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行李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8733发布日期:2023-03-14 21:5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行李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置物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行李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功能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出行代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去户外探索,这就对汽车行李架提出了要求。
3.目前行李架多见于suv或orv等越野车型,行李架多安装于顶壳的侧围上边梁,该行李架受限于道路限高等,该行李架的装载能力比较受限,使得该行李架偏重于装饰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行李架,降低道路限高的影响,以提高装载能力,增强实用性,并且实现可拆卸化,以便于闲置时收纳放置。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行李架,所述可拆卸行李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盛放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架放置于车辆顶壳上;所述第二支撑架设有升降导件,所述第三支撑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导件上,所述第三支撑架的滑动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盛放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盛放架通过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升降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架还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升降导件设有两个,两个升降导件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升降导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盛放架的第一侧端通过所述第三支撑架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升降导件,所述盛放架的第二侧端通过所述第三支撑架滑动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升降导件;其中,所述盛放架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导件相交、以呈拱门状通槽。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架还设有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交于所述升降导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三支撑件沿所述第三支撑架的滑动方向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三支撑架设有滑动连杆,所述滑动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三支撑件还设有第一限位连件和多个第一限位孔,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孔沿所述第三支撑架的滑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滑动槽连通,所述第一限位连件与所述第一限位孔贯穿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滑动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连件贯穿所述第一限位孔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或所述第一限位连件直接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升降导件上设有升降导向槽,所述升降导向槽的槽壁沿所述第三支撑架的滑动方向设有齿纹槽,所述第三支撑架还设有驱动齿轮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四支撑件通过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齿纹槽,所述第四支撑件与所
述滑动连杆连接;所述盛放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件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四支撑件沿所述第三支撑架的滑动方向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底上方,所述盛放架设有盛放件和盛放支脚,所述盛放件通过所述盛放支脚嵌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配合槽连通,所述盛放支脚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四支撑件上设有第二限位连件,所述第二限位连件贯穿所述第二限位孔嵌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架还设有第五支撑件和安装连件,所述第五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端沿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轴向方向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配合槽连通,所述第五支撑件上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五支撑件与所述第二配合槽嵌合连接,所述安装连件贯穿所述第三限位孔嵌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可拆卸行李架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壁,所述第一支撑架通过所述防护件放置于车辆顶壳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防护件还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侧壁上。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卸行李架的有益效果为:
16.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支撑架滑动连接于升降导件上,第三支撑架的滑动方向相交于第一支撑架,盛放架与第三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盛放架通过第三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升降连接,实现乘放架的升降设置,避免乘放架上的盛放物受道路限高的影响,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装载能力,增强实用性;
17.再利用两个第二支撑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撑架的两端,第一支撑架放置于车辆顶壳上,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安装稳固性;然后结合盛放架与第三支撑架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可拆卸行李架实现可拆卸化,以便于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闲置时的收纳放置;
