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型土木工程车辆的轮胎胎冠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47213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工作层相邻的第二工作层,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层包括非弹性金属增强体,所述非弹性金属增强体在每一层内彼此平行,并从一层交叉至下一层,从而与周向方向形成分别的角度BjPB2,
[0030]-由所述第一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B1为非零且至多等于35°,由所述第二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民至少等于70°且严格小于90。。
[0031]在现有技术中,每个工作层包括非弹性金属增强体,所述非弹性金属增强体彼此平行,并与周向方向形成通常50°至70°之间的角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增强件的区别在于,由所述第一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81至多等于35°,即低于50°的最小值,并且由所述第二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民至少等于70°,即至少等于70°的最大值。应注意,本发明排除所述第一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的角度0°的角度极值,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的角度B 2的90°的角度极值。
[0032]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的分别的角度&和1之间的差异,或更精确地所述角度&和B 2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异至少等于35°。满足(tan B) 2= (tan B1)*(tanB2)的之前限定的平衡角度B如同在现有技术中那样至少等于45°,这意味着在行驶的机械载荷下,工作增强件的总体机械行为等同于作为参照考虑的现有技术的轮胎的工作增强件的总体机械行为。
[0033]对于由石头(即障碍物)产生的机械载荷,工作增强件的断裂强度得以显著改进。导致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增强件的完全断裂的压痕工具的临界高度至少等于导致作为参照考虑的现有技术的工作增强件的完全断裂的压痕工具的临界高度的1.1倍。换言之,工作增强件的断裂强度增加至少10%。
[0034]优选地,由所述第一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至多等于25。:这进一步增加了工作增强件的断裂强度。
[0035]还优选地,由所述第二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民至少等于80°:这也有助于增加工作增强件的断裂强度。
[0036]分别由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护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仏和A 2为非零且至多等于15°。保护层的该角度范围有可能将保护增强件的断裂强度增加大约10%。结合之前描述的工作层,工作增强件的断裂强度的改进则可高达至少20%。
[0037]分别由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护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仏和A 2有利地为非零,且至多等于10°。因此前述技术效果得以进一步增强。
[0038]分别由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护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仏和A 2优选就绝对值而言彼此相等。
[0039]有利的是所述第一保护层径向上在所述第二工作层外部,并与所述第二工作层相邻。相邻意指层直接接触下一层,这意味着层不通过插入的部件(例如弹性体配混物的层)而与下一层分隔。两个层(分别为保护层和工作层)的所述邻近确保了工作增强件与保护增强件之间的机械联接。
[0040]所述第一保护层的金属增强体也有利地相对于所述第二工作层的金属增强体交叉。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工作层的各自的增强体之间的交叉也改进了胎冠增强件的机械操作。
[0041]在旨在例如且非排他地安装至标称直径为至少33英寸的轮辋上的用于装载机的轮胎(例如尺寸35/65R33轮胎)的情况中,所述胎冠增强件另外包括径向上在所述工作增强件内部的附加增强件,所述附加增强件包括第一附加层和径向上在所述第一附加层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附加层相邻的第二附加层,所述第一和第二附加层包括非弹性金属增强体,所述非弹性金属增强体在每一层内彼此平行,并从一层交叉至下一层,从而与周向方向形成至多等于15°的分别的角度CjP C2。这种附加增强件与在轴向方向上具有相对较低的刚度的工作增强件和具有深的胎面花纹的胎面组合使用。该附加增强件具有环箍功能,这意味着其在轮胎充气时限制胎体增强件的径向移动。
[0042]分别由所述第一和第二附加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CjP C2优选至多等于12°。这些角度越小,则胎体增强件的环箍作用越大,且在工作层的端部处的机械载荷被降低的程度越大。
