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4087发布日期:2022-12-28 04:4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产业发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需求越来越高,单位空间和重量需承载更多电量。电池包内部排布向紧凑型排布发展,以提升电量。如今,在一些车型中,电池包对能量密度的要求提高,对内部高压铜排和低压线束的排布空间形成挤压。由于压铜排和低压线束需要分离,所以现在的高压铜排和低压线束往往使用各自的支架结构,并分别进行捆绑安装,这样不仅安装过程繁琐,需求的空间多,使用的零部件也多,会造成空间利用浪费,不适于现在的紧凑型空间布置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铜排和低压线束使用各自的支架结构不适于现在的紧凑型空间布置要求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体、第一线卡子和第二线卡子,支架体为门型结构,且门型结构的两个支脚上设有用来将支架体安装固定在预设部位的安装结构;第一线卡子设在门型结构外部,用来卡住高压线;第二线卡子设在门型结构内部,用来卡住低压线束。
5.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卡子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卡爪,相邻的卡爪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高压线的高压安装腔。
6.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爪为并列的三个,三个卡爪之间形成两个高压安装腔,以分别安装高压正极铜排和高压负极铜排。
7.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线卡子包括弹性卡子,弹性卡子为弹性结构,且与支架体内侧连接,弹性卡子长于支架体的支脚。
8.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卡子呈ω形结构,且顶部与支架体内侧连接,两侧与支架体的支脚抵接,脚部延伸至支架体的支脚之外。
9.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卡子与支架体可拆卸连接。
10.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卡接结构、粘接结构或销接结构中的一种。
11.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结构包括螺栓孔,支架体通过穿过螺栓孔的螺栓固定在预设部位。
12.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结构包括定位块和卡钩,定位块与卡钩并列设置,通过与预设部位的预设卡孔配合将支架体固定在预设部位。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
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支架体将第一线卡子和第二线卡子隔离开,不仅能同时对高压线和低压线束进行固定支撑,还使得高压线和低压线束分离,避免接触,同时第二线卡子设在支架体的门型结构内部,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对低压线束形成有效的束缚,使得低压线束无需捆绑;本实用新型能够省略对线束进行捆绑安装的步骤,安装简单方便,能够大大减少空间的占用和零部件的数量,更适合现在的紧凑型空间布置要求。
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能够省略对线束进行捆绑安装的步骤,安装简单方便,能够大大减少空间的占用和零部件的数量,更适合现在的紧凑型空间布置要求。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21.10、支架体;11、螺栓孔;12、定位块;13、卡钩;
22.20、第一线卡子;21、卡爪;
23.30、第二线卡子;
24.41、安装梁;42、低压线束;43、高压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和实施方式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进行描述说明,在该构思的基础上,一些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机构、供电系统、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具体形式和设置可能并未没有描述完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熟知的方式对上述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予以实现。
27.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
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及车辆进行说明。
30.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体10、第一线卡子20和第二线卡子30,支架体10为门型结构,且门型结构的两个支脚上设有用来将支架体10安装固定在预设部位的安装结构;第一线卡子20设在门型结构外部,用来卡住高压线;第二线卡子30设在门型结构内部,用来卡住低压线束。
31.具体来说,高压线可以是高压铜排,也可以是其他类型高压线或高压线束。
32.本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时,利用支架体10将第一线卡子20和第二线卡子30隔离开,不仅能同时对高压线和低压线束进行固定支撑,还使得高压线和低压线束分离,避免接触,同时第二线卡子30设在支架体10的门型结构内部,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对低压线束形成有效的束缚,使得低压线束无需捆绑;本实用新型能够省略对线束进行捆绑安装的步骤,安装简单方便,能够大大减少空间的占用和零部件的数量,更适合现在的紧凑型空间布置要求。
3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34.第一线卡子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卡爪21,相邻的卡爪21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高压线的高压安装腔。这种卡装方式安装方便快捷,非常适合高压铜排的安装。
35.具体地,卡爪21可以为并列的三个,三个卡爪21之间形成两个高压安装腔,以分别安装高压正极铜排和高压负极铜排。位于中间的卡爪21可以将高压正极铜排和高压负极铜排分开,避免接触。
36.第二线卡子30包括弹性卡子,弹性卡子为弹性结构,且与支架体10内侧连接,弹性卡子长于支架体10的支脚,以在将支架体10安装固定在预设部位时,弹性卡子受到压缩,从而将其中的线束卡紧。
37.具体地,弹性卡子呈ω形结构,且顶部与支架体10内侧连接,两侧与支架体10的支脚抵接,脚部延伸至支架体10的支脚之外。这样在将支架体10安装固定在预设部位时,ω形结构的脚部收到压缩,沿图2中箭头的方向压缩其中的中低压线束,对低压线束起到捆绑和束紧的作用。
38.弹性卡子与支架体10可拆卸连接,以根据低压线束的情况更换合适的弹性卡子。弹性卡子与支架体10之间可以通过插接、卡接、销接、螺栓连接等连接形式形成可拆卸连接。
39.安装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卡接结构、粘接结构或销接结构中的一种。
40.具体地,安装结构包括螺栓孔11,支架体10通过穿过螺栓孔11的螺栓固定在预设部位。
41.或者,安装结构包括定位块12和卡钩13,定位块12与卡钩13并列设置,通过与预设部位的预设卡孔配合将支架体10固定在预设部位。
4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
43.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上述的高低压线束安装支架,能够省略对线束进行捆绑安装的步骤,安装简单方便,能够大大减少空间的占用和零部件的数量,更适合现在的紧凑型空间布置要求。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6.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