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339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轮胎,主要是于轮胎之胎身内表面涂布一层预定厚度之粘稠弹性材质,该材质系以下列成分经搅拌及加热而成,其中77-97%可塑剂,3-15%树脂,0-2%摇溶性增稠剂,0-2%安定剂,0-2%安定增味剂,以及0-2%界面活性剂;这种轮胎在遭到诸如铁钉等尖锐物刺穿时,仅只有微量空气外泄,所以仍能几乎不受影响的正常行驶,此外,当铁钉拔除后,除了可能需要补充少量空气外,更无需补胎。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轮胎,尤指一种胎面在遭受尖脱物刺穿的状态下,仍能几乎不受影响的正常行驶的轮胎。
一般摩托车或汽车之充气轮胎在刺到铁钉等尖锐物时,充填于轮胎内的高压空气会从刺穿孔泄出,造成轮胎之胎压不足,以致车辆驾驶困难,甚至不能驾驶,则驾驶者若是不会更换备胎,或是未携带备胎,或是在人烟稀少,根本没有技工可以协助更换或修补轮胎之处,则会对驾驶者造成莫大的不便,甚至构成意外。
就现有技术所知,目前被开发出来用以解决轮胎遭到尖锐物刺穿而泄气此一弊端的设计概可分为二大类,其一系在轮胎胎身内部埋设各种补强层,另一系将轮胎内部分隔成数个独立的气室;惟前者仅能减少轮胎遭到尖锐物刺穿之机会,以及减缓泄气的速度,当轮胎泄气至胎压不足的时候,前揭弊端仍不可免;后者固然可以使轮胎泄气的程度仅及于被尖锐物刺穿之特定气室,但是,在数个气室同时遭到尖锐物刺穿时,则仍有习用轮胎之缺点,此外,这种轮胎成型不易,造价更是高昂。
本发明旨在解决这些缺失,即,其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当其胎面被尖锐物刺穿时,填充于轮胎内的高压空气仅于刺穿初始微量泄出,之后即不再外泄,是以,按装此种轮胎的车轮仍能几乎不受影响的正常行驶。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当穿刺于胎面的尖脱物被拔除时,填充于轮胎内之高压空气仅有微量泄出,因此,除了可能需要补充少量高压空气外,根本无需补胎。
依据本发明所提供之一种轮胎,主要是于习用轮胎之胎身内表面涂布一层预定厚度之粘稠弹性材质,该材质包含下列成份77-97%可塑剂(plasticizer),3-15%树脂(rein),0-2%摇溶性增稠剂(thixotropic thickening agent),0-2%安定剂(stabilzer),0-2%安定增味剂(stabilizer enhancer)以及0-2%界面活性剂(surfactant);由这些特殊配方制成的粘稠弹性层可于轮胎遭到刺穿时,形成一保护层而达到仅微量泄气及免补胎之目的。
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可由下列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的说明得到充分份的了解与认同,其中

图1系本发明1较佳实施例之剖面图。
图2A系显示图1之轮胎于刺到铁钉初期的情形。
图2B系显示图1之轮胎于刺到铁钉后之情形。
图2C系显示图2A轮胎将铁钉拔除中之情形。
图2D系显示图2A之轮胎将铁钉拔除后之情形。
请参阅图1,一轮胎本体(10)包含有一胎身(11)以及一对侧壁(12)自该胎身(11)的两侧以预定的曲率向上延伸,该胎身(11)之外表面为与地面接触的胎面(13),该胎面(13)并设有预定形状的沟纹,该每一侧壁(12)之顶端终止成一胎唇(15),当填充高压空气于轮胎(10)内部时,该胎唇受到压力而紧贴于轮圈(20)之框缘(21),使轮胎(10)与轮圈(20)构成一闭密的气室;一层粘稠弹性材料(30)系贴附于该轮胎(10)之胎身(11)以及侧壁(12)之内表面,其中,贴附在胎身(11)内表面的粘稠弹性材料较厚,贴附在侧壁(12)内表面之粘稠弹性材料则较薄。