[0043]分别由所述第一和第二附加层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CjP C2甚至更优选就绝对值而言彼此相等。
[0044]在胎面和保护增强件具有分别的轴向宽度LjP L 5的情况下,保护增强件的轴向宽度L5至少等于胎面的轴向宽度L 2的0.4倍,且至多等于胎面的轴向宽度L 2的0.6倍。胎面的轴向宽度意指胎面的端部在轴向直线(即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轴向距离。保护增强件的轴向宽度意指轴向最宽的保护层的轴向宽度,即所述保护层的端部在轴向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轴向距离。
[0045]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中,轴向最宽的保护层通常为径向上离保护增强件的内部最远的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通常轴向上更窄,但其轴向宽度为胎面的轴向宽度1^2的0.4倍至0.6倍之间。在这种设计中,保护层被称为是悬垂的,因为其比第一工作层更宽:这有可能降低第一工作层的端部在胎面上的反复冲击的作用下分离的风险。第一和第二保护层的分别的轴向宽度的所述值范围有可能限制被胎面上的冲击最大加载的中间部分中工作增强件的保护。
[0046]在胎面和工作增强件具有分别的轴向宽度LjP L 6的情况下,工作增强件的轴向宽度L6至少等于胎面的轴向宽度L 2的0.6倍,且至多等于胎面的轴向宽度L 2的0.75倍。类似于保护增强件,工作增强件的轴向宽度意指轴向最宽的工作层的轴向宽度,即所述工作层的端部在轴向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轴向距离。
[0047]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中,轴向最宽的工作层通常为径向上离工作增强件的内部最远的第一工作层。第二工作层轴向上更窄,其轴向宽度为胎面的轴向宽度1^2的0.5倍至0.65倍之间。这种工作增强件的设计源于增强件的目的和工作增强件的耐久性之间的折中。
[0048]在胎面和附加增强件具有分别的轴向宽度L2和L7的情况下,附加增强件的轴向宽度L7至少等于胎面的轴向宽度L2的0.3倍,且至多等于胎面的轴向宽度L2的0.45倍。附加增强件的轴向宽度意指轴向最宽的附加层的轴向宽度,即所述附加层的端部在轴向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轴向距离。
[0049]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中,轴向最宽的附加层通常为径向上离附加增强件的内部最远的第一附加层。第二附加层轴向上更窄,其轴向宽度为胎面的轴向宽度1^2的0.25倍至0.40倍之间。这种附加增强件的设计有可能限制胎体增强件基本上在其中间部分的径向变形,或换言之,限制附加增强件对轮胎的中间部分的环箍作用。
【附图说明】
[0050]根据图1和2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
[0051]-图1在未按比例绘制的简图中显示了在子午平面中,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土木工程类型的重型车辆的轮胎的胎冠的半截面。
[0052]-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胎冠增强件的从上方观察的平面图,胎冠层被剖切,以显示组成胎冠增强件的各个层的增强体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图1显示了用于土木工程类型的重型车辆的轮胎I的胎冠的子午半截面,所述轮胎I包括胎面2、径向上在胎面2内部的胎冠增强件3,和径向上在胎冠增强件3内部的胎体增强件4。胎冠增强件3径向上从外部向内包括保护增强件5、工作增强件6和附加增强件7,所述保护增强件5包括第一保护层51和径向上在所述第一保护层51外部并与所述第一保护层51相邻的第二保护层52 ;所述工作增强件6包括第一工作层61和径向上在所述第一工作层61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工作层61相邻的第二工作层62 ;所述附加增强件7包括第一附加层71和径向上在所述第一附加层71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附加层71相邻的第二附加层72。
[0054]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土木工程类型的重型车辆的轮胎I的胎冠增强件的从上方观察的平面图。胎冠增强件的层已被切削,以显示所有的胎冠层以及由其增强体与周向方向(YY’ )形成的分别的角度。保护增强件由两个保护层(51、52)组成,所述两个保护层的在同一层内彼此平行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YY’)形成分别的角度AjPA2,所述分别的角度AjP 此相等,并且至多等于15°。工作增强件由两个工作层(61、62)组成,所述两个工作层的在同一层内彼此平行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YY’)形成角度&和B2,所述角度BjPB 2分别为至多等于35°和至少等于70°。最后,附加增强件由两个附加层(71、72)组成,所述两个附加层的在同一层内彼此平行的金属增强体与周向方向(YY’ )形成分别的角度(^和(:2,所述分别的角度(^和(:2彼此相等,且至多等于1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