18.因此,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降低了道路限高的影响,从而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装载能力,增强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实用性,并且实现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可拆卸化,以便于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闲置时的收纳放置。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拆卸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沿a-a剖面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的第一种局部分解示意图。
23.图4为图1的第二种局部分解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拆卸行李架的盛放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的结构及其标记:
26.100、第一支撑架;110、第二配合槽;120、第三限位孔;200、第二支撑架;210、升降
导件;211、升降导向槽;212、齿纹槽;220、第一支撑件;230、第二支撑件;240、第三支撑件;241、滑动槽;242、第一限位连件;243、第一限位孔;250、第五支撑件;251、第三限位槽;260、安装连件;300、第三支撑架;310、滑动连杆;311、第一限位槽;320、驱动齿轮;330、第四支撑件;331、第一配合槽;332、第二限位孔;333、第二限位连件;340、配合接头;400、盛放架;410、盛放件;420、盛放支脚;421、第二限位槽;500、防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行李架,所述可拆卸行李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00、第二支撑架200、第三支撑架300和盛放架400;第二支撑架200包括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架200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00的两端,第一支撑架100放置于车辆顶壳上;第二支撑架200设有升降导件210,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接于升降导件210上,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相交于第一支撑架100,盛放架400与第三支撑架300可拆卸连接;乘放架通过第三支撑架300与第一支撑架100升降连接。
29.在具体实施中,将第一支撑架100放置在车辆(图中未示出)的顶壳上,在一些普通车辆上,该车辆顶壳的侧围上边梁设有装饰行李架(图中未示出),即在车门上方的车顶处设有该装饰行李架;将第一支撑架100限定在装饰行李架和车辆顶壳之间,然后使得第一支撑架1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200连接固定,将乘放架安装固定在第三支撑架300上,当遇到道路限高点时,若乘放架的最高高度超过限高点,利用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接于升降导件210上,使得乘放架下降放置,使得乘放架的最高高度不超过限高点,保证车辆通过道路限高点。
30.通过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接于升降导件210上,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相交于第一支撑架100,盛放架400与第三支撑架300可拆卸连接,盛放架400通过第三支撑架300与第一支撑架100升降连接,实现乘放架的升降设置,避免乘放架上的盛放物受道路限高的影响,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装载能力,增强实用性;再利用两个第二支撑架200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00的两端,第一支撑架100放置于车辆顶壳上,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安装稳固性;然后结合盛放架400与第三支撑架300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可拆卸行李架实现可拆卸化,以便于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闲置时的收纳放置;因此,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降低了道路限高的影响,从而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装载能力,增强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实用性,并且实现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可拆卸化,以便于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闲置时的收纳放置。
31.请参阅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架200还设有第一支撑件220;升降导件210设有两个,两个升降导件210分别垂直于第一支撑件220的两端;第三支撑架300与升降导件210一一对应设置,盛放架400的第一侧端通过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升降导件210,盛放架400的第二侧端通过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接于另外一个升降导件210;其中,盛放架400分别与两个升降导件210相交、以呈拱门状通槽。
32.利用升降导件210设有两个,两个升降导件210分别垂直于第一支撑件220的两端,盛放架400分别与两个升降导件210相交、以呈拱门状通槽,使得乘车员通过该通槽正常上下车;然后利用第三支撑架300与升降导件210一一对应设置,盛放架400的第一侧端通过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升降导件210,盛放架400的第二侧端通过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接于另外一个升降导件210,实现盛放架400两个侧端的安装放置,并提高盛放架400安装稳固性;进一步地,盛放架400的第一侧端与盛放架400的第二侧端正对,并且盛放架400的第一侧端与盛放架400的第二侧端分别位于车辆车门的两侧。
33.请参阅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架200还设有第二支撑件230和第三支撑件240;第二支撑件230相交于升降导件210,第三支撑件240与第二支撑件230连接;第三支撑件240沿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设有滑动槽241,第三支撑架300设有滑动连杆310,滑动连杆310滑动连接于滑动槽241内;第三支撑件240还设有第一限位连件242和多个第一限位孔243,多个第一限位孔243沿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均匀分布,第一限位孔243与滑动槽241连通,第一限位连件242与第一限位孔243贯穿连接。
