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隔热助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342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隔热助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隔热助动力装置,主要用于覆盖机动车(含面包车、大客车、轿车和卡车等)和火车车顶是在车顶上加装风扇以隔热、散热和助动力之用。
现有技术无此种综合性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填补本领域的空白而提供一种可挡阳、隔热、散热和可助动力的机动车隔热助动力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发明由顶架、盖板和风扇组成,顶架两侧有纵条和横条,纵条两端围弯并有紧固件固定于车顶上,横条两侧和纵条对焊,顶架中央有风扇。
盖板四周露出于顶架外。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装于面包车(大客车或火车)顶上的结构;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装于小轿车顶上的结构;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装于卡车(货车)顶上的结构。
附图件号表示1、顶架2、盖板 3、风扇4、纵条5、围弯6、紧固件7、横条8、车身9、车顶10、纵条 11、车顶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图1-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装于面包车、大客车或火车上)的结构,由顶架1、盖板2和风扇3构成。顶架两侧有纵条4各一根,纵条两端有带孔的围弯5,并用紧固件6将围弯固定于车顶9上。两纵条之间有横条7和纵条对焊。本实施例的纵条和横条采用角扁条钢。顶架中央吊装有风扇3。顶架上面铺有盖板2,盖板的四周要稍露出顶架外,供挡雨之用。由于顶架四周和车顶之间留有空,车运行时前面来风带动风扇运转,运转的风扇可助动力,同时使本发明和车顶之间的空气高速散向四周以散热,达到了挡阳、挡雨、隔热、散热和助动力的目的。
图4-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二(装于小轿车上)的结构,顶架1两侧有纵条10各一根,纵条两端有带孔的围弯5,并用紧固件6将围弯固定于车顶11上。两纵条之间有横条和纵条对焊。顶架中央吊装有风扇3。顶架上面铺有盖板2,盖板的四周要稍露出顶架外,供挡雨之用。功能和实施例一相同。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三(装于卡车、货车等车顶上)的结构,顶架1两侧有纵条,纵条两端有带孔的围弯5,并用紧固件6将围弯固定于车顶上。两纵条之间有横条和纵条对焊。顶架中央吊装有风扇3。功能和实施例一相同。
本发明具有挡阳光和挡雨雪的隔热和防寒作用;风扇吹动可起散热、降温和助动力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隔热助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顶架、盖板和风扇组成,顶架两侧有纵条和横条,纵条两端围弯并有紧固件固定于车顶上,横条两侧和纵条对焊,顶架中央有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隔热助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盖板四周露出于顶架外。
全文摘要
机动车隔热助动力装置由顶架、盖板和风扇组成,顶架两侧有纵条和横条,纵条两端围弯并有紧固件固定于车顶上,横条两侧和纵条对焊,顶架中央有风扇。具有挡阳光和挡雨雪的隔热和防寒作用;风扇吹动可起散热、降温和助动力作用。
文档编号B60K11/06GK1253889SQ99122270
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8日
发明者傅国明 申请人:傅国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