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悬挂装置、顶棚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4045发布日期:2023-03-29 11:22阅读:73来源:国知局
衣物悬挂装置、顶棚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辆内饰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悬挂装置、顶棚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使用需求逐步提升。汽车正在逐步摆脱“代步工具”的标签束缚,转化成移动的“第三空间”。
3.用户在生活中,随着身份定位与生活场景的改变,具有不同的着装需求。因此,为满足用户的多种着装需求,车内存放多件衣物成为用户对汽车的新诉求。但是,如果将衣物随意堆放在座椅上,会造成衣物褶皱,需要为汽车增加车内多衣物悬挂功能来避免衣物褶皱。
4.在一些特殊场景下,例如雨雪天气,用户的衣物会变得潮湿,此时用户有着对衣物进行烘干的诉求。并且,在车辆外部温度较低的情况时,用户有着对衣物进行加热的诉求。部分相关技术实现了对多件衣物的车内悬挂,但无法在悬挂衣物的同时对衣物进行烘干与加热。
5.相关技术的车辆无法同时进行衣物的悬挂、烘干与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衣物悬挂装置、顶棚及车辆。
7.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衣物悬挂装置,包括:
8.用于悬挂衣物的悬挂装置主体、用于固定悬挂装置主体的固定组件、用于向悬挂装置主体送风的外部风道;
9.固定组件固定在车辆的内侧顶部,与悬挂装置主体连接;
10.悬挂装置主体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孔、至少一个入风孔、连接入风孔与出风孔的内部风道,外部风道连接入风孔。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衣物悬挂装置还包括用于开闭入风孔的风道开关;
12.风道开关置于入风孔与外部风道之间;或风道开关置于入风孔与内部风道之间;
13.风道开关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14.当风道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外部风道与出风孔连通;
15.当风道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外部风道与出风孔之间阻断。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悬挂装置主体与固定组件铰接;
17.悬挂装置主体可与固定组件进行相对转动,且转动轴平行于水平面;
18.悬挂装置主体具有使用状态和收起状态;
19.悬挂装置主体处于使用状态时,悬挂装置主体转动至出风孔朝向下方;
20.悬挂装置主体处于收起状态时,悬挂装置主体转动至抵接车辆的内侧顶部。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包括中部安装支架、两个边缘安装支架、中部转轴和两个边缘转轴;
22.悬挂装置主体包括中部连接段和两个边缘连接段,中部连接段设置在两个边缘连接段之间;
23.中部连接段与中部转轴之间通过相配合的中部旋转体凸起和中部旋转体凹陷铰接,中部旋转体凸起设置在中部连接段和中部转轴中的其中一个上,中部旋转体凹陷设置在中部连接段和中部转轴中的另一个上;
24.边缘连接段与边缘转轴之间通过相配合的边缘旋转体凸起和边缘旋转体凹陷铰接,边缘旋转体凸起设置在边缘连接段和边缘转轴中的其中一个上,边缘旋转体凹陷设置在边缘连接段和边缘转轴中的另一个上;
25.中部转轴固定在中部安装支架上,边缘转轴固定在边缘安装支架上。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中部连接段为分界线将悬挂装置主体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27.在中部连接段上设有朝向第一部分的第一入风孔以及朝向第二部分的第二入风孔,第一入风孔和第二入风孔分别与外部风道连接;
28.第一部分开设有由至少一个出风孔组成的第一出风孔组、用于连接第一入风孔与第一出风孔组的第一内部风道和用于开闭第一入风孔的第一风道开关;第二部分开设有由至少一个出风孔组成的第二出风孔组、用于连接第二入风孔与第二出风孔组的第二内部风道和用于开闭第二入风孔的第二风道开关。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衣物悬挂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悬挂装置主体的转动角度的片弹簧;
30.片弹簧与边缘转轴固定连接,片弹簧的两面分别与边缘旋转体凸起和边缘旋转体凹陷相配合,并置于边缘旋转体凸起和边缘旋转体凹陷之间;
