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7897发布日期:2023-03-29 10:1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盒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充电是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汽车充电影响着电动车使用者的出行,导致人们对充电盒的需要有所提高。但现有的大多数电动汽车充电盒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固定于充电桩上,在充电盒固定安装完成之后,不方便对其拆卸及后期检修,导致装配麻烦,且充电盒固定的方式也不够牢靠,不方便进行有效的固定,给携带和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该充电盒包括下壳、可拆卸安装于该下壳上的上壳、固定安装于该下壳内的控制板、安装于该控制板上的温控模块和充电模块、可拆卸连接于该下壳第一端的第一防弯折接头、可拆卸连接于该下壳第二端的第二防弯折接头、以及可拆卸安装于该下壳底部的安装板,该温控模块用于检测该充电盒内的盒内温度、并在该盒内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该充电模块停止充电;
5.该安装板的第一侧固设有第一侧板,该安装板的第二侧固设有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内侧面设有第一滑槽,该第二侧板内侧面设有第二滑槽,该充电盒还包括可压住该第一防弯折接头的卡箍,该卡箍第一侧固设有可在该第一滑槽内滑动的第一滑块,该卡箍第二侧固设有可在该第二滑槽内滑动的第二滑块,该安装板第二端固设有端板,该端板上设有可供第二防弯折接头卡入的“c”型卡口。
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第一侧板顶部设有纵向贯穿该第一侧板并与该第一滑槽连通的第一螺纹孔,该第二侧板顶部设有纵向贯穿该第二侧板并与该第二滑槽连通的第二螺纹孔,该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限位孔,该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二限位孔,该第一螺纹孔内设有与该第一螺纹孔螺接、并可插入至该第一限位孔内限制该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的第一限位螺栓,该第二螺纹孔内设有与该第二螺纹孔螺接、并可插入至该第二限位孔内限制该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的第二限位螺栓。
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该安装板的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
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下壳的第一端壁上设有第一线孔,该第一防弯折接头上设有可穿过该第一线孔插入至该下壳内的第一螺纹接头,该下壳内设有可与该第一螺纹接头螺接的第一接头螺母;
9.该下壳的第二端壁上设有第二线孔,该第二防弯折接头上设有可穿过该第二线孔插入至该下壳内的第二螺纹接头,该下壳内设有可与该第二螺纹接头螺接的第二接头螺
母。
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第一防弯折接头和第二防弯折接头均为中空管状接头,该第一防弯折接头和第二防弯折接头内设有可供线缆穿过的通孔。
1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下壳内第一端靠近该第一线孔位置固设有第一压线支撑筋条、以及与该第一压线支撑筋条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压线条,该下壳内第二端靠近该第二线孔位置固设有第二压线支撑筋条、以及与该第二压线支撑筋条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压线条。
1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上壳内侧面固定安装有与该控制板电连接的显示屏、控制按键及灯板。
1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下壳的第一侧壁与该下壳的底壁之间固设有多条第一加强筋,该下壳的第二侧壁与该下壳的底壁之间固设有多条第二加强筋。
1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下壳内设有用于与上壳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柱、以及用于固定安装控制板的第二固定柱,该第一固定柱内设有第三螺纹孔,该第二固定柱内设有第四螺纹孔。
1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该上壳上与该第一固定柱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固定孔。
1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时,温控模块检测充电盒内的盒内温度,在盒内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该充电模块停止充电,起到防止因盒内温度过高造成短路、起火等情况发生。通过设置安装板,在安装充电盒时,可将第一防弯折接头连接于下壳第一端,将第二防弯折接头连接于下壳第二端,然后将安装板固定于充电桩或墙面,将第一防弯折接头从“c”型卡口位置处卡入,使用卡箍压住第二防弯折接头,并将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卡入至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卡箍,最后将卡箍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即可实现对安装盒的固定安装。在安装完成之后,在需要拆下充电盒时,只需松开卡箍,将然后将第一防弯折接头从“c”型卡口内取出,即可实现对充电盒的拆卸,达到快速拆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中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2.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第一实施例中,该充电盒10包括下壳12、可拆卸安装于该下壳12上的上壳11、固定安装于该下壳12内的控制板13、安装于该控制板13上的温控模块14和充电模块15、可拆卸连接于该下壳12第一端的第一防弯折接
