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82972发布日期:2024-04-18 20:5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设备,具体是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社区和城市也建立了自己的充电桩或充电站,功能顾名思义,充电桩是专门为电动汽车充电的配套设施,类似于加油站的加油机;根据充电桩安装条件,重点包括立式充电桩和壁挂式充电桩,立式充电桩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放在地上,满足客观要求的关键是居住区的地面停车位和室外停车位,而壁挂式充电桩相当依赖与墙体的固定,关键是在地下车库、室内停车场要满足客观要求。

2、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新能源充电桩安装于户外双向停车场的中间位置,在一些停车场使用紧张时或者为了停放者图方便时,很容易被人占据新能源充电车位,从而导致一些新能源车辆只能另寻它位进行停放,但是现有充电桩基本落座后无法进行移动,进而在新能源位上占位车辆未使用充电的情况下,给新能源汽车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通过其承载座配合防护外壳进行固定后由固定台上的转动组件在需要时可进行旋转,从而内部转盘配合转轴柱在旋转台上转动,改变其防护外壳上充电桩的朝向,进而在新能源位车位被占用的情况下,完成旋转,给反向新能源汽车使用者提供操作空间与便利。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内安装有充电桩,所述防护外壳下方连接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内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开设有内导槽,所述固定台正中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内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下表面连接有复数根限位卡杆,所述转盘之间卡合有触动卡环,所述触动卡环中心连接有锁栓,转盘下方连接有转轴柱,所述转轴柱下方设置有旋转台。旋转台有利于对其转轴柱配合完成对转盘的辅助转动,从而来改变其上方防护外壳内的充电桩朝向,以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时能够相应的对其充电桩完成旋转,使其充电桩的操作范围更加广泛。

4、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触动卡环内设置有内卡套筒,所述内卡套筒表面连接有复数根传动杆,复数根所述传动杆上均分别连接有摆块,所述摆块上均开设有卡槽。内卡套筒有利于在其卡合后配合其传动杆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摆块形成摆动将其卡槽卡合于防护外壳至少形成连动,进而来辅助其上方防护外壳完成连动。

5、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触动卡环与所述防护外壳相连接,所述旋转台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台内表面,所述限位卡杆与所述转轴柱之间相配合,所述限位卡杆贯穿所述内导槽,所述转动组件安装于所述防护外壳上,所述防护外壳与所述充电桩相连接。限位卡杆主要起到辅助和稳定的效果,确保防护外壳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指定的旋转方位来辅助转盘配合下方的转轴柱转动。

6、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充电桩内设置有桩体壳,所述桩体壳上安装有触摸屏,所述桩体壳一侧安放有充电枪。触摸屏上设置有磁感区域,用于用户操作使用时的操作,而触摸的同时均会采用震动提示,来进行操作步骤的确认。

7、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桩体壳两侧均安装有侧卡块,所述桩体壳后方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上方安装有散热器,所述后盖内侧安装有收卷器,所述侧卡块末端设置有内凹槽,所述收卷器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卷筒,所述卷筒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释放导件。散热器主要用于桩体壳内部构件在运行时的热量排放,从而降低充电桩在充电时形成的内部高温情况,降低其充电桩内部热能。

8、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释放导件内设置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正中安装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内安装有若干个辅送滚球,所述连接罩与所述导线环上形成有贯通腔。辅送滚球通过圆球的旋转,和表面任意角度与缆线表面接触完成缆线的输出或者输入更加顺滑。

9、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连接罩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正中,所述驱动机由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卷筒上电缆从所述释放导件导流,所述支撑架安装与桩体壳内部,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收集器内所述驱动机电性配合。驱动机主要配合触控屏进出开启与关闭,使得在缆线需要进行释放或者回收时,对其驱动机进行控制,完成缆线的收放工作。

10、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防护外壳内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安装有套框,所述壳体内壁两侧均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壳体顶部连接有监控器,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连接卡环。监控器有利于充电操作者实时监控其周围车辆情况,同时还能确保车辆在充电的过程中能够相应的进行安防。