31.和/或片弹簧与中部转轴固定连接,片弹簧的两面分别与中部旋转体凸起和中部旋转体凹陷相配合,并置于中部旋转体凸起和中部旋转体凹陷之间。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部连接段开设有用于避让中部转轴的中部避让槽,边缘连接段开设有用于避让边缘转轴的边缘避让槽;
33.悬挂装置主体处于收起状态时,中部转轴位于中部避让槽内,边缘转轴位于边缘避让槽内。
34.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顶棚,安装上述中任意一项的衣物悬挂装置。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棚安装可以在使用状态与收起状态之间切换的衣物悬挂装置时,顶棚开设有用于容纳衣物悬挂装置的凹槽;
36.凹槽的尺寸与悬挂装置主体的尺寸相配,以使悬挂装置主体转动至抵接顶棚时,衣物悬挂装置能够位于凹槽的内部。
37.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的衣物悬挂装置。
38.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衣物悬挂装置、顶棚及车辆,通过悬挂装置主体能够悬挂衣物,同时通过风道引导,使外部风道输入至内部风道的热风能够通过出风孔吹出并吹向悬挂的衣物,同时实现对衣物的悬挂、烘干与加热。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
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衣物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衣物悬挂装置的边缘连接段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衣物悬挂装置的片弹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衣物悬挂装置的烘干与加热功能开启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44.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风道开关和第二风道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45.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风道开关和第二风道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46.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顶棚的结构示意图;
47.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顶棚和处于使用状态的衣物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顶棚和处于收起状态的衣物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9.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悬挂装置主体1、出风孔2、中部安装支架3、边缘安装支架4、中部转轴5、边缘转轴6、风道开关7、片弹簧8、第一部分9、第一入风孔10、第一出风孔组11、第一内部风道12、第一风道开关13、第一风道连接头14、第二部分15、第二入风孔16、第二出风孔组17、第二内部风道18、第二风道开关19、第二风道连接头20、顶棚21、凹槽22、边缘旋转体凸起1-1。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2.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使用需求逐步提升。汽车正在逐步摆脱“代步工具”的标签束缚,转化成移动的“第三空间”。
53.用户在生活中,随着身份定位与生活场景的改变,具有不同的着装需求。因此,为满足用户的多种着装需求,车内存放多件衣物成为用户对汽车的新诉求。但是,如果将衣物随意堆放在座椅上,会造成衣物褶皱,需要为汽车增加车内多衣物悬挂功能来避免衣物褶皱。
54.在一些特殊场景下,例如雨雪天气,用户的衣物会变得潮湿,此时用户有着对衣物进行烘干的诉求。并且,在车辆外部温度较低的情况时,用户有着对衣物进行加热的诉求。部分相关技术实现了对多件衣物的车内悬挂,但无法在悬挂衣物的同时对衣物进行烘干与加热。
55.基于相关技术的无法同时进行衣物的悬挂、烘干与加热等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衣物悬挂装置、顶棚及车辆。
56.本公开提供的衣物悬挂装置、顶棚及车辆,通过悬挂装置主体能够悬挂衣物,同时通过风道引导,使外部风道输入至内部风道的热风能够通过出风孔吹出并吹向悬挂的衣物,同时实现对衣物的悬挂、烘干与加热。
57.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58.首先,参照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悬挂装置,包括:
