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拉折叠组合式房车后拓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42678发布日期:2024-04-18 18:0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抽拉折叠组合式房车后拓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车拓展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抽拉折叠组合式房车后拓展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外市场对房车的需求越来越大,空间大、功能全的旅居车和旅居挂车越来越受用户青睐。一款优秀的房车,既要在行车状态下具有舒适的驾驶性能,又要在驻车状态下具有宽敞的使用空间。因此,尽量高效利用房车内部空间以及采用各种手段拓展内部空间,是房车布局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而后拓展方案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房车拓展方式。传统的房车后拓展方案有两种,一种采用抽拉式结构,一种采用折叠式结构。

2、常见的抽拉式结构方案有中国专利cn 202144223 u和cn 113799678 a等,cn202144223 u中电机通过减速机构(皮带轮)驱动齿轮齿条机构,使和齿条固连的拓展箱沿导轨做伸缩运动,此结构虽然通过电机可以方便实现伸缩拓展,但车厢内部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成本高,拓展箱和车厢结合处防水密封困难;cn 113799678 a中通过和拓展箱连接的连杆机构来平衡拓展箱伸出时的受力,结构复杂,同样也存在内部占用空间大、拓展箱和车厢结合处防水密封困难等问题。

3、常见的折叠式结构方案有中国专利cn 109109727 a和cn 105966299 b等,申请人之前申请的cn 109109727 a,通过依次翻转顶板、侧板、底板架和后板来搭建后拓展箱,优点是结构简单,但也存在操作复杂、收折后内部占用空间大、耗费人力多等缺点;cn105966299 b将侧板设计成折叠结构,同时在第一活动板上设置导轨,打开拓展箱时,先翻转第一活动板,通过联动作用使第三活动板和侧板展开,再翻转第二活动板即可,优点是收折后占用空间小,操作相对简单,但结构复杂,可靠性低,且每一面的侧板增加两个合页铰接处,难以实现防水、隔音和隔热。

4、综上所述,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的房车后拓展结构,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拉折叠组合式房车后拓展结构,至少能够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抽拉折叠组合式房车后拓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后板、底板、顶板和导轨,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所述后板连接构成一个刚性的框架,所述底板包括前底板和后底板,前底板前端和车厢底部转动连接,前底板后端和后底板前端转动连接,后底板后端和所述框架转动连接,所述框架通过所述导轨与车厢连接,所述顶板位于所述框架的外侧且上端和车厢顶部转动连接。

3、更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包括静导轨和动导轨,所述静导轨固定于车厢,所述动导轨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动导轨相对于所述静导轨运动以实现所述框架的伸出和退回。

4、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导轨包括所述侧板的底部以及沿着所述侧板底部延伸的悬伸部,即第一动导轨和第二动导轨,所述静导轨固定于车厢的底部,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静导轨和第二静导轨,所述第一静导轨和第二静导轨上部具有容纳所述侧板通过的开口。

5、更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前部上侧设有向上突出于侧板的延伸部,即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当所述框架伸出到外部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车厢内的对应结构抵接。

6、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导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动导轨和第二动导轨之间中部动导轨,所述中部动导轨与所述后板的底部连接,所述静导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静导轨和第二静导轨之间的中部静导轨,所述中部静导轨和所述中部动导轨配合。

7、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动导轨有两根,即第三动导轨和第四动导轨,所述中部静导轨有两根,即第三静导轨和第四静导轨。

8、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导轨和静导轨均为方管结构,且所述第一静导轨和第二静导轨的方管结构上部具有开口。

9、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导轨在远离所述框架的端部安装有滚柱,动导轨上的滚柱与所述静导轨内部的上表面接触配合,所述车厢在所述动导轨下方安装有滚柱,所述动导轨伸缩时其外部下表面和安装于车厢上的所述滚柱接触配合。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底部靠近所述后板的位置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动导轨、第二动导轨、第三动导轨、第四动导轨连接,所述静导轨包括靠近车厢后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静导轨、第二静导轨、第三静导轨、第四静导轨连接。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前底板和车厢、后底板和所述框架均通过合页转动相连。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后底板和所述框架连接的合页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另一侧安装于所述后底板的后端面,所述前底板和所述车厢连接的合页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另一侧安装于所述前底板的前端面。

13、更进一步地,所述静导轨还包括与第二连接件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静导轨、第二静导轨、第三静导轨、第四静导轨连接。

14、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底板中部靠近后底板位置设有第一拉手,所述后板的中部和上部分别设有窗户和第二拉手。

1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拉手采用隐藏式设计。

16、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部设置为相对水平面倾斜的结构,且左侧板和右侧板后部上侧分别设有向后突出于侧板的延伸部,即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分别设有滚动部,当所述框架相对于车厢伸出和退回时所述滚动部和所述顶板接触。

17、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顶板上具有向外的凸出部,当所述框架相对车厢伸出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出部容纳所述滚动部的上部。

18、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顶板内侧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后板上部还设有定位销,当所述框架相对车厢伸出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密封部盖住所述框架的上部外沿,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密封部上的对应开孔。

19、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板通过转接板与车厢转动连接,所述转接板包括位于两端的平行平面和位于中间的连接平面,其一端和车厢后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和顶板上端向外侧的翻边合页连接。

20、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前部具有向外侧的翻边,所述顶板左右两端和下端具有向内侧的翻边。

21、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22、1、综合了抽拉和折叠两种结构的优势,侧板和后板采用一体抽拉结构,底板和顶板采用折叠翻转结构,收合时内部占用空间小,打开时推动后板拉手,一步操作就能展开后拓展箱,收合时先拉底板拉手,通过底板带动整个结构退回,最后拉动后板拉手使其回到车厢内,操作非常方便。

23、2、两块底板设计成折叠结构,打开后两块底板展平,能够使后拓展结构锁定在极限位置,收合时,由于拉手的位置靠近折叠合页处,通过前底板拉手回拉非常省力,此外,打开和收合时两块底板能够辅助导轨导向。

24、3、整个侧板和后板一体设置,具有很好的防水、隔音和隔热性能,且打开和收合过程中,后拓展部分对外始终保持密闭,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灰尘和蚊虫的进入。

25、4、将顶板和箱体的连接铰链改到转接板上,能够有效防止雨水从顶板铰接处灌入,两侧板上设有滚动部,减小和顶板之间摩擦的同时能够避免划伤顶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