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其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6605发布日期:2023-11-22 21:5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其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行业内混合动力系统在实现各种模式时一般采用固定速比实现对不同工况的扭矩需求,该混合动力系统速比不能连续可调,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差,系统效率低。

2、因此,如何实现一种能够进行连续可变输出的混合动力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混合动力系统,以解决现有混合动力系统速比不能连续可调,燃油经济系性差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

4、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发动机输出轴;

5、电机,所述电机具有电机输出轴;

6、双行星差动装置,所述双行星差动装置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二输入元件、第三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

7、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或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连接,所述第三输入元件与所述电机输出轴或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连接;

8、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元件连接,将动力传递至车轮。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采用双行星差动装置,利用发动机和电机对差动装置的不同作用方式,可实现速比连续可调,实现多种ecvt动力模式传输,即可满足中低速大扭矩输出,也可实现中高速驱动,更大程度的利用发动机和电机的工作高效区,提升系统效率。

10、优选地,所述双行星差动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齿圈、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构建所述第三输入元件,所述第一太阳轮为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二太阳轮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构建所述输出元件。

11、优选地,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外毂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毂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内毂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行星架和第二齿圈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的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的连接件和前桥差速机构传动连接。

13、另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双行星差动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齿圈、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二行星架为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构建所述第三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构建所述输出元件。

14、具体地,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外毂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毂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内毂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的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15、优选地,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的连接件和前桥差速机构传动连接。

16、优选地,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斜齿轮和一个螺伞齿轮,所述斜齿轮与所述输出元件传动连接,所述螺伞齿轮与前桥差速机构传动连接。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行星差动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齿圈、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构建所述第三输入元件,所述第一太阳轮为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二太阳轮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构建所述输出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外毂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毂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内毂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行星架和第二齿圈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的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的连接件和前桥差速机构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行星差动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齿圈、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二行星架为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构建所述第三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构建所述输出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外毂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毂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内毂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的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的连接件和前桥差速机构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斜齿轮和一个螺伞齿轮,所述斜齿轮与所述输出元件传动连接,所述螺伞齿轮与前桥差速机构传动连接。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其车辆,包括:发动机、电机、双行星差动装置、接合元件及输出轴。其中,发动机具有发动机输出轴;电机具有电机输出轴;双行星差动装置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二输入元件、第三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接合元件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一端与发动机输出轴或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一离合器的另一端与第一输入元件连接,第二离合器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元件连接,第三输入元件与电机输出轴或发动机输出轴连接;输出轴与输出元件连接,将动力传递至车轮。本技术可实现连续可变的驱动,并能实现多种ECVT动力模式传输,即可满足中低速大扭矩输出,也可实现中高速驱动,更大程度的利用发动机和电机的工作高效区,提升系统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樊晓磊,王龙,王刚,纪晓辉,杜柳絮,宋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