34.通过滑动槽241和滑动连杆310提高第三支撑架300的升降稳定,即提高盛放架400的升降稳定,利用第一限位件和第一限位孔243,限定滑动连杆310固定在滑动槽241内的长度,从而限定盛放架400的升降高度;具体地,多个第一限位孔243沿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呈两列多行分布,具备多种可调节升降高度,提高滑动连杆310在滑动槽241内的放置稳定性。
35.请参阅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滑动连杆310上设有第一限位槽311,第一限位连件242贯穿第一限位孔243嵌设于第一限位槽311内,或第一限位连件242直接嵌设于第一限位槽311内。
36.利用第一限位连件242和第一限位孔243,限定滑动连杆310在滑动槽241内的限定位置,再结合第一限位槽311,增加滑动连杆310的安装方式,如:第一限位孔243上贯穿有第一限位连件242,使得滑动连杆310的底部抵接在第一限位连件242上,再用另外的第一限位连件242贯穿第一限位孔243以嵌设在第一限位槽311内,或者是将另外的第一限位连件242直接嵌设在第一限位槽311内,使得该第一限位连件242限定在第三支撑件240的顶部,当用户需要进行下降盛放架400时,利用直接嵌设在第一限位槽311的第一限位连接进行初步的位置限定,方便用户调整盛放架400的下降高度。
37.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槽311的槽底挖空成孔,使得第一限位槽311贯穿滑动连杆310,第一限位槽311的两处槽口均对应有第一限位孔243,使得第一限位连件242先贯穿第三支撑件240一侧壁上的第一限位孔243,再贯穿第一限位槽311,最后贯穿第三支撑件240另一侧壁上的第一限位孔243,从而增强滑动连杆310在滑动槽241内的限定稳固性。
38.请参阅图1至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升降导件210上设有升降导向槽211,升降导向槽211的槽壁沿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设有齿纹槽212,第三支撑架300还设有驱动齿轮320和第四支撑件330,第四支撑件330通过驱动齿轮320啮合连接于齿纹槽212,第四支撑件330与滑动连杆310连接;盛放架400可拆卸连接于第四支撑件330上。
39.使得驱动齿轮320与升降导向槽211内的齿纹槽212啮合连接,实现第四支撑件330与升降导件210的升降调节,从而使得与第四支撑件330连接的盛放架400可升降调节化。
40.进一步地,通过提升第四支撑件330,使得驱动齿轮320在齿纹槽212内啮合传动,
从而利用驱动齿轮320和升降导向槽211对第四支撑件330起升降导向作用,避免第四支撑件330的升降方向偏移;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支撑件330内设有驱动器(图中未示出),驱动器与驱动齿轮320连接,通过驱动器给驱动齿轮320提供驱动力,从而控制驱动齿轮320的转动方向,使得第四支撑件330的上升或下降。
41.请参阅图4和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四支撑件330沿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设有第一配合槽331,第一配合槽331的槽口位于第一配合槽331的槽底上方,盛放架400设有盛放件410和盛放支脚420,盛放件410通过盛放支脚420嵌合连接于第一配合槽331内。
42.利用第四支撑件330沿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设有第一配合槽331,第一配合槽331的槽口位于第一配合槽331的槽底上方,实现盛放支脚420与第一配合槽331的上下嵌合连接,然后通过盛放支脚420与第一配合槽331的上下嵌合,实现乘放架与第四支撑件330的可拆卸连接。
43.具体地,第三支撑架300还设有配合接头340,配合接头340固定在第四支撑件330上,第一配合槽331可设在第四支撑件330的顶面;或设在配合接头340上,见图4和图5。
44.请参阅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四支撑件33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孔332,第二限位孔332与第一配合槽331连通,盛放支脚420上设有第二限位槽421,第四支撑件330上设有第二限位连件333,第二限位连件333贯穿第二限位孔332嵌设于第二限位槽421。
45.利用第二限位孔332和第二限位槽421,使得盛放支脚420限定在第一配合槽331内。进一步地,第二限位槽421也可改设成孔状,使得第二限位连件333贯穿第二限位槽421。
46.请参阅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架200还设有第五支撑件250和安装连件260,第五支撑件250与第二支撑件230连接,第一支撑架100的两端沿第一支撑架100的轴向方向设有第二配合槽110,第一支撑架100上设有第三限位孔120,第三限位孔120与第二配合槽110连通,第五支撑件250上设有第三限位槽251,第五支撑件250与第二配合槽110嵌合连接,安装连件260贯穿第三限位孔120嵌设于第三限位槽251内。
47.利用第二配合槽110,实现第一支撑架100与第五支撑件250的嵌合连接,再通过安装连件260贯穿第三限位孔120嵌设于第三限位槽251内,使得第五支撑件250限定在第二配合槽110内,即实现第二支撑架200与第一支撑架100的连接固定。
48.请参阅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可拆卸行李架还包括防护件500,防护件500铺设于第一支撑架100的内壁,第一支撑架100通过防护件500放置于车辆顶壳上。利用防护件500,避免第一支撑架100刮蹭到车辆。
49.请参阅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防护件500还铺设于第二支撑架200的侧壁上。具体地,第二支撑架200朝向车辆壳体的侧壁上也铺设有防护件500,利用防护件500,避免第二支撑架200刮蹭到车辆。
5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拆卸行李架的工作原理为:将第一支撑架100放置在车辆的顶壳上,在一些普通车辆上,该车辆顶壳的侧围上边梁设有装饰行李架,即在车门上方的车顶处设有该装饰行李架;将第一支撑架100限定在装饰行李架和车辆顶壳之间,然后使得第一支撑架1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200连接固定,将乘放架安装固定在第三支撑架300上,当遇到道路限高点时,若乘放架的最高高度超过限高点,利用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
接于升降导件210上,使得乘放架下降放置,使得乘放架的最高高度不超过限高点,保证车辆通过道路限高点;
51.通过第三支撑架300滑动连接于升降导件210上,第三支撑架300的滑动方向相交于第一支撑架100,盛放架400与第三支撑架300可拆卸连接,盛放架400通过第三支撑架300与第一支撑架100升降连接,实现乘放架的升降设置,避免乘放架上的盛放物受道路限高的影响,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装载能力,增强实用性;再利用两个第二支撑架200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00的两端,第一支撑架100放置于车辆顶壳上,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安装稳固性;然后结合盛放架400与第三支撑架300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可拆卸行李架实现可拆卸化,以便于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闲置时的收纳放置;因此,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降低了道路限高的影响,从而提高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装载能力,增强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实用性,并且实现所述可拆卸行李架的可拆卸化,以便于所述可拆卸行李架闲置时的收纳放置。
5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