且上背门本体11靠近车头的一端铰接在车辆4的顶棚上。上背门翻转驱动件安装在上背门本体11和车辆4之间,上背门翻转驱动件主要用于驱动上背门本体11围绕铰接端翻转。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配合本本实施例中的上背门本体11,车辆4尾箱的顶侧为敞口设计,而上背门本体11在关闭时能够将车辆4尾箱顶侧的敞口处封盖。也可以理解为,当上背门本体11关闭时,上背门本体11可以作为车辆4顶棚的部分结构,使得车辆4 的顶棚呈现一个完整的形态。而当上背门本体11在上背门翻转驱动件的作用下翻转开启后,车辆4尾箱的空间能够明显增大,而行李可以直接堆砌至车辆4尾箱原本空间的上方空间。
50.下背门总成2包括下背门本体21和下背门翻转驱动件,下背门本体21安装在车辆4尾箱的后侧,并且下背门本体21的下端铰接在车辆4尾箱的底侧上。下背门翻转驱动件安装在下背门本体21和车辆4之间,下背门翻转驱动件主要用于驱动下背门本体21围绕铰接端翻转。当下背门本体21关闭时,下背门本体21能够将车辆4尾箱后侧的敞口部位封盖。而当下背门本体21在下背门翻转驱动件的作用下翻转开启后,下背门本体21也能够作为放置行李的支撑结构,也能够扩大车辆4尾箱的空间。
51.当下背门本体21和上背门本体11同时关闭时,下背门本体21的上端能够与上背门本体11的后端相接,将车辆4尾箱后侧的敞口部位以及车辆4尾箱顶侧的敞口部位完全封盖。
52.本实施例中的下背门本体21和上背门本体11均能够单独打开,并且在单独打开后均能够扩充车辆4尾箱的空间。此外,下背门本体21和上背门本体11也能够同时打开,并且当下背门本体21和上背门本体11同时打开时,车辆4尾箱后侧的敞口部位、车辆4尾箱顶侧的敞口部位以及车辆4尾箱后侧与车辆4尾箱顶侧连接部的敞口部位均能够完全暴露出来。相对于单独打开下背门本体21或者上背门本体11的方式,同时打开下背门本体21和上背门本体11的方式达到的扩容效果更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背门结构不仅具备功能多变、空间多变的效果,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车辆4尾箱大容量、大空间的需求,符合现代生活的使用需要。
53.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翻转驱动件为上背门电动推杆12,上背门电动推杆12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安装在车辆4上,上背门电动推杆12的输出轴一端用于推动上背门本体11围绕铰接端翻转。可以理解的是,当上背门电动推杆12的输出轴伸长时,能够给上背门本体11一个向上的力,从而使得上背门本体11围绕铰接端翻转。而为了上背门本体11在往上翻转或者往下翻转时能够更加平衡,上背门电动推杆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上背门电动推杆 12对称设置在车辆4内的两侧。上背门电动推杆12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对上背门电动推杆12的控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背门翻转驱动件也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动缸,其安装方式与电动推杆相同。
54.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总成1还包括用于增大上背门本体11翻转行程的连杆结构13,连杆结构13包括第一连杆131和第二连杆132,第一连杆131的一端与上背门本体11铰接,第一连杆131远离上背门本体1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3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32远离第一连杆131的一端铰接在车辆4上,第一连杆131和第二连杆132之间朝向车头一侧的夹角角度始终小于背离车头一侧的夹角角度。
5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131、第二连杆132、车辆4侧围的部位结构和上背门
本体11的部位结构能够形成一个类似四连杆的结构。而上背门电动推杆12远离输出轴的一端铰接在车辆4上,上背门电动推杆12的输出轴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杆132上两端之间的部位。当上背门电动推杆12的输出轴伸长时,能够驱动第二连杆132围绕第二连杆132与车辆4 的铰接部位转动,从而使四连杆围成的四边形发生形变。具体的,第一连杆131和第二连杆 132之间朝向车头一侧的夹角角度逐渐增大,使得上背门本体11围绕铰接端翻转。由于上背门电动推杆12的输出轴的行程有限,只通过上背门电动推杆12打开上背门本体11,上背门本体11的开启角度十分有限。而通过该连杆结构13配合上背门电动推杆12,能够增大上背门本体11的开启角度,进一步扩展车辆4尾箱的空间。
56.此外,当上背门电动推杆12的数量为两个时,连杆结构13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每个连杆结构13均能够与其中一个上背门电动推杆12相互配合,使得上背门本体11的开启操作或者关闭操作更加平稳。
