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纵向调节座椅的设备以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60950发布日期:2024-02-26 17:3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用于纵向调节座椅的设备以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设备,以及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座椅纵向调节设备的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1、座椅纵向调节设备通常包括两对相互间隔的轨道,每对轨道均由两个轨道构成:分配给座椅的上轨道和分配给车辆的地板的下轨道。座椅纵向调节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可移动的平面锁定零件,该锁定零件被固持在上轨道上以及在锁定位置中阻止上轨道在下轨道中的运动。这里,下轨道可以具有孔,而上轨道配备有开口,以及锁定零件在其两个相对的纵向侧处承受凸出物,在锁定位置中,该凸出物可通过弹簧移动到开口和孔中。这种座椅纵向调节设备例如从欧洲专利ep 1 227 950 b1中已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具体说明一种改进的座椅纵向调节设备和具有改进的座椅纵向调节设备的座椅。

2、关于座椅纵向调节设备,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关于座椅,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0的特征来实现该目的。

3、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有利的改进。

4、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座椅纵向调节设备来实现,该座椅纵向调节设备包括至少一对轨道和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其中,该对轨道由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上轨道和下轨道形成,以及其中,该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上轨道上,并且在锁定位置中阻止上轨道在下轨道中的移动,并且在解锁位置中允许移动,以及其中,锁定元件具有多个凸出物,这些凸出物被设计成使得,当沿锁定元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在锁定位置中,前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并且后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或反之亦然。

5、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通过这样的锁定元件(尤其是预加载的,例如弹簧加载的,以及其具有在锁定位置中与上轨道接触的凸出物和在锁定位置中与下轨道接触的凸出物),可以特别容易地消除在下轨道(也称为导轨)和上轨道(也称为轨道条状滑行装置)之间的间隙。此外,通过利用由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组成的组合运动,无需附加部件即可实现锁定元件的简单支撑和阻拦功能。例如,锁定元件通过弹簧元件被固持在预加载的状态。通过阻挡元件使得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的阻拦功能成为可能,以便将锁定元件固持在其锁定位置中并因此阻挡该对轨道。通过锁定元件在其解锁期间的组合的旋转运动和拉动运动,规避了所述阻拦功能,以及因此规避了锁定元件被阻挡元件的阻塞,使得该对导轨被疏通,且上轨道可以相对于下轨道移动,尤其是可以调节。

6、例如,仅前部(特别是最前的)凸出物和后部(特别是最后的)凸出物各自具有至少一个锥形区域。优选地,布置在所述前凸出物和所述后凸出物之间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中间凸出物具有笔直形式或矩形形式,以及配置成不与上轨道或与下轨道接触。

7、例如,锁定元件可被支撑在锁定位置,使得前凸出物的锥形区域压靠下轨道并且后凸出物的锥形区域压靠上轨道,或者反之亦然,使得在下轨道和上轨道之间的间隙在锁定位置中被消除。这使得座椅纵向调节设备能够特别安静地锁定。此外,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来消除间隙。特别地,锁定元件被设计成并接合到上轨道和下轨道中,使得在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间隙在锁定位置通过预加载(尤其是弹簧加载)的锁定元件来消除。

8、特别地,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可以具有圆锥形式,使得当机械负载被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特别是在其纵向方向上)时,前凸出物通过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下轨道中,以及后凸出物通过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上轨道中,或者反之亦然。具体地,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的锥形区域(例如,楔形区域)压靠轨道凹部(诸如在上轨道中和在下轨道中的孔和/或开口),以便产生夹紧力或约束力并承受负载,特别是向上轨道和下轨道转移负载。特别地,锥形区域具有相应的楔角。为了实现夹紧力,在每个锥形区域中配备相应大的楔角,也称为夹紧角度。为了实现自锁作用,提供楔角,也称为摩擦角,其要足够大以防止特定的凸出物相对于特定的轨道的移动或旋转,以及其特别小于夹紧角度。

9、此外,中间凸出物可以设计成使得,当机械负载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上(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上)时,所述中间凸出物仅通过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下轨道和/或接合到上轨道中。通过中间凸出物的这种设计,这些中间凸出物能够承受更高的负载,特别是纵向负载,例如在纵向方向上的碰撞负载。

10、此外,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以及中间凸出物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当机械负载被施加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上时,前凸出物首先通过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下轨道中,以及后凸出物通过夹紧或自锁和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上轨道中,或反之亦然,以及如果施加进一步的机械负载,中间凸出物另外通过负载承受作用接合到上轨道和/或下轨道中。因此,当施加机械负载时,可以容易地实现负载的分级承受和分散。

