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4301发布日期:2023-05-24 18:2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制造,特别涉及热管理模块。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对于清洁能源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购买热情的是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和安全性也日益关注。因此,整车热管理系统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2、传统燃油车在热管理系统上所涉及的零部件很少,系统功能也比较单一,而新能源汽车使用电能驱动,热管理系统就愈发重要,现有的电动车热管理设计中,乘员舱降温采暖,电池降温升温,电驱降温分别在三个冷却液回路中运行。

3、在现有技术中,为实现不同回路之间的串并联,在回路中使用了多个三通、四通水阀,不同水阀的组合切换来完成不同系统的功能。系统中的零部件都被分散布置在整车前舱的不同位置,然后采用管路连接,管路和零部件再用支架固定在整车上,这样不仅产品数量多,而且占用大量空间,最终造成系统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系统装配复杂,后期还不便于维护。

4、因此,如何减少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数量,通过合理规划连接模式实现更多的系统模式切换,节省整车的空间,减轻整车的重量,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效率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体积过大空间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模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热管理模块,用于控制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乘员舱采暖回路、电池回路、电机电控回路,以及冷却液换热回路。

3、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流通冷却液的流道板,以及控制所述流道板内每一管路与其它所述管路之间连通或断开的控制装置;

4、所述流道板包括多条互相平行设置的所述管路;

5、所有所述管路的一端均布置在同一个基准平面,在所述基准平面上形成呈矩形布置和/或环形布置的管道端口阵列,通过所述基准平面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6、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能相对外壳进行运动的阀芯;

7、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基准平面相匹配呈法兰对接结构的连接面,通过所述连接面将所有所述管路均与所述阀芯连接,通过所述阀芯的运动控制每一所述管路与其它所述管路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

8、本发明的应用简化了包括多条管路情况下的流道板结构,并且将所有管路与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端集成在一个基准平面上,提高了集成度,减少空间的占用,减少连接管路,减少客户端安装接头,减少整车固定支架,并且实施方便,便于安装维护,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减少开发周期和成本,还可以实现热管理系统的各种系统功能,平台化设计,更有利于产品的推广。

9、本发明无论零件数量,还是加工工艺等都优于现有技术,成本更低,加工更加简单。

10、优选的,九条所述管路在所述基准平面上形成一个三行三列的矩形阵列。

11、更优选的,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二行第一列的所述管路作为第一流道;

12、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三行第一列的所述管路作为第二流道;

13、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别通过相应的外联管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乘员舱采暖回路的出口和进口连接;

14、所述第一流道和对应所述第二流道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流道板的内联管连通;

15、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两根所述外联管均沿所述矩形阵列第三行的垂直方向向外延伸,且所述第二流道的所述外联管距离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外联管距离所述基准平面的距离。

16、更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乘员舱采暖回路包括串接的采暖水泵、间接式冷凝器、水暖ptc和暖风芯体。

17、更优选的,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二行第二列的所述管路作为第三流道;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三行第二列的管路作为第四流道;

18、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外联管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电池回路的出口和进口连接;

19、所述第三流道的所述外联管从所述第一流道与相应的所述外联管连接点的外侧,沿所述矩形阵列第一列的垂直方向向外延伸;

20、所述第四流道的所述外联管沿所述矩形阵列第三行的垂直方向向外延伸。

21、更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电池回路包括电池水泵。

22、更优选的,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三行第三列的所述管路作为第五流道;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第二列的所述管路作为第六流道;

23、所述第五流道和所述第六流道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外联管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冷却液换热回路的出口和进口连接;

24、所述第五流道和所述第六流道的所述外联管均沿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的垂直方向向外延伸。

25、更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冷却液换热回路包括串接的电池冷却器。

26、更优选的,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第一列,以及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第三列的两个所述管路通过相应的所述内联管连通后作为第七流道;

27、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二行第三列的所述管路作为第八流道;

28、所述第七流道和所述第八流道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外联管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电机电控回路的出口和进口连接;

29、所述第七流道的所述外联管沿所述矩形阵列第三列的垂直方向向外延伸;

30、所述第八流道的外联管沿所述矩形阵列第三列的垂直方向向外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五流道的所述外联管与所述基准平面之间;

31、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第一列,以及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第三列的两个所述管路之间的所述内联管位于所述第六流道的外侧。

32、更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电机电控回路包括串接的电驱水泵、电机及电控恒温装置和低温散热器;

33、所述低温散热器并联一个带有比例阀的旁通管路,通过比例阀分配相应的冷却液的流量。

3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技术特征:

1.热管理模块,用于控制冷却液回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乘员舱采暖回路、电池回路、电机电控回路,以及冷却液换热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冷却液的流道板(3),以及控制所述流道板(3)内每一管路(1)与其它所述管路(1)之间连通或断开的控制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九条所述管路(1)在所述基准平面上形成一个三行三列的矩形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二行第一列的所述管路(1)作为第一流道(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乘员舱采暖回路包括串接的采暖水泵(18)和间接式冷凝器(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二行第二列的所述管路(1)作为第三流道(8);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三行第二列的管路(1)作为第四流道(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电池回路包括电池水泵(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三行第三列的所述管路(1)作为第五流道(10);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第二列的所述管路(1)作为第六流道(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冷却液换热回路包括串接的电池冷却器(1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第一列,以及对应所述矩形阵列第一行第三列的两个所述管路(1)通过相应的所述内联管(5)连通后作为第七流道(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中所述电机电控回路包括串接的电驱水泵(17)。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热管理模块,用于控制冷却液回路;包括流通冷却液的流道板,以及控制流道板内每一管路与其它管路之间连通或断开的控制装置;流道板包括多条互相平行设置的管路;所有管路的一端均布置在同一个基准平面,在基准平面上形成呈矩形布置和/或环形布置的管道端口阵列,通过基准平面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包括能相对外壳进行运动的阀芯;外壳设有与基准平面相匹配呈法兰对接结构的连接面,通过连接面将所有管路均与阀芯连接,通过阀芯的运动控制每一管路与其它管路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本发明简化了包括多条管路情况下的流道板结构,提高了集成度,减少空间的占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飞,张毅,孔菲,傅彬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