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6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保险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垫,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及行人保护的可自动伸縮
的汽车保险垫。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一般在车头设保险杠。另外,安全气囊已广泛应用在车辆驾乘人员的保护中。
公开号为CN1204599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前、后置式安全气囊缓冲装置。该装置由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前端缓冲外罩与安全气囊后侧相联的固定板及高压储气筒、开启阀、排气泵及管路等组成。当司机认为所驾驶的车辆不可避免地或可能与其它车辆发生相撞时,将此装置打开,气体使安全气囊将缓冲外罩向外推出。相撞发生时,因有安全气囊缓冲装置的作用,可降低车辆在前、后方向发生相碰撞时的冲击力,对车上人员更好地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同时可使车辆的损坏程度降低。该发明当"司机认为所驾驶的车辆不可避免地或可能与其它车辆发生相撞时",不一定能来得及完全充气并打开,可能就撞上了 ;且不能自动縮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及行人保护的可自动伸縮的汽车保险垫。
本实用新型设有气囊和电控单元,所述气囊设有前气囊和下气囊;前气囊设于车辆前端,下气囊设于车辆车身与底盘之间,或车身与车辆前桥和车辆后桥之间,前气囊与下气囊连通,下气囊或前气囊上设有气囊进气阀和气囊排气阀;电控单元的输入端分别接车辆的车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电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气泵、气囊进气阀和气囊排气阀,气泵与气囊进气阀连接;前气囊上设有弹簧,用于车辆车速小于某一数值或车辆停车后縮回前气囊;所述前气囊上设有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以及发生碰撞的程度,碰撞传感器外接车辆的电控系统,如车辆发生碰撞,即将车辆发生碰撞的信息传给车辆的刹车系统。
所述气囊还可设有后气囊,后气囊上设有后气囊进气阀和后气囊排气阀,后气囊进气阀和后气囊排气阀与电控单元输出端连接,后气囊进气阀与气泵连接。在后气囊上最好设有后部弹簧,用于车辆车速小于某一数值或汽车停车后縮回后部弹簧。在后气囊上最好设有后碰撞传感器,后碰撞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以及发生碰撞的程度,后碰撞传感器外接车辆的电控系统,如车辆发生碰撞,即将车辆发生碰撞的信息传给车辆的电控系统。
所述气囊最好还设有前立柱和后立柱,前立柱最好设于车辆前桥处,后立柱最好
设于车辆后桥处,前立柱和后立柱与下气囊连通,所述下气囊可采用管状气囊。
所述气囊,包括前气囊、下气囊、后气囊、前立柱和后立柱,可为可充气橡胶气囊或橡塑气囊。所述前气囊、后气囊的外轮廓是流线形的。
所述电控单元可采用现有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输入电路、放大处理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组成,输入电路输入端分别接车辆的车速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和气压传感器信号输出端,放大处理电路输入端接输入电路输出端,车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气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放大处理电路放大处理后由输出控制电路直接控制气泵、气囊进气阀和气囊排气阀。
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如速度大于5km/h),车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送至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即控制气泵启动,对前气囊、下气囊和后气囊充气,前气囊即自动伸出车辆的前端
约1 2m,后气囊也自动伸出车辆的后端约0. 5 2m,一旦车辆与前方物体相撞或发生追
尾,前气囊和后气囊一方面起到缓冲作用,另一方面装在车身与底盘之间的下气囊(含前
立柱和后立柱)压力将增大,从而把车身适当抬高,同时使得底盘对地面的作用力增大,促
使汽车更容易停止;当汽车正常停车后,前气囊和后气囊可通过弹簧自动縮回。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前气囊、后气囊、下气囊和电控单元,前气囊设于车辆前端,
后气囊设于车辆后端,下气囊设于车辆车身与底盘之间,或车身与车辆前桥和后桥之间,因
此当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充气的前气囊、后气囊和下气囊立即起到缓冲乃至避免发生严
重事故的作用。另外,由于在前气囊和后气囊上设有弹簧,因此当车辆车速小于某一数值或
汽车停车后,可縮回前气囊和后气囊。同时由于在前气囊和后气囊上设有碰撞传感器,碰撞
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以及发生碰撞的程度,碰撞传感器外接车辆的电控系
统,如车辆发生碰撞,即将车辆发生碰撞的信息传给车辆的电控系统。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
于客车、公交车、救护车、卡车、货车等各种车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组成与使用状态示意图。[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控单元组成示意图。[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组成与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6]
实施例1
参见图l和2,实施例1设有碰撞传感器1、前气囊2、弹簧3、下气囊7和电控单元17。
