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带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89678发布日期:2024-01-23 12:0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车辆安全带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安全带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车辆中的座椅安全带用于在发生车辆碰撞或急剧制动时,安全带可以将乘员固定在座位上,防止乘员被弹出车外或撞击车内硬件,从而减少乘坐人员的伤害风险,保护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正确佩戴安全带可以有效地减少乘员在车辆碰撞时身体受到的冲击力,降低头部等重要部位的伤害严重程度。然而由于不同的乘坐人员的体型不同会导致乘坐人员在佩戴安全带时出现不舒适的情况,影响了乘坐人员的驾驶体验。

2、现有技术中,调节安全带方法通常根据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实现安全带的调节。但是由于乘坐人员体型不同,该方式仅能根据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对安全带进行调节,不能根据乘坐人员胖瘦进行调节。因此,根据现有方法不能将安全带调节到更为舒适的状态,降低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安全带不能根据乘坐人员胖瘦对车辆安全带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2、根据本技术涉及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的控制方法,安全带的锁扣固定于第一滑动组件上,第一滑动组件具有相对于车座进行滑动的功能;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数据;第一图像数据包括车座上乘坐人员的腹部侧面的图像数据;对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识别,确定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腹部高度为乘坐人员的腹部与车座的靠背之间的距离;根据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确定第一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以根据第一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调整第一滑动组件;目标滑动参数包括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

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该方法可以通过第一摄像装置获取安全带所在的车座位置的图像数据,接着对第一摄像装置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确定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之后根据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调整第一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进而自动对腹部所在的安全带进行适应性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方法能根据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在安全带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安全带的束缚空间可以基于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程度和驾乘体验。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确定第一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包括:基于第一预设对应关系,确定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所属的高度范围对应的滑动参数,将高度范围对应的滑动参数作为第一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

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可以根据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控制第一滑动组件按照预设目标滑动参数进行滑动,以此对安全带进行合理调节,进一步精确了第一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全带的卷收器与第二滑动组件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二摄像装置获取第二图像数据;第二图像数据包括车座上乘坐人员的肩膀位置的图像数据;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识别,确定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坐姿高度为乘坐人员的肩膀与车座的坐垫之间的距离;根据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确定第二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以根据第二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调整第二滑动组件。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第二摄像装置获取安全带所在的车座位置的图像数据,接着对第二摄像装置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确定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之后根据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调整第二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进而自动对胸部所在的安全带进行适应性调节。所提出的方法能结合乘坐人员的体型对安全带进行进一步调节,进一步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程度和驾乘体验。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确定第二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包括:基于第二预设对应关系,确定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所属的高度范围对应的滑动参数,将高度范围对应的滑动参数作为第二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可以根据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控制第二滑动组件按照预设目标滑动参数进行滑动,以此对安全带进行合理调节,进一步精确了第二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

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摄像装置获取第一图像数据;第一图像数据包括车座上乘坐人员的腹部侧面的图像数据;确定单元用于对第一图像数据进行识别,确定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腹部高度为乘坐人员的腹部与车座的靠背之间的距离;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确定第一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以根据第一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调整第一滑动组件,目标滑动参数包括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第一预设对应关系,确定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所属的高度范围对应的滑动参数,将高度范围对应的滑动参数作为第一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二摄像装置获取第二图像数据;第二图像数据包括车座上乘坐人员的肩膀位置的图像数据;确定单元还用于对第二图像数据进行识别,确定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坐姿高度为乘坐人员的肩膀与车座的坐垫之间的距离;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确定第二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以根据第二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调整第二滑动组件。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第二预设对应关系,确定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所属的高度范围对应的滑动参数,将高度范围对应的滑动参数作为第二滑动组件的目标滑动参数。

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17、由此,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可以根据乘坐人员的体型确定第一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进而自动对腹部所在的安全带进行适应性调节,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程度和驾乘体验。

19、(2)可以根据乘坐人员的身高确定第二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进而自动对胸部所在的安全带进行适应性调节,结合乘坐人员的体型,进一步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程度和驾乘体验。

20、(3)可以根据乘坐人员的腹部高度控制第一滑动组件按照第一目标滑动参数进行滑动,以此对安全带进行合理调节,进一步精确了第一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

21、(4)可以根据乘坐人员的坐姿高度控制第二滑动组件按照第二目标滑动参数进行滑动,以此对安全带进行合理调节,进一步精确了第二滑动组件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

2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