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设备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9036发布日期:2023-05-11 23:3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安全气囊设备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设备和汽车。


背景技术:

1、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使得人们的出行变的更轻松。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持有量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汽车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加,汽车的安全问题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为了减少汽车安全问题,国家制定了各类汽车技术法规,以在源头上控制汽车安全的技术性能。

2、随着汽车的安全技术的发展,气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但大部分气囊技术都仅仅只针对汽车发生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对前排乘员的保护,并未涉及针对后排乘员的保护的气囊,并且对于远离碰撞端的远端乘员的保护也少有研究。

3、由于汽车安全法对于后排乘员的保护没有明确考察,仅仅依靠后排安全带的锁止功能难以在交通事故中对后排乘员进行有效的保护,需要研发针对后排乘员的后排气囊。

4、目前现有技术中用于保护后排乘员的后排气囊主要安装于前排座椅后侧。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后排气囊弹出以保护后排乘员。在后排气囊弹出时,点火装置产生的爆炸会对乘坐于汽车前排的乘员造成影响。此外,由于该后排气囊安装于前排座椅的后侧,对于前排座椅的骨架刚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设备,所述安全气囊设备的安全气囊设置于汽车的中通道,整车布置难度低,对于前排座椅骨架刚度无要求,点爆时远离前排乘员,能够消除点爆安全气囊对前排乘员的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设备,其能够分析汽车发生碰撞的位置,智能判断是否点爆安全气囊。

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设备,所述安全气囊设备的安全气囊能够同时保护后排的三个乘员。

4、基于此,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至少一个优势或其他优点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设备,用于安装于汽车,包括:

5、外壳,所述外壳固设于该汽车的前排座椅之间的中通道,以在该汽车的该中通道内形成安装空间;

6、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安全气囊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以及

7、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并与所述安全气囊相连通,所述充气装置用于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以将所述安全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碰撞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充气装置,所述碰撞传感器用于获取该汽车发生碰撞时的被撞击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分析所述位置信息,以控制所述充气装置是否工作。

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全气囊包括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后排气囊,所述后排气囊包括第一气袋,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充气装置相连;当该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第一气袋充气,以使所述后排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后排气囊膨胀用于从所述外壳向该汽车的后排中间座椅弹出,以在该汽车的该后排中间座椅形成缓冲垫。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排气囊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气袋两侧的第二气袋和第三气袋,所述第二气袋和所述第三气袋与所述充气装置相连;当该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第二气袋和所述第三气袋充气,以使所述后排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后排气囊膨胀并从所述外壳向该汽车的后排两侧座椅弹出,以在该汽车的该后排两侧座椅的前方形成缓冲垫。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排气囊的所述第一气袋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气袋和所述第三气袋相连通。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排气囊包括多个拉带,多个所述拉带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气袋,所述第二气袋和所述第三气袋内,所述拉带用于在所述后排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保持所述后排气囊的形状。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排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后排气囊的上部厚度大于所述后排气囊的下部厚度。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排气囊具有被设置于所述后排气囊侧面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调整所述后排气囊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的刚度。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全气囊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中置气囊,所述中置气囊与所述充气装置相连;当该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中置气囊充气,以使所述中置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所述中置气囊膨胀并从所述外壳向该汽车的前排座椅中间弹出,以在该汽车的前排座椅之间形成缓冲垫。

16、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

17、汽车主体;

18、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所述安全气囊设备安装于所述汽车。



技术特征:

1.安全气囊设备,用于安装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碰撞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充气装置,所述碰撞传感器用于获取该汽车发生碰撞时的被撞击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分析所述位置信息,以控制所述充气装置是否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包括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后排气囊,所述后排气囊包括第一气袋,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充气装置相连;当该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第一气袋充气,以使所述后排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后排气囊膨胀用于从所述外壳向该汽车的后排中间座椅弹出,以在该汽车的该后排中间座椅形成缓冲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气囊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气袋两侧的第二气袋和第三气袋,所述第二气袋和所述第三气袋与所述充气装置相连;当该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第二气袋和所述第三气袋充气,以使所述后排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后排气囊膨胀并从所述外壳向该汽车的后排两侧座椅弹出,以在该汽车的该后排两侧座椅的前方形成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气囊的所述第一气袋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气袋和所述第三气袋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气囊包括多个拉带,多个所述拉带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气袋,所述第二气袋和所述第三气袋内,所述拉带用于在所述后排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保持所述后排气囊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后排气囊的上部厚度大于所述后排气囊的下部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气囊具有被设置于所述后排气囊侧面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调整所述后排气囊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的刚度。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中置气囊,所述中置气囊与所述充气装置相连;当该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中置气囊充气,以使所述中置气囊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所述中置气囊膨胀并从所述外壳向该汽车的前排座椅中间弹出,以在该汽车的前排座椅之间形成缓冲垫。

10.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设备和汽车,用于安装于汽车,包括:外壳,该外壳固设于该汽车的前排座椅之间的中通道,以在该汽车的该中通道内形成安装空间;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安装于该安装空间,该安全气囊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安装于该安装空间,并与该安全气囊相连通,该充气装置用于为该安全气囊充气,以将该安全气囊从该折叠状态切换至该展开状态;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和控制器,该碰撞传感器电连接于该控制器,该控制器电连接于该充气装置,该碰撞传感器用于获取该汽车发生碰撞时的被撞击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传递至该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分析该位置信息,以控制该充气装置是否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武小海,刘强,陈世荣,苏传龙,周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