59.用于悬挂衣物的悬挂装置主体1、用于固定悬挂装置主体1的固定组件、用于向悬挂装置主体1送风的外部风道。
60.固定组件固定在车辆的内侧顶部,与悬挂装置主体1连接。
61.悬挂装置主体1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孔2、至少一个入风孔、连接入风孔与出风孔2的内部风道,外部风道连接入风孔。
62.在本实施例中,外部风道输入的热风依次经过入风孔和内部风道的出风孔2,吹到被悬挂在悬挂装置主体1上的衣物,对衣物进行烘干和加热。
63.具体实施时,外部风道可以连接车辆的鼓风机,通过鼓风机产生热风输入外部风道。
64.具体实施时,衣物悬挂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入风孔与外部风道的风道连接头。外部风道可以为软管,从车辆的内侧顶部引出,通过风道连接头与入风孔连接。
65.具体实施时,衣物悬挂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后部,可以为大车型车辆,如suv、面包车等,的后备箱位置,也可以为小车型车辆的后排位置,对于衣物悬挂装置的安装位置,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66.参考图1,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衣物悬挂装置还包括用于开闭入风孔的风道开关7。
67.风道开关7置于入风孔与外部风道之间;或风道开关7置于入风孔与内部风道之间。
68.风道开关7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69.当风道开关7处于开启状态,外部风道与出风孔2连通。
70.当风道开关7处于关闭状态,外部风道与出风孔2之间阻断。
71.风道开关7可以通过切换外部风道与出风孔2之间的连通状态,开关衣物悬挂装置的烘干与加热功能,在不需要烘干与加热功能时关闭它们。
72.具体实施时,风道开关7的状态切换方式可以为手动方式,也可以为按钮或人机交互操控的电动方式,对于风道开关7的状态切换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73.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悬挂装置主体1与固定组件铰接,悬挂装置主体1可与固定组件进行相对转动,且转动轴平行于水平面。
74.悬挂装置主体1具有使用状态和收起状态。
75.悬挂装置主体1处于使用状态时,悬挂装置主体1转动至出风孔2朝向下方。
76.悬挂装置主体1处于收起状态时,悬挂装置主体1转动至抵接车辆的内侧顶部。
7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切换悬挂装置主体1的状态,转动悬挂装置主体1的方式可以为手动方式,也可以为按钮或人机交互操控的电动方式,对于转动悬挂装置主体1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悬挂装置主体1处于收起状态时,悬挂装置主体1抵接车辆的内侧顶部,处于收纳状态,占用空间小;处于收起状态的悬挂装置主体1向下转动至出风孔2朝
向下方时,切换至使用状态;在结束使用后,向上转动悬挂装置主体1至抵接车辆的内侧顶部,切换至收纳状态。
78.参考图1,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固定组件包括中部安装支架3、两个边缘安装支架4、中部转轴5和两个边缘转轴6。
79.悬挂装置主体1包括中部连接段和两个边缘连接段,中部连接段设置在两个边缘连接段之间。
80.中部连接段与中部转轴5之间通过相配合的中部旋转体凸起和中部旋转体凹陷铰接,中部旋转体凸起设置在中部连接段和中部转轴5中的其中一个上,中部旋转体凹陷设置在中部连接段和中部转轴5中的另一个上。
81.参考图4,边缘连接段与边缘转轴6之间通过相配合的边缘旋转体凸起1-1和边缘旋转体凹陷铰接,边缘旋转体凸起1-1设置在边缘连接段和边缘转轴6中的其中一个上,边缘旋转体凹陷设置在边缘连接段和边缘转轴6中的另一个上。
82.具体实施时,旋转体凸起可以为半球状凸起,对应的旋转体凹陷为半球状凹陷;旋转体凸起也可以为圆柱状凸起,对应的旋转体凹陷为圆柱状凹陷;对于旋转体凸起和旋转体凹陷的形状,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83.中部转轴5固定在中部安装支架3上,边缘转轴6固定在边缘安装支架4上。
84.具体实施时,转轴与安装支架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分体结构的转轴与安装支架可以通过栓接方式固定,也可以通过铆接方式固定,对于转轴与安装支架的连接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定。
85.具体实施时,中部连接段开设有用于避让中部转轴5的中部避让槽,边缘连接段开设有用于避让边缘转轴6的边缘避让槽。
86.悬挂装置主体1处于收起状态时,中部转轴5位于中部避让槽内,边缘转轴6位于边缘避让槽内。
