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平台车辆对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2486发布日期:2024-02-09 12:1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电平台车辆对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换电平台,具体是一种换电平台车辆对中机构。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可以通过储存在电池中的电能驱动交通工具行驶,减少了车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但是动力电池续航能力远不能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因此,如何快速便捷为动力电池补充电能成电动汽车使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的电池充电技术无法实现像加油一样,几分钟内完成充电,因此,更换电池成为目前唯一可行的电动汽车电能补充的方法。

2、目前,由于车辆驶入换电平台时无法保证车辆的电池部位与换电模块完全对准,因此换电平台需要先将车辆在换电平台上进行定位,确保换电小车驶入准确的换电位置,才能实现准确无误更换电池包。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四柱举升机对车辆进行定位,通过一定宽度的斜坡和通长板驶入到设定位置;例如,cn209242590u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的举升定位平台,包括主体框架;所述的主体框架包括四根立柱、活动连接在立柱上的水平升降台和安装在立柱上的立式液压机;所述立式液压机的推杆通过连接支架与水平升降台相连;所述的立式液压机上安装有用于泄压的电磁泄压装置,所述的水平升降台上设置有用于调整间距的间距调整装置。

3、但是,这种定位方式误差很大,易造成错误驶入现象,且对驾驶员的驾驶经验要求极高,如果驶入位置不准确,则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到准确换电位置,才能进行电池包更换,定位准确度低,定位时间长,因此用户体验差。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急需一种换电平台车辆对中机构,不仅能够自动将换电平台上的车辆定位对中,实现车辆高效换电,并且能够保证定位的效率和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电平台车辆对中机构,能够自动的将换电平台上的车辆定位对中,使车辆电池部位正对换电平台的解锁换电模块,提升车辆的换电效率,并且本技术包括第一对中平台和第二对中平台,通过两个对中平台的配合能够同步控制车辆的前轮和后轮进行微调调正以及带动车身的对中,以提升换电平台对车辆定位对中的效率和准确度,而无须驾驶员反复驾驶车辆调整。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电平台车辆对中机构,包括第一对中平台、第二对中平台,所述第一对中平台设于换电平台的前端并用于对车辆的前轮进行对中调正;所述第二对中平台设于换电平台的后端并用于对车辆的后轮进行对中调正;

3、本技术通过第一对中平台和第二对中平台的配合能够同步控制车辆的前轮和后轮进行微调调正以及带动车身的对中,使车辆电池部位正对换电平台的解锁换电模块,通过两个对中平台的配合能够提升换电平台对车辆定位对中的效率和准确度,而无须驾驶员反复驾驶车辆调整。

4、所述第一对中平台包括第一架体、两个第一对中模块、第一驱动电机;所述两个第一对中模块对称设置在第一架体两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两个第一对中模块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两个第一对中模块运行;

5、本技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第一对中模块运行以实现对车辆两个前轮的分别对中定位,保证车辆前轮以及前侧车身的对中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6、所述第二对中平台包括第二架体、两个第二对中模块、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两个第二对中模块对称设置在第二架体两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于两个第二对中模块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两个第二对中模块运行。

7、本技术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第二对中模块运行以实现对车辆两个后轮的分别对中定位,保证车辆后轮以及后侧车身的对中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8、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两侧均设有输出端,且第一驱动电机两侧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联动轴,所述第一联动轴远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对中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联动轴能够分别驱动两个第一对中模块运行;

9、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两侧均设有输出端,且第二驱动电机两侧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二联动轴远离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对应的一个第二对中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联动轴能够分别驱动两个第二对中模块运行。

10、本技术的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联动轴实现对两个第一对中模块的分别驱动,本技术的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联动轴实现对两个第二对中模块的分别驱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对中模块包括第一对中组件、第一辊轮调节组件、第一底座、第一安装架;

12、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设于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辊轮调节组件设于第一安装架上;

13、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对中组件通过第一滑槽与第一安装架活动连接。

14、本技术通过第一辊轮调节组件对车辆前轮进行微调调正,通过第一对中组件实现车辆前轮的定位对中。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对中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第一螺母、第一连接块、第一滑板、第一支架、第一推板、第一滑轨、第一滑块;

16、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联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一螺母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板与第一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推板;

17、本技术的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第一联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第一螺母在第一丝杆的驱动作用以及第一连接块的限位作用下,能够沿第一丝杆移动,并通过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一滑板沿第一滑槽移动,第一滑板进而带动第一支架同步移动,第一支架进而带动第一推板移动,第一推板移动时能够同步推动前轮进行定位对中;