11、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支撑装置内设置有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顶部开设有套槽,所述连接侧板底部设置有卡接块,所述连接侧板内开设有内滑槽,所述内滑槽之间安装有承载板。套槽有利于供其充电枪进行贯穿与套固,从而让其充电枪的缆线能够正常穿出,而枪头在未使用时能够固定其上方。

12、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滑槽配合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充电桩侧壁相连接,所述连接侧板设置与所述套框下方,所述监控器与所述壳体铰接连接,所述连接卡环与所述触动卡环相连接。承载板配合内滑槽有利于对其充电桩进行支撑承载,从而将其充电桩与地面形成高度,进行防水防潮。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通过防护外壳将其充电桩进行包覆形成保护,后由承载座与防护外壳进行相接,在需要旋转时,转动组件内卡合的触动卡环带动转盘连同下方转轴柱在旋转台上形成旋转,从而间接带动防护外壳上的充电桩完成朝向转换,进而在新能源位车位被占用的情况下,完成旋转,给反向新能源汽车使用者提供操作空间与便利。

16、2.本发明通过触摸屏对其收集器进行相通,从而在需收放充电缆线时能够对其进行辅助,完成缆线释放,避免过多的线束放置于充电桩外部,同时在收放时由辅送滚球与其缆线表面进行接触,从而减小与其的摩擦,避免缆线在收放时产生的摩擦造成寿命的减短。

17、3.本发明通过壳体两侧嵌套的支撑装置在承载板的配合下将其充电桩撑起,从而使其充电桩与其地面保持一定高度,让其充电桩形成悬空,进而来降低充电桩安装与地面的进水受潮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内安装有充电桩,所述防护外壳下方连接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内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开设有内导槽,所述固定台正中安装有转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卡环内设置有内卡套筒,所述内卡套筒表面连接有复数根传动杆,复数根所述传动杆上均分别连接有摆块,所述摆块上均开设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卡环与所述防护外壳相连接,所述旋转台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台内表面,所述限位卡杆与所述转轴柱之间相配合,所述限位卡杆贯穿所述内导槽,所述转动组件安装于所述防护外壳上,所述防护外壳与所述充电桩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内设置有桩体壳,所述桩体壳上安装有触摸屏,所述桩体壳一侧安放有充电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壳两侧均安装有侧卡块,所述桩体壳后方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上方安装有散热器,所述后盖内侧安装有收卷器,所述侧卡块末端设置有内凹槽,所述收卷器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卷筒,所述卷筒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释放导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导件内设置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正中安装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内安装有若干个辅送滚球,所述连接罩与所述导线环上形成有贯通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罩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正中,所述驱动机由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卷筒上电缆从所述释放导件导流,所述支撑架安装与桩体壳内部,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收集器内所述驱动机电性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内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安装有套框,所述壳体内壁两侧均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壳体顶部连接有监控器,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连接卡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内设置有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顶部开设有套槽,所述连接侧板底部设置有卡接块,所述连接侧板内开设有内滑槽,所述内滑槽之间安装有承载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槽配合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充电桩侧壁相连接,所述连接侧板设置与所述套框下方,所述监控器与所述壳体铰接连接,所述连接卡环与所述触动卡环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防护外壳,防护外壳内安装有充电桩,防护外壳下方连接有承载座,承载座内设置有固定台,固定台上开设有内导槽,固定台正中安装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内设置有转盘,转盘下表面连接有复数根限位卡杆,转盘之间卡合有触动卡环,触动卡环中心连接有锁栓。本发明通过防护外壳将其充电桩进行包覆形成保护,后由承载座与防护外壳进行相接,在需要旋转时,转动组件内卡合的触动卡环带动转盘连同下方转轴柱在旋转台上形成旋转,从而间接带动防护外壳上的充电桩完成朝向转换,进而在新能源位车位被占用的情况下,完成旋转,给反向新能源汽车使用者提供操作空间与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林毅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千骑(泉州)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