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47859发布日期:2023-08-06 02:2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仪表板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仪表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在汽车市场中,车内氛围灯发展迅速,覆盖面广,各个车型为了提升车内座舱高级视觉感,将车型均配置有氛围灯结构。通常市场上氛围灯区分为直射式与反射式,直射式氛围灯更加提升车内品质感及科技感。

2、相关技术中,直射式氛围灯与面板配合结构分通常有两种。第一种为将氛围灯面罩和仪表板面板拆分为两个零部件,氛围灯面罩可实现透光效果,第二种为整体式氛围灯面板,面板本身为不可透光材料(在氛围灯区域无基材设计),氛围灯透光区域进行覆膜(膜可透光),实现氛围灯透光效果,但是该方式涉及到覆膜工艺,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仪表板组件和车辆,能够降低生产难度,且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包括:仪表板面板,所述仪表板面板设有透光区域;氛围灯,所述氛围灯安装于所述仪表板面板背离驾驶舱的一侧,且所述氛围灯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设置。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其透光区域设于仪表板面板上,即透光区域为仪表板面板的一部分,利于降低生产难度,使得氛围灯的灯光能够透过透光区域以在驾驶舱内实现氛围效果,同时,透光区域能够对氛围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样,不需为氛围灯单独设置面罩或进行覆膜工艺,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所述氛围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仪表板面板背离驾驶舱的一侧。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所述仪表板面板背离驾驶舱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氛围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相连的第二卡接部。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设有卡接凸起,且另一个构造为设有卡接凹槽,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接凹槽卡接相连。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所述透光区域位于所述仪表板面板的中部区域。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所述透光区域构造为方形区域或者圆形区域。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所述仪表板面板为透光材料制成,且所述仪表板面板在所述透光区域之外的区域喷涂有遮光层。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所述氛围灯包括发光件和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仪表板面板相连,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灯罩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所述氛围灯还包括:灯头支架,所述灯头支架上安装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发光件电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仪表板组件。

14、所述车辆与上述的仪表板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氛围灯(2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仪表板面板(10)背离驾驶舱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11)位于所述仪表板面板(10)的中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11)构造为方形区域或者圆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面板(10)为透光材料制成,且所述仪表板面板(10)在所述透光区域(11)之外的区域喷涂有遮光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氛围灯(20)包括发光件(22)和灯罩(23),所述灯罩(23)与所述仪表板面板(10)相连,所述发光件(22)安装于所述灯罩(2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氛围灯(20)还包括:灯头支架(24),所述灯头支架(24)上安装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发光件(22)电连接。

8.一种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组件(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仪表板组件和车辆,所述仪表板组件,包括:仪表板面板,所述仪表板面板设有透光区域;氛围灯,所述氛围灯安装于所述仪表板面板背离驾驶舱的一侧,且所述氛围灯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设置。本技术中的仪表板面板,其透光区域设于仪表板面板上,即透光区域为仪表板面板的一部分,利于降低生产难度,使得氛围灯的灯光能够透过透光区域以在驾驶舱内实现氛围效果,同时,透光区域能够对氛围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样,不需为氛围灯单独设置面罩或进行覆膜工艺,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徐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