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4070发布日期:2023-05-11 09:4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压缩机单元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压缩机电机以及压缩机控制器,压缩机控制器也称为压缩机mcu。现有车用空调系统中普遍采用气冷单元向压缩机单元输送带有冷量的冷媒气体,以实现压缩机控制器和压缩机电机的散热冷却。压缩机控制器需要在良好且稳定的温度条件下运行,当前的压缩机控制器在长期使用状态下往往会过热,即使提高气冷单元的功率也难以对其很好地散热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特定针对压缩机控制器进行液冷散热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并且该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能够很好适应车舱内狭小空间,在对压缩机控制器进行液冷散热的情况下不会增加车舱内空间的占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包括集装单元、安装于集装单元的压缩机控制器及待冷却件,压缩机控制器与压缩机电机分体设置,集装单元设有液冷流道,液冷流道与压缩机控制器及待冷却件导热连接,待冷却件包括电驱控制器及/或电源。

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集装单元包括设有液冷流道的箱型支架,箱型支架、压缩机控制器与待冷却件层叠设置,其中,压缩机控制器与待冷却件分别安装于箱型支架的两侧。

4、如此设置,箱型支架的体积大小能够被限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集装单元的小型化和轻量化,避免集装单元在局部方向上尺寸偏大造成整个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安装困难,同时避免因集装单元在局部方向上因尺寸较大而难以保持较高的刚性,造成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的整体结构和形状稳定性下降,由此避免了随之引起的在车舱内安装不稳定的问题。

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箱型支架包括层叠设置的箱型壳架及封腔盖板,箱型壳架设有用于形成液冷流道的液冷沟槽,封腔盖板覆盖液冷沟槽,并且与箱型壳架焊接固定以形成液冷流道;压缩机控制器固定安装于封腔盖板。

6、如此设置,获得液冷流道更容易,且液冷流道的结构更简单,封腔盖板朝向液冷沟槽一侧的壁面以及液冷沟槽的槽壁形成液冷流道内壁,由此可通过箱型壳架与封腔盖板的热传导直接将冷量更快传递至待冷却件与压缩机控制器。

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集装单元还包括进水口元件与出水口元件,进水口元件与出水口元件在箱型支架背离待冷却件的一侧穿设封腔盖板,并伸入液冷流道。

8、如此设置,外部水冷单元可以在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的一侧通过进水口元件与出水口元件连通液冷流道,因而降低了外部水冷单元和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在车舱内的布置难度,可以进一步减少二者对车舱内空间的占用。

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集装单元还包括封装壳体,封装壳体连接于箱型支架背离待冷却件的一侧,并与箱型支架围设形成控制器容置腔,压缩机控制器装设于控制器容置腔内。

10、如此设置,压缩机控制器被包围在控制器容置腔内,有利于屏蔽或减弱电源及/或电驱控制器的电磁辐射对压缩机控制器的干扰,并且也可以屏蔽或减弱压缩机控制器运行时电源及/或电驱控制器的干扰,对从而能提高压缩机控制器、电源以及电驱控制器各自的运行稳定性,整个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的emc性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集装单元还包括进水口元件与出水口元件,进水口元件与出水口元件在箱型支架背离待冷却件的一侧伸入液冷流道,封装壳体包括底座,进水口元件及/或出水口元件穿设底座。

12、如此设置,进水口元件及/或出水口元件可以被封装壳体的底座限位从而与箱型支架保持相对固定,在进水口元件及/或出水口元件与外部水冷单元连接时,不容易相对箱型支架产生偏斜移位进而造成液冷流道产生漏液空隙。

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箱型支架背离压缩机控制器的一侧设有冷却件容置腔,待冷却件装设于冷却件容置腔内。

14、如此设置,待冷却件在冷却件容置腔内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冷却件容置腔还可以屏蔽或削弱外部器件的电磁辐射对待冷却件的干扰。

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待冷却件包括电驱控制器及电源,集装单元包括装设于箱型支架背离压缩机控制器一侧的挡板,挡板位于电驱控制器与电源之间。

16、如此设置,挡板可以屏蔽电驱控制器与电源之间相互电磁干扰,可以使二者能更加稳定可靠地运行。

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集装单元还包括连通液冷流道的进水口元件与出水口元件,进水口元件与出水口元件连通至外部水冷单元,并与液冷流道以及外部水冷单元共同形成水冷循环回路。

18、如此设置,压缩机控制器、电驱控制器及/或电源均能通过水冷方式被冷却,冷却后的降温幅度明显,且冷却速度更快。

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冷流道设有分流沟槽;及/或,液冷流道内设有扰流结构。

20、如此设置,分流沟槽可以将进入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水分流并获得不同支流,不同支流的流速下降,因此可以在集装单元内停留更长时间,以便于冷却水和集装单元进行更长时间的热对流和热传导,以使冷却水充分吸收待冷却件和压缩机控制器的热量;扰流结构也可以减缓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水流速,同时还可以使液冷流道内产生紊流,紊流可以加快热交换的速率,使尽可能多的冷却水参与吸收热量。