57.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总成1还包括用于给上背门本体11在打开或者关闭时提供缓冲力的缓冲件,缓冲件可以为橡胶材质的缓冲垫14。缓冲垫14安装在上背门本体11的边侧上,或者安装在车辆4尾箱靠近顶侧的内壁上,而本实施例中具体安装在上背门本体11的边侧上。当上背门本体11在关闭至刚好与车辆4接触时,缓冲垫14能够减缓上背门本体11的边侧与车辆4之间的冲击力,对上背门本体11和车辆4均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上背门本体11在刚开启的过程中,缓冲垫14能够减缓上背门电动推杆12在启动时对上背门本体11的瞬时冲击力,降低上背门本体11与车辆4的铰接端受损的风险。同时也能够给关闭后的上背门本体11一个竖直方向上的阻力,降低上背门本体11关闭后继续在竖直方向上晃动的问题,从而提升上背门本体11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降低上背门本体11出现异响的问题。
58.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缓冲件分别安装在上背门本体11的两侧,或者安装在车辆4内的两侧,提升缓冲件所起到的缓冲效果。
59.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总成1还包括用于限制上背门本体11在关闭后沿车身长度方向晃动的限位组件15。限位组件15包括限位块151和限位卡座152,限位块151固定在上背门本体11上。限位卡座152固定在车辆4尾箱靠近顶侧的内壁上,限位卡座152上设有限位卡槽。当上背门本体11关闭时,限位块151能够进入限位卡座152的限位卡槽内,从而限制上背门本体11在关闭后沿车身长度方向晃动。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提升上背门本体11 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降低上背门本体11出现异响的问题。
6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限位组件15分别设置在上背门本体11的两侧,以此达到更好的效果。
61.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总成1还包括用于在上背门本体11关闭后将上背门本体11锁紧的上背门卡锁组件16,上背门卡锁组件16包括上背门锁件161和上背门扣件162。上背门锁件161为电控锁,上背门锁件161固定在车辆4尾箱靠近顶侧的内壁上,上背门扣件162 固定在上背门本体11上。当上背门本体11关闭时,上背门扣件162与上背门锁件161卡接,从而将上背门本体11锁紧。当需要打开上背门本体11时,首先使上背门锁件161与上背门扣件162解锁,再打开上背门本体11。此外,上背门锁件161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对上背门锁件161的操控。
62.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卡锁组件16可以设置两个,使得上背门本体11的锁紧状态更加稳定。
63.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总成1还包括两个上背门铰链17,上背门铰链17通过螺栓安装在上背门本体11和车辆4之间,而上背门本体11靠近车头的一端通过这两个上背门铰链17 铰接在车辆4的顶棚上。
64.在本实施例中,下背门翻转驱动件为下背门电动推杆22,下背门电动推杆22远离输出轴的一端铰接在车辆4上,下背门电动推杆22输出轴一端铰接在下背门本体21上。可以理解的是,当下背门电动推杆22的输出轴伸长时,能够给下背门本体21一个斜向下的力,从而使得下背门本体21围绕铰接端翻转。而为了使下背门本体21在往上翻转或者往下翻转时能够更加平衡,下背门电动推杆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下背门电动推杆22对称设置在车辆4内的两侧。下背门电动推杆22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对下背门电动推杆 22的控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下背门翻转驱动件也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动缸,其安装方式与电动推杆相同。
65.在本实施例中,下背门本体21在打开后可作为放置行李的支撑结构,但是下背门本体 21所能承受的重量有限,如果在下背门本体21上放置的行李过重,可能会对下背门本体21 或者下背门电动推杆22造成损伤。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下背门总成2还包括给开启后的下背门本体21提供支撑力的下背门支撑件,下背门支撑件安装在车辆4和下背门本体21之间。下翻支撑件可以为拉索23,拉索23为多根钢丝绞绕而成,具有极强的抗拉性能。拉索 23的一端固定在车辆4的内壁上,拉索23的另一端固定在下背门本体21上。当下背门本体 21完全打开时,拉索23呈现拉直绷紧状态,从而给下背门本体21提供支撑力,以此保证下背门本体21能够正常承载重物。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下翻支撑件也可以为抗拉性能较强的麻绳、尼龙绳等。