18、所述第一丝杆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设于第一底座上,第一限位件的轴心处设有轴承,所述第一丝杆穿设过2个第一限位件的轴心,且第一丝杆通过轴承与第一限位件转动连接;

19、通过第一限位件对第一丝杆进行限位支撑,且第一限位件轴心处设有轴承,不会影响第一丝杆的转动效果。

20、所述第一底座上对称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板底部对应第一滑轨的位置对称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板通过第一滑块能够沿第一滑轨往复式滑动;并且所述第一滑板本身能够沿第一滑槽往复式滑动。

21、当第一滑板移动时,通过底部的第一滑块能够同步沿第一滑轨滑动,本技术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的滑动配合进一步对第一滑板的移动进行限位导向,使第一滑板的移动更加平稳省力,间接提升第一推板对前轮的推动效果。

22、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轮调节组件包括两排对称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辊轮组以及辊轮驱动装置,所述辊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辊轮组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辊轮组转动。

23、通过辊轮驱动装置驱动两排第一辊轮组转动,实现对前轮的微调调正。

24、优选的,所述第二对中模块包括第二对中组件、第二辊轮调节组件、第二底座、第二安装架;

25、所述第二安装架固定设于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辊轮调节组件设于第二安装架上;

26、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对中组件通过第二滑槽与第二安装架活动连接。

27、本技术通过第二辊轮调节组件对车辆后轮进行微调调正,通过第二对中组件实现车辆后轮的定位对中。

28、优选的,所述第二对中组件包括第二丝杆、第二螺母、第二连接块、第二滑板、第二支架、第二推板、第二滑轨、第二滑块;

29、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联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螺母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板与第二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推板;

30、本技术的第二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第二联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第二螺母在第二丝杆的驱动作用以及第二连接块的限位作用下,能够沿第二丝杆移动,并通过第二连接块带动第二滑板沿第二滑槽移动,第二滑板进而带动第二支架同步移动,第二支架进而带动第二推板移动,第二推板移动时能够同步推动后轮进行定位对中;

31、所述第二丝杆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设于第二底座上,第二限位件的轴心处设有轴承,所述第二丝杆穿设过2个第二限位件的轴心,且第二丝杆通过轴承与第二限位件转动连接;

32、通过第二限位件对第二丝杆进行限位支撑,且第二限位件轴心处设有轴承,不会影响第二丝杆的转动效果。

33、所述第二底座上对称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板底部对应第二滑轨的位置对称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板通过第二滑块能够沿第二滑轨往复式滑动;并且所述第二滑板本身能够沿第二滑槽往复式滑动。

34、当第二滑板移动时,通过底部的第二滑块能够同步沿第二滑轨滑动,本技术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的滑动配合进一步对第二滑板的移动进行限位导向,使第二滑板的移动更加平稳省力,间接提升第二推板对后轮的推动效果。

35、优选的,所述第二辊轮调节组件包括两排对称设置在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二辊轮组以及辊轮驱动装置,所述辊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辊轮组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辊轮组转动。

36、通过辊轮驱动装置驱动两排第二辊轮组转动,实现对后轮的微调调正。

37、优选的,所述第一对中模块与第二对中模块内部均对称设有收集装置。

38、本技术的第一对中模块与第二对中模块在对车辆进行定位对中工作时,容易将车轮上的污泥刮动带落,本技术通过收集装置能够将刮落的泥土进行收集,防止泥土落入对中机构中使零部件卡死,而影响工作效率。

39、优选的,所述两排第一辊轮组对称倾斜设置。

40、本技术的两排第一辊轮组对称倾斜设置,能够使前车轮先卡入第一对中模块中的第一辊轮组的凹槽中进行初次大致定位,以便于对中机构更高效的完成后续的定位对中工作。

4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2、1.本技术通过第一对中平台和第二对中平台的配合能够同步控制车辆的前轮和后轮进行微调调正以及带动车身的对中,使车辆电池部位正对换电平台的解锁换电模块,通过两个对中平台的配合能够提升换电平台对车辆定位对中的效率和准确度,而无须驾驶员反复驾驶车辆调整。

43、2.本技术的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联动轴实现对两个第一对中模块的分别驱动,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第一对中模块运行以实现对车辆两个前轮的分别对中定位,保证车辆前轮以及前侧车身的对中工作更加高效快捷;本技术的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联动轴实现对两个第二对中模块的分别驱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第二对中模块运行以实现对车辆两个后轮的分别对中定位,保证车辆后轮以及后侧车身的对中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