前气囊2设于车辆11前端,下气囊7设于车辆11的车身与底盘之间,或车身与车辆前桥5和车辆后桥9之间,前气囊2与下气囊7连通,下气囊7上设有气囊进气阀4和气囊排气阀8 ;电控单元17的输入端分别接车辆11的车速传感器171和气压传感器172,电控单元17的输出端分别接气泵173、气囊进气阀4和气囊排气阀8。电控单元17可采用现有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输入电路、放大处理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组成,输入电路输入端分别接车辆11的车速传感器171信号输出端和气压传感器172信号输出端,放大处理电路输入端接输入电路输出端,车速传感器171的输出信号和气压传感器172的输出信号经放大处理电路放大处理后由输出控制电路直接控制气泵173、气囊进气阀4和气囊排气阀8。输出控制电路可采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
设在前气囊2上的弹簧3用于车辆11的车速小于某一数值(例如小于5km/h)或车辆11停车后迅速縮回前气囊2。
设在前气囊2前端的碰撞传感器1用于检测车辆11是否发生碰撞以及发生碰撞的程度,碰撞传感器1外接车辆11的电控系统,如车辆11发生碰撞,即将车辆11发生碰撞的信息传给车辆11的电控系统。
所述气囊最好还设有前立柱6和后立柱10,前立柱6设于车辆前桥5处,后立柱10设于车辆后桥9处,前立柱6和后立柱10与下气囊7连通,下气囊7可采有管状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前气囊2、下气囊7、后气囊13、前立柱6和后立柱IO,均采用可充气橡胶气囊或橡塑气囊。
当车辆起步行驶时(如速度大于5Km/h),电控单元接收来自车辆本身的车速传感器的信号,当车速超过设定值(如5Km/h)时,电控单元控制车辆自带的气泵(如原车没有配带气泵,须新装一个)向前气囊和下气囊充气,使前气囊自动伸出车辆的前端,前气囊和下气囊内的气压值可通过气压传感器传给电控单元,当气压达到设定值时,电控单元控制气泵停止充气;当车辆停车后,电控单元可以控制前气囊和下气囊的排气阀向外排气,同时有一组装于前气囊前端和车身之间的弹簧,将前气囊前部縮回。[0023]
实施例2
参见图3,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还设有后气囊13,后气囊进气阀14和后气囊排气阀12与电控单元17(参见图2)输出端连接,后气囊进气阀14与气泵173连接。[0025] 在后气囊13上设有后部弹簧15,用于车辆11车速小于某一数值或车辆停车后縮回后气囊13。在后气囊13上还设有后碰撞传感器16,后碰撞传感器16同样用于检测车辆11是否发生碰撞以及发生碰撞的程度,后碰撞传感器16外接车辆11的电控系统,如车辆11发生碰撞,即将车辆发生碰撞的信息传给车辆的电控系统。图3中其它标记与图1相同。
权利要求
汽车保险垫,其特征在于设有气囊和电控单元,所述气囊设有前气囊和下气囊;前气囊设于车辆前端,下气囊设于车辆车身与底盘之间,或车身与车辆前桥和车辆后桥之间,前气囊与下气囊连通,下气囊或前气囊上设有气囊进气阀和气囊排气阀;电控单元的输入端分别接车辆的车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电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气泵、气囊进气阀和气囊排气阀,气泵与气囊进气阀连接;所述前气囊上设有弹簧和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外接车辆的电控系统。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汽车保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设有后气囊,后气囊上设有后气囊进气阀和后气囊排气阀,后气囊进气阀和后气囊排气阀与电控单元输出端连接,后气囊进气阀与气泵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汽车保险垫,其特征在于在后气囊上设有后部弹簧。
4. 如权利要求
2或3所述的汽车保险垫,其特征在于在后气囊上设有后碰撞传感器,后碰撞传感器外接车辆的电控系统。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汽车保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还设有前立柱和后立柱,前立柱设于车辆前桥处,后立柱设于车辆后桥处,前立柱和后立柱与下气囊连通。
6 .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汽车保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囊为管状气囊。
7. 如权利要求
1或2或5或6所述的汽车保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前气囊、下气囊、后气囊、前立柱和后立柱,为可充气橡胶气囊或橡塑气囊。
8.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汽车保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单元采用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输入电路、放大处理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组成,输入电路输入端分别接车辆的车速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和气压传感器信号输出端,放大处理电路输入端接输入电路输出端,车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气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放大处理电路放大处理后由输出控制电路直接控制气泵、气囊进气阀和气囊排气阀。
专利摘要
汽车保险垫,涉及一种充气垫。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及行人保护的可自动伸缩的汽车保险垫。设有气囊和电控单元,所述气囊设有前气囊和下气囊;前气囊设于车辆前端,下气囊设于车辆车身与底盘之间,或车身与车辆前桥和车辆后桥之间,前气囊与下气囊连通,下气囊或前气囊上设有气囊进气阀和气囊排气阀;电控单元的输入端分别接车辆的车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电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气泵、气囊进气阀和气囊排气阀,气泵与气囊进气阀连接;所述前气囊上设有弹簧和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外接车辆的电控系统。当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充气的气囊立即起到缓冲乃至避免发生严重事故的作用。
文档编号B60R21/34GKCN201544895SQ200920183530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31日
发明者周水庭, 方遒, 葛晓宏, 袁志群, 黄红武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