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液冷流道设有分流沟槽,分流沟槽与压缩机控制器在分流沟槽的槽深方向上相对设置;及/或,待冷却件包括电驱控制器,分流沟槽与电驱控制器在分流沟槽的槽深方向上相对设置。

22、如此设置,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液在流经分流沟槽时的流速降低,因而可以停留更长时间,以便于液冷流道充分吸收压缩机控制器及/或电驱控制器的热量,从而对压缩机控制器及/或电驱控制器进行更充分的冷却降温。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以上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还包括压缩机电机、水冷单元及气冷单元,水冷单元连通液冷流道,用于冷却压缩机控制器与待冷却件,气冷单元用于冷却压缩机电机。

24、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实现了以液冷散热替换气冷散热的方式为压缩机控制器散热降温,压缩机控制器与电驱控制器及/或电源能够共用一套液冷单元,液冷流道接入液冷单元后,压缩机控制器与电驱控制器及/或电源便可以被同时冷却,而压缩机电机则继续沿用现有的散热方案,压缩机电机的设置位置也不发生改变,并且压缩机电机的降温效果也同样得到提升;压缩机控制器与电驱控制器及/或电源安装于同一个集装单元,此外还显著提高了其在车舱内的空间利用率,没有额外增加车舱内的空间占用,有利于节省出更多车舱空间以便设置其他结构或器件,当车用安装控制器总成用于车辆时,也不会显著增加车辆总重,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行驶里程或降低车辆能耗。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单元(10)、安装于所述集装单元(10)的压缩机控制器(20)及待冷却件(30),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与压缩机电机分体设置,所述集装单元(10)设有液冷流道(11),所述液冷流道(11)与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及所述待冷却件(30)导热连接,所述待冷却件(30)包括电驱控制器(31)及/或电源(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单元(10)包括设有所述液冷流道(11)的箱型支架(12),所述箱型支架(12)、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与所述待冷却件(30)层叠设置,其中,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与所述待冷却件(30)分别安装于所述箱型支架(1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架(12)包括层叠设置的箱型壳架(121)及封腔盖板(122),所述箱型壳架(121)设有用于形成所述液冷流道(11)的液冷沟槽(1211),所述封腔盖板(122)覆盖所述液冷沟槽(1211),并且与所述箱型壳架(121)焊接固定以形成所述液冷流道(11);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固定安装于所述封腔盖板(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单元(10)还包括进水口元件(14)与出水口元件(15),所述进水口元件(14)与所述出水口元件(15)在所述箱型支架(12)背离所述待冷却件(30)的一侧穿设所述封腔盖板(122),并伸入所述液冷流道(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单元(10)还包括封装壳体(13),所述封装壳体(13)连接于所述箱型支架(12)背离所述待冷却件(30)的一侧,并与所述箱型支架(12)围设形成控制器容置腔(132),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装设于所述控制器容置腔(13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单元(10)还包括进水口元件(14)与出水口元件(15),所述进水口元件(14)与所述出水口元件(15)在所述箱型支架(12)背离所述待冷却件(30)的一侧伸入所述液冷流道(11),所述封装壳体(13)包括底座(131),所述进水口元件(14)及/或所述出水口元件(15)穿设所述底座(13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支架(12)背离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的一侧设有冷却件容置腔(18),所述待冷却件(30)装设于所述冷却件容置腔(18)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件(30)包括电驱控制器(31)及电源(32),所述集装单元(10)包括装设于所述箱型支架(12)背离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一侧的挡板(17),所述挡板(17)位于所述电驱控制器(31)与所述电源(3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11)设有分流沟槽(1212),所述分流沟槽(1212)与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在所述分流沟槽(1212)的槽深方向上相对设置;及/或,所述待冷却件(30)包括电驱控制器(31),所述分流沟槽(1212)与所述电驱控制器(31)在所述分流沟槽(1212)的槽深方向上相对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还包括压缩机电机、水冷单元及气冷单元,所述水冷单元连通所述液冷流道(11),用于冷却所述压缩机控制器(20)与所述待冷却件(30),所述气冷单元用于冷却所述压缩机电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控制器安装总成及车辆,包括集装单元、安装于集装单元的压缩机控制器及待冷却件,压缩机控制器与压缩机电机分体设置,集装单元设有液冷流道,液冷流道与压缩机控制器及待冷却件导热连接,待冷却件包括电驱控制器及/或电源。本技术实现了以液冷散热替换气冷散热的方式为压缩机控制器散热降温,压缩机控制器与电驱控制器及/或电源能够共用一套液冷单元,此外还显著提高了其在车舱内的空间利用率,没有额外增加车舱内的空间占用,有利于节省出更多车舱空间以便设置其他结构或器件。

技术研发人员:晋玉阳,杨智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凌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