66.在本实施例中,拉索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索23对称设置在下背门本体21的两侧,从而给下背门本体21提供更强的支撑力,同时也使得下背门本体21受到的支撑力更加平衡。
67.在本实施例中,下背门总成2还包括用于在下背门本体21关闭后将下背门本体21锁紧的下背门卡锁组件25,下背门卡锁组件25包括下背门锁件251和下背门扣件252。下背门锁件251为电控锁,下背门锁件251安装在下背门本体21上,下背门扣件252安装在车辆4 上。当下背门本体21关闭时,下背门扣件252与下背门锁件251卡接,从而将下背门本体 21锁紧在车辆4上。当需要打开下背门本体21时,首先将下背门锁件251和下背门扣件252 解锁,然后在打开下背门本体21。下背门锁件251可与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对下背门锁件251的操控。
68.在本实施例中,下背门卡锁组件可以设置两个,使得下背门本体21的锁紧状态更加稳定。
69.在本实施例中,下背门总成2还包括两个下背门铰链24,下背门铰链24通过螺栓安装在下背门本体21和车辆4之间,而下背门本体21的下端通过这两个下背门铰链24铰接在车辆4尾箱的底侧上。
70.实施例二
71.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门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背门结构除了具有实施例一中的背门结构的所有结构,还包括天窗总成3,天窗总成3包括天窗前玻璃31 和天窗后玻璃32。上背门本体11上设有镂空部111,并且上背门本体11于镂空部111一体成
型有安装骨架112。天窗前玻璃31和天窗后玻璃32安装在安装骨架112上,并且天窗前玻璃31和天窗后玻璃32相互配合,能够将上背门本体11的镂空部111完全覆盖。通过在上背门本体11上安装天窗前玻璃31和天窗后玻璃32,使得上背门本体11的构型更加美观和时尚,更加契合消费者的越来越时尚化和年轻化的消费观念,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的现代化需求。
72.在本实施例中,天窗总成3还包括运动导轨33,运动导轨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运动导轨33分别安装在安装骨架112的两侧上,天窗后玻璃32与运动导轨33滑动连接。天窗后玻璃32滑动的方式可采用手动式或者电动式。其中,手动式滑动天窗和电动式滑动天窗均为现有车辆4上比较常见的结构,其具体原理和结构均不再赘述。
73.本实施例中,除了实施例一中提到的单独打开下背门本体21、单独打开上背门本体11、以及同时打开下背门本体21和上背门本体11这三种扩展车辆4尾箱空间的方式,还能够以同时打开天窗后玻璃32和打开下背门本体21的方式扩展车辆4尾箱的空间。并且相对于单独打开下背门本体21或者上背门本体11的方式,同时打开天窗后玻璃32和打开下背门本体21的方式所能扩展的尾箱空间也更大。
74.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背门结构不仅具备功能多变、空间多变的效果,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车辆4尾箱大容量、大空间的需求,符合现代生活的使用需要。
75.实施例三
7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4上安装有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的背门结构。通过安装该背门结构,不仅能够扩展车辆4尾箱的空间,而且还具有多种扩展方式可供人们选择。满足现代的消费者对车辆4空间多变、功能形式多变、大容量、大空间的需求。
77.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门结构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78.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79.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
……
上”、“在
……
以上”和“在
……
之上”,以使得“在
……
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80.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8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
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