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门支撑机构、背门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21447发布日期:2023-07-07 18:1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背门支撑机构、背门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背门支撑机构、背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城市中随时可见家用汽车。随着车辆的发展,人们对于乘车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车辆的nvh特性(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给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

2、影响车辆的nvh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车身的振动,背门作为车身系统中重要且较大的闭合件,与其它闭合件形成车辆闭合声腔系统,从设计之初就改善背门nvh性能对于车内噪声的控制有着更直接的效果。

3、背门是位于车辆后部对乘员或储存物起到防护和遮盖作用的闭合件,背门一般包括背门内板总成和背门外板总成两部分,背门内板与背门外板之间通常设置有支撑结构连接。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地改善背门的nvh性能。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结构包括z型、爪型或盒型。z型支撑板自身强度弱,受外力易变形,支撑的稳定性差;爪型和盒型结构复杂,零件重量大,不利于车身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门支撑机构、背门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门内架与背门面板之间的支撑结构不能同时满足结构强度和结构轻量化要求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门支撑机构,包括:加强结构和连接结构,加强结构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的同一侧固定相连,第一侧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在背门内架的不同平面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背门面板相连。

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呈钝角设置。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背门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背门面板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背门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背门面板间隙配合。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面向所述背门面板的一侧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用于涂胶,所述第二翻边面向所述背门面板的一侧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用于涂胶。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侧板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二翻边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侧板通过圆弧过渡。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圆弧过渡。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背门内架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用于所述背门支撑机构焊接前的定位作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减重孔,以及/或者,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减重孔。

12、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背门总成包括背门支撑机构、背门内架以及背门面板,背门支撑机构为上述的背门支撑机构,背门支撑机构通过焊接方式与背门内架固定连接,背门支撑机构与背门面板固定连接。

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车辆包括背门总成和车辆主体,背门总成上述的背门总成,背门总成安装于车辆主体上。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本发明通过在背门内架的不同平面上固定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再通过加强结构的第一侧板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使得背门支撑机构连成一体,再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背门面板相连,实现了背门面板的支撑作用。第一侧板为单块板体,连接强度强,承载能力高,能够满足背门支撑的要求,同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设置结构紧凑简单,避免了大量材料的设置,实现了整体材料的轻量化设置。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门内架与背门面板之间的支撑结构不能同时满足结构强度和结构轻量化要求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所在平面呈钝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靠近所述背门面板(4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13),所述第一翻边(13)与所述背门面板(40)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侧板(12)靠近所述背门面板(4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14),所述第二翻边(14)与所述背门面板(40)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13)面向所述背门面板(40)的一侧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槽体(15),所述第一槽体(15)用于涂胶,所述第二翻边(14)面向所述背门面板(40)的一侧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槽体(16),所述第二槽体(16)用于涂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13)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翻边(13)与所述第一侧板(1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翻边(13)与所述第一侧板(11)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二翻边(14)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翻边(14)与所述第二侧板(1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翻边(14)与所述第二侧板(12)通过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通过圆弧过渡,所述第二侧板(1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侧板(1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通过圆弧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背门内架(3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定位通孔(111),所述定位通孔(111)用于所述背门支撑机构焊接前的定位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减重孔(112),以及/或者,所述第二侧板(1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减重孔(121)。

11.一种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门总成包括背门支撑机构、背门内架(30)以及背门面板(40),所述背门支撑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背门支撑机构,背门支撑机构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背门内架(30)固定连接,所述背门支撑机构与所述背门面板(40)固定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背门总成和车辆主体,所述背门总成为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门总成,所述背门总成安装于所述车辆主体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门支撑机构、背门总成及车辆,其中,背门支撑机构中,通过在背门内架的不同平面上固定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再通过加强结构的第一侧板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使得背门支撑机构连成一体,再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背门面板相连,实现了背门面板的支撑作用。第一侧板为单块板体,连接强度强,承载能力高,能够满足背门支撑的要求,同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设置结构紧凑简单,避免了大量材料的设置,实现了整体材料的轻量化设置。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门内架与背门面板之间的支撑结构不能同时满足结构强度和结构轻量化要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棚,向杰,陈超,吴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