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21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漏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上的轮胎,特别是一种能够防漏气的轮胎。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跑气保用”轮胎,也称为零压轮胎。它改善了轮胎在欠压乃至零压状态下的路面抓着力,可以在完全跑气的状态下继续高速行使80公里,从而抵达前方的维修站。驾驶员不必在途中(尤其是黑夜和雨天)停车费劲地换上备用胎,车辆无需备用胎,也减轻了车重,增加了行李的空间。该轮胎是在胎体之间间隔增加了两层超高强度钢丝帘布层,或者在胎侧中增加两层高强度人造丝增强层,再加上特殊的胎圈结构,使轮胎漏气时能自撑不瘪,更不会爆破开裂。但是,上述技术也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一,它无法解决轮胎由极细微的沙眼孔而引起慢性漏气。因为这种极慢性微漏气时,胎面上胎纹与地面的接触偏在两侧,使得两侧胎纹的磨损比中间来得快,则使轮胎的滚动磨擦系数增大,从而增加耗油量,且微漏的轮胎壁容易扭曲增大热量,更是造成爆胎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其二,轮胎在扎钉、漏气后还得去维修站,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第三,轮胎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大大提高,较难适应消费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防漏气的轮胎。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例技方案来达到其目的的,在包括胎面以及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的防漏气轮胎中,在该胎面的内面或胎肩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
本实用新型效果十分明显静态,将本实用新型浸泡在水槽中30天,无漏气现象发生,用直径1mm~6mm,长度1cm~10cm的铁钉扎进轮胎,或扎进后再拨掉,均无发现漏气现象;动态,将轮胎装上汽车行驶2000公里,30天后拆下水糟浸泡检查,无漏气现象,将扎钉后的轮胎和拨掉钉的轮胎装上汽车行驶2000公里,时速为120公里/时,检验扎钉的轮胎和拨掉钉的轮胎均无发现漏气状况,胎压正常,始终如一。由上看来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轮胎的微漏气和扎钉不漏气的现象。因此新胎到旧胎不必再去维修站,制造成本大大下降,有着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胎面1,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2,该胎面1的内面或胎肩2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3。所述的固体粘胶状物3可以为橡胶,本实施例为异戊合成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如下将原料放入螺杆制胶系统进行顺、逆方向切削,混料捏合,循环运动,直至成浆料,然后通过输送泵到计量泵再进入喷头(温度、流量必须一致)对轮胎的内壁底部用流速与线速(轮胎的专用夹具)同步喷涂,并同时制冷,转动360°一周,即涂覆成一条长为176cm,宽为18cm,厚为3cm的异戊合成橡胶防漏胶带层。
权利要求1.一种防漏气轮胎,包括胎面,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其特征在于该胎面的内面或胎肩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粘胶状物为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为异戊合成橡胶。
专利摘要一种防漏气轮胎,包括胎面以及该胎面两侧边各向外延伸一弧形胎肩,在该胎面的内面或胎肩的内面涂覆一层固体粘胶状物。其防漏气效果十分明显,用直径1mm~6mm,长度1cm~10cm的铁钉扎进轮胎,或扎进后再拔掉,装上汽车行驶2000公里,时速为120公里,均无发现漏气现象。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轮胎的微漏气和扎钉不漏气的现象。因此新胎到旧胎不必再去维修站,制造成本大大下降,有着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60C19/12GK2344202SQ9822498
公开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31日
发明者余华府 申请人:余华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