头16、可拆卸连接于该下壳12第二端的第二防弯折接头17、以及可拆卸安装于该下壳12底部的安装板18,该温控模块14用于检测该充电盒10内的盒内温度、并在该盒内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该充电模块15停止充电。
23.该安装板18的第一侧固设有第一侧板19,该安装板18的第二侧固设有第二侧板20,该第一侧板19内侧面设有第一滑槽21,该第二侧板20内侧面设有第二滑槽22,该充电盒10还包括可压住该第一防弯折接头16的卡箍51,该卡箍51第一侧固设有可在该第一滑槽21内滑动的第一滑块23,该卡箍51第二侧固设有可在该第二滑槽22内滑动的第二滑块24,该安装板18第二端固设有端板25,该端板25上设有可供第二防弯折接头17卡入的“c”型卡口26。
24.可以理解的,该控制板13为控制电路板。
25.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温控充电盒10时,温控模块14检测充电盒10内的盒内温度,在盒内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该充电模块15停止充电,起到防止因盒内温度过高造成短路、起火等情况发生。通过设置安装板18,在安装充电盒10时,可将第一防弯折接头16连接于下壳12第一端,将第二防弯折接头17连接于下壳12第二端,然后将安装板18固定于充电桩或墙面,将第一防弯折接头16从“c”型卡口26位置处卡入,使用卡箍51压住第二防弯折接头17,并将第一滑块23和第二滑块24卡入至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内,沿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滑动卡箍51,最后将卡箍51与安装板18固定连接,即可实现对安装盒的固定安装。在安装完成之后,在需要拆下充电盒10时,只需松开卡箍51,将然后将第一防弯折接头16从“c”型卡口26内取出,即可实现对充电盒10的拆卸,达到快速拆装的效果。
26.具体的,该温控模块14电连接安装至控制板13上,当温控模块14检测到盒内温度超过80℃且持续10秒时,充电模块15瞬间断电,充电盒10停止使用。当温控模块14检测到盒内温度到达100℃时,充电模块15控制充电盒10瞬间断电。
27.优选的,该“c”型卡口26的开口设置于端板25的侧面。
28.具体的,该第一侧板19顶部设有纵向贯穿该第一侧板19并与该第一滑槽21连通的第一螺纹孔27,该第二侧板20顶部设有纵向贯穿该第二侧板20并与该第二滑槽22连通的第二螺纹孔28,该第一滑块23上设有第一限位孔,该第二滑块24上设有第二限位孔52,该第一螺纹孔27内设有与该第一螺纹孔27螺接、并可插入至该第一限位孔内限制该第一滑块23在第一滑槽21内滑动的第一限位螺栓29,该第二螺纹孔28内设有与该第二螺纹孔28螺接、并可插入至该第二限位孔52内限制该第二滑块24在第二滑槽22内滑动的第二限位螺栓30。
29.在固定卡箍51时,可将第一限位螺栓29插入至第一螺纹孔27内并穿过第一螺纹孔27与第一限位孔进行卡接,将第二限位螺栓30插入至第二螺纹孔28内并穿过第二螺纹孔28与第二限位孔52进行卡接,从而实现对卡箍51的固定。
30.为便于将安装板18固定于充电桩或墙面,该安装板18上设有用于固定该安装板18的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31。
31.在固定安装板18时,可使用螺栓或螺钉穿过第一固定孔31之后将安装板18固定于充电桩或墙面。
32.具体的,该下壳12的第一端壁上设有第一线孔32,该第一防弯折接头16上设有可穿过该第一线孔32插入至该下壳12内的第一螺纹接头34,该下壳12内设有可与该第一螺纹
接头34螺接的第一接头螺母36。
33.同样的,该下壳12的第二端壁上设有第二线孔33,该第二防弯折接头17上设有可穿过该第二线孔33插入至该下壳12内的第二螺纹接头35,该下壳12内设有可与该第二螺纹接头35螺接的第二接头螺母27。
34.进一步的,该第一防弯折接头16和第二防弯折接头17均为中空管状接头,该第一防弯折接头16和第二防弯折接头17内设有可供线缆穿过的通孔。
35.在安装线缆时,将第一防弯折接头16上的第一螺纹接头34从第一线孔32插入至下壳12内,然后使用第一接头螺母36从下壳12内与第一螺纹接头34螺接,实现对第一防弯折接头16的固定。然后将线缆从第一防弯折接头16的通孔穿入至下壳12内与控制板13电连接。同样的,可将第二防弯折接头17上的第二螺纹接头35从第二线孔33插入至下壳12内,然后使用第二接头螺母27从下壳12内与第二螺纹接头35螺接,实现对第二防弯折接头17的固定。然后将线缆从第二防弯折接头17的通孔穿入至下壳12内与控制板13电连接。
36.通过设置第一防弯折接头16和第二防弯折接头17,可防止线缆在接口处弯折损坏,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水效果。
37.如图3所示,为起到更好的支撑强度,该下壳12内第一端靠近该第一线孔32位置固设有第一压线支撑筋条38、以及与该第一压线支撑筋条38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压线条40,该下壳12内第二端靠近该第二线孔33位置固设有第二压线支撑筋条39、以及与该第二压线支撑筋条39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压线条41。
38.进一步的,该上壳11内侧面固定安装有与该控制板13电连接的显示屏42、控制按键43及灯板44。
39.为起到更好的支撑强度,该下壳12的第一侧壁与该下壳12的底壁之间固设有多条第一加强筋45,该下壳12的第二侧壁与该下壳12的底壁之间固设有多条第二加强筋46。
4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下壳12内设有用于与上壳11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柱47、以及用于固定安装控制板13的第二固定柱48,该第一固定柱47内设有第三螺纹孔49,该第二固定柱48内设有第四螺纹孔50。
41.对应的,该上壳11上与该第一固定柱47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固定孔。
42.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