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98031发布日期:2023-04-21 06:1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液压制动技术,特别是一种制动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的制动系统,多是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ebd(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电子制动力分配)、esp(electronicstability program,车身电子稳定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牵引力控制系统)、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系统单独配置。这种制动系统构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工作可靠性低。

2、此外,还有部分集成的one box解决方案,以将上述abs等系统进行集成设置。但即使是这种集成式的制动系统,也包括液压块、蓄液壶、人力主缸、电动主缸、脚感模拟器、控制器、阀组、位置传感器、电机转角传感器等诸多构件;尤其是脚感模拟器,构件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且输出的脚感模拟曲线单一,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和车辆,结构简单、制动可靠,用户的驾驶体验好。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包括人力主缸,所述人力主缸包括主缸本体、制动推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

3、所述主缸本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制动推杆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制动推杆的第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第一端抵住所述第一活塞;

4、所述第一活塞与部分所述主缸本体围设形成制动腔,所述制动腔位于所述第一活塞的背离所述第二活塞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塞与部分所述主缸本体围设形成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位于所述第二活塞的背离所述第一活塞的一侧;所述主缸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制动腔连通的制动腔出液口,以及与所述动力腔连通的动力腔入液口;

5、所述制动推杆推动所述第一活塞以压缩所述制动腔,所述制动腔内的制动液经所述制动腔出液口排出,和/或,经所述动力腔入液口进入所述动力腔内的制动液推动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推动所述第一活塞以压缩所述制动腔,所述制动腔内的制动液经所述制动腔出液口排出。

6、进一步,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设置于所述制动腔中,将所述制动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主缸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腔体出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出液口;

7、所述第一腔体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末端制动装置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末端制动装置连通;

8、所述制动腔出液口包括所述第一腔体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腔体出液口。

9、进一步,所述主缸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腔体入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入液口;

10、在所述制动推杆推动所述第一活塞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入液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出液口的上游,所述第二腔体入液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出液口的上游;所述第三活塞在移动过程中可封闭所述第一腔体入液口,所述第二活塞在移动过程中可封闭所述第二腔体入液口,使所述第一腔体入液口和所述第二腔体入液口在制动时被关闭。

11、进一步,所述主缸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动力腔连通的动力腔回液口,所述动力腔回液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动力腔回液口;

12、所述动力腔入液口和所述动力腔回液口配合以调整所述动力腔内的液压。

13、进一步,制动系统还包括电动主缸,所述电动主缸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电动主缸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电动主缸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动力腔入液口连通;

14、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15、进一步,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动力腔内接触制动液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三活塞在所述制动腔内接触制动液的的端面面积,使所述第二活塞能够在制动液的压力下推动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移动。

16、进一步,所述第二活塞包括相连的抵接段和承压端,所述承压端与部分所述主缸本体围设形成所述动力腔,所述抵接段抵住所述第一活塞。

17、进一步,所述抵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承压端移动以改变所述环形腔的轴向长度;

18、所述主缸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环形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外界环境或储液罐连通。

19、进一步,制动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或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或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制动推杆的推力;

20、所述压力传感器或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制动推杆与所述第一活塞之间,或者,所述压力传感器或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制动推杆与制动踏板之间。

21、进一步,制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第一活塞的位移量。

2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前述的制动系统。

23、相比于一些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动系统,用户踩下踏板驱动制动推杆进行制动,同时,动力腔内的制动液提供的压力、制动推杆的推力、制动腔的压力进行平衡,以模拟脚感,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刹车脚感。动力腔内的制动液提供的压力可通过控制中心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的脚感曲线,应用于不同的场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动系统通过上述压力平衡的方式,取消了实体的脚感模拟器构件,简化了制动系统的结构,提高了制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改善了制动系统的脚感模拟效果并丰富了制动系统的脚感模拟曲线。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具有前述的制动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刹车脚感,提高用户的驾驶体验。

26、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力主缸,所述人力主缸包括主缸本体、制动推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设置于所述制动腔中,将所述制动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主缸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腔体出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腔体入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入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动力腔连通的动力腔回液口,所述动力腔回液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动力腔回液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主缸,所述电动主缸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电动主缸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电动主缸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动力腔入液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动力腔内接触制动液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三活塞在所述制动腔内接触制动液的的端面面积,使所述第二活塞能够在制动液的压力下推动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包括相连的抵接段和承压端,所述承压端与部分所述主缸本体围设形成所述动力腔,所述抵接段抵住所述第一活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承压端移动以改变所述环形腔的轴向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或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或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制动推杆的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设置为检测所述第一活塞的位移量。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制动系统。


技术总结
本文公开了一种制动系统和车辆。制动系统中的人力主缸包括主缸本体、制动推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制动推杆的第一端伸入容纳腔中;第一活塞与制动推杆的第一端抵接;第二活塞的第一端抵住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与部分主缸本体围设形成制动腔,制动腔位于第一活塞的背离第二活塞的一侧;第二活塞与部分主缸本体围设形成动力腔;主缸本体上设置有制动腔出液口和动力腔入液口;制动推杆推动第一活塞以压缩制动腔,制动腔内的制动液经制动腔出液口排出,和/或,经动力腔入液口进入动力腔内的制动液推动第二活塞,第二活塞推动第一活塞以压缩制动腔,制动腔内的制动液经制动腔出液口排出。制动系统结构简单、制动可靠,用户的驾驶体验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平,唐宗春,朱洪伟,孙萧,刘东,田一润,赵福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