87.通过开设避让槽,在悬挂装置主体1处于收起状态时,使转轴位于避让槽内,减少衣物悬挂装置的占用空间。
8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中部安装支架3和两个边缘安装支架4固定悬挂装置主体1,可以提供可靠的固定,且中部连接段可以起到限制衣物悬挂范围的作用,预留车内后视镜的视野范围。
89.参考图2和图3,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衣物悬挂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悬挂装置主体1的转动角度的片弹簧8;
90.片弹簧8与边缘转轴6固定连接,片弹簧8的两面分别与边缘旋转体凸起1-1和边缘旋转体凹陷相配合,并置于边缘旋转体凸起1-1和边缘旋转体凹陷之间;例如,图3是片弹簧8的一种连接方式,边缘旋转体凸起1-1设置在边缘连接段上,边缘旋转体凹陷设置在边缘转轴6上;片弹簧8朝向边缘转轴6的一面具有配合边缘旋转体凹陷的凸起结构,片弹簧8与边缘转轴6固定连接;片弹簧8朝向边缘连接段的一面具有配合边缘旋转体凸起1-1的凹陷结构,边缘旋转体凸起1-1置于凹陷结构内。
91.和/或片弹簧8与中部转轴5固定连接,片弹簧8的两面分别与中部旋转体凸起和中部旋转体凹陷相配合,并置于中部旋转体凸起和中部旋转体凹陷之间。
92.在本实施例中,片弹簧8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悬挂装置主体1压紧片弹簧8并产生与
片弹簧8之间的摩擦力,片弹簧8通过摩擦力固定悬挂装置主体1的转动角度,防止悬挂装置主体1在收起状态时落下,并防止悬挂装置主体1在使用状态时进行转动,产生晃动。
93.参考图4,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以中部连接段为分界线将悬挂装置主体1分为第一部分9和第二部分15。
94.在中部连接段上设有朝向第一部分9的第一入风孔10以及朝向第二部分15的第二入风孔16,第一入风孔10通过第一风道连接头14连接外部风道,第二入风孔16通过第二风道连接头20连接外部风道。
95.第一部分9开设有由至少一个出风孔2组成的第一出风孔组11、用于连接第一入风孔10与第一出风孔组11的第一内部风道12和用于开闭第一入风孔10的第一风道开关13;第二部分15开设有由至少一个出风孔2组成的第二出风孔组17、用于连接第二入风孔16与第二出风孔组17的第二内部风道18和用于开闭第二入风孔16的第二风道开关19。
9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9的整个风道和第二部分15的整个风道分别独立,可以单独开关第一部分9与第二部分15的烘干和加热功能,当仅使用第一部分9或第二部分15时,可以单独开启该部分的烘干和加热功能。
97.图4中的虚线为气流的流向,在第一部分9,气流依次经过第一风道连接头14、第一入风孔10、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一风道开关13、第一内部风道12、第一出风孔组11吹向悬挂的衣物;在第二部分15,气流依次经由第二风道连接头20、第二入风孔16、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二风道开关19、第二内部风道18、第二出风孔组17吹向悬挂的衣物。
98.参考图5与图6,图5为第一风道开关13和第二风道开关19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图6为第一风道开关13和第二风道开关19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9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顶棚,安装上述实施例中的衣物悬挂装置。
100.参考图7,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顶棚21安装可以在使用状态与收起状态之间切换的衣物悬挂装置时,顶棚21开设有用于容纳衣物悬挂装置的凹槽22。
101.凹槽22的尺寸与悬挂装置主体1的尺寸相配,以使悬挂装置主体1转动至抵接顶棚21时,衣物悬挂装置能够位于凹槽22的内部。
102.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悬挂装置主体1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9为悬挂装置主体1处于收起状态时的示意图。
103.通过在顶棚21上开始凹槽22,在悬挂装置主体1处于收起状态时,使衣物悬挂装置位于凹槽22内,实现对衣物悬挂装置的隐藏收纳。
10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衣物悬挂装置。
105.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106.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10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