11、锁定元件被设计为水平锁定装置,以及以简单的方式相对于彼此锁定上轨道和下轨道,同时消除间隙。换句话说:上轨道和下轨道通过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特别是弹簧加载锁定元件)相对于彼此预加载。例如,锁定元件呈锁定板的形式,多个凸出物(特别是齿)从该锁定板至少在侧面的其中之一(特别是在纵向侧)处侧向伸出。此外,锁定元件可以被设计为双锁定装置。

12、一种改进提供了,当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时,锁定元件与上轨道接触的单个区域,以及锁定元件与下轨道接触的单个区域。

13、例如,与上轨道接触的单个区域,特别是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采用在后凸出物与上轨道之间的接触或前凸出物与上轨道之间的接触的形式。与下轨道接触的单个区域,特别是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例如形成在后凸出物和下轨道之间或者形成在前凸出物和下轨道之间。优选地,当后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时,前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或者,当前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时,后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

14、另外,锁定元件还在上轨道和/或下轨道中的止动器开口或止动器孔中沿竖直方向引导。

15、例如,锁定元件具有多个凸出物,其中,仅凸出物的其中之一(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中观察时最前的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以及仅其他凸出物的其中之一(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中观察时最后的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或反之亦然。这里,在锁定位置中,在最前的凸出物和最后的凸出物之间的剩余凸出物被布置成不与上轨道或下轨道接触。换句话说: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的仅凸出物的其中单个之一与上轨道接触或抵靠,以及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的仅凸出物的其中单个之一与下轨道接触或抵靠。

16、特别地,在沿纵向方向观察时的锁定元件的前凸出物,或锁定元件的后凸出物与上轨道接触。例如,前凸出物或后凸出物的其中之一侧抵靠在上轨道中的相关联的开口或通道开口的其中之一侧。此外,在沿纵向方向观察时的锁定元件的后凸出物,或锁定元件的前凸出物与下轨道接触。例如,后凸出物或前凸出物的一侧抵靠在下轨道中的相关联的孔或通道开口的一侧。

17、另一实施例提供了锁定元件的前凸出物和/或后凸出物具有锥形设计。特别地,在接触的区域中与上轨道和/或下轨道接触、特别是部分抵靠上轨道和/或下轨道的前凸出物和/或后凸出物具有圆锥形设计。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前凸出物(特别是门/前齿)在与下轨道(也称为导轨或引导轮廓)接触的区域中具有锥形区域。后凸出物,特别是后齿,在与上轨道(也称为轨道条状滑行装置)接触的区域中具有锥形区域。前凸出物可以是最前的凸出物。后凸出物可以是最后的凸出物。其余的凸出物,特别是在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之间的凸出物,在锁定位置中不接触。也就是说,这些剩余的凸出物既不与上轨道接触,也不与下轨道接触。这允许舒适的解锁运动和解锁力,因为在解锁操作期间仅需要克服前凸出物和后凸出物的摩擦力或接触力。此外,其余的凸出物被设计成,仅在存在相对高的纵向负载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存在碰撞负载的情况下,例如在追尾碰撞的情况下,才与上轨道和下轨道接触。

19、具体地,锁定元件是弹簧加载的,以及可移动地布置在该对轨道的上轨道上。例如,锁定元件被布置和配置成使得,在解锁操作期间,所述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首先能够部分地旋转到中间位置,以及随后是可调节的,特别是可以线性或弧形运动移动,或者可以从中间位置拉出至解锁位置。

20、例如,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在横向方向上压配合/力配合地、特别是摩擦地被固持或布置,以及在竖直方向上可在有限的范围内移动。具体地,锁定元件在纵向方向上阻止上轨道和下轨道。

21、为了消除上轨道和下轨道的阻挡,锁定元件可通过旋转和拉动的组合运动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例如,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首先可通过旋转从压配合支架中移出,以及通过拉动运动,特别是线性或弧形运动,可移动(特别是可被拉出)到解锁位置。

22、一种改进提供了一种用于锁定元件的致动元件,其中,致动元件布置在形成在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内部空间中。特别地,致动元件布置在上轨道内。致动元件在特定对轨道内的这种布置允许特别紧凑的布置。

23、例如,上轨道具有通道开口,通过该通道开口可致动致动元件。

24、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的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具体地,座椅纵向调节设备包括两对相互间隔开的轨道,其中每对轨道均具有锁定元件。每对轨道由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上轨道和下轨道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