该粘稠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因此,无需藉助粘著剂即能涂布于轮胎(10)之内表面;这种粘稠弹性材料复具有极佳的弹性,因此,轮胎(10)在行驶中,胎面(13)因应不同的路面而受力变形时,该层粘稠弹性材料(30)会随之作配合的形状变化,并于外力消失时,迅速恢复原状,不致影响轮胎行驶的舒适性;此外,该种粘稠弹性材料(30)又能耐高温至100℃左右而不会熔化,因此,轮胎在高速行驶中所生的摩擦热,并不足以构成该层粘稠弹性材料(30)与轮胎(10)脱离的条件;该种粘稠弹性材料复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在轮胎(10)耐用期间内,粘稠弹性材料(30)亦不致因材质老化而失去作用;因此,可达成轮胎(10)遭到尖锐物刺穿时,仅微量泄气及免补胎之效果,兹以图2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A,当轮胎(10)之胎面(13)在行驶中刺到铁钉(40)致使铁钉(40)穿通胎身(11)及该层粘稠弹性材料(30)时,在刺穿初期,轮胎(10)内之高压空气会通过该铁钉(40)与刺穿孔(41)间之间隙而有微量泄出之情形;但是,请参阅图2B,一秒内,该层粘稠弹性材料(30)之分子相聚力立刻发挥作用,并藉轮胎内高压空气之压力而将该铁钉(40)紧密包覆,使得该铁钉(40)与刺穿孔(41)间之间隙仅乃于轮胎(10),而该层粘稠弹性材(30),根本没有任何间隙,所此,高压空气受阻于该层粘稠寸性材料(30),不会继续外泄,车辆可以几乎不受影响的继续行驶。
请参阅图2C,当拔取该铁钉(40)时,轮胎(10)内的高压空气会有微量经由该层粘稠弹性材料(30)及轮胎(10)之刺穿孔(41)泄出;但是,请参阅图2D,在很短的一、二秒内,粘稠材料之分子相聚力会使位于刺穿孔(41)周围的粘稠弹性材料彼此靠近,进而互相粘接在一起,以致原本位于该层粘稠弹性材料(30)之刺穿孔(41)消失无形,仅成一接缝,则高压空气受阻于该层粘稠弹性材料,根本不会外泄,轮胎除了可能需要补充少量的高压空气外,无需补胎。
上述粘稠弹性材料系以下列成份经搅拌及加热过程而成77-97%可塑剂,3-15%树脂,0-2%摇溶性增稠剂,0-2%安定剂,0-2%安定增味剂,以及0-2%界面活性剂,其中,较佳的比例及成份列表于下可塑剂 84-93% DUP,DOP或DINP树脂 6-12% PVC摇溶性增稠剂 0.4-1.6% SiO2安定剂 0-0.3% Zinc tin stabilizer安定增味剂 0-0.3% Soyoil界面活性剂 0.1-0.5% Sufysol 104A综上所述,本发明以独特配方制成的粘稠弹性材料涂布于轮胎内表面,确实可以达成不怕铁钉刺穿及免补胎的效果,诚属具有产业上利用价值之新发明,现依法提出申请,请早日赐准专利是祷。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包含有一轮胎本体,具有一胎身以及一对侧壁自该胎身的两侧以预定的曲率向上延伸,该胎身之外表面为与地面接触的胎面,该每一侧壁之顶端终止成一胎唇;一层粘稠弹性材料,系涂布于该轮胎本体之胎身以及侧壁之内表面,其成分包含77-97%可塑剂,3-15%树脂,0-2%摇溶性增稠剂,0-2%安定剂(stabilizer),0-2%安定增味剂,以及0-2%界面活性剂。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轮胎,其中,该层粘稠弹性材料在胎身部位的厚度大于在侧壁部位的厚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轮胎,主要是于轮胎之胎身内表面涂布一层预定厚度之粘稠弹性材质,该材质系以下列成分经搅拌及加热而成,其中77-97%可塑剂,3-15%树脂,0-2%摇溶性增稠剂,0-2%安定剂,0-2%安定增味剂,以及0-2%界面活性剂;这种轮胎在遭到诸如铁钉等尖锐物刺穿时,仅只有微量空气外泄,所以仍能几乎不受影响的正常行驶,此外,当铁钉拔除后,除了可能需要补充少量空气外,更无需补胎。
文档编号B60C17/08GK1050519SQ8910763
公开日1991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29日
发明者戴建进 申请人:戴建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