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86030阅读:来源:国知局
I线剖视图。
[0024]图8是用于说明W往的机动车用座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巧]W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交通工具用 座椅的代表例,W机动车用座椅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W后的说明中的方向的表示 是就座者就座于座椅的情况下的从就座者观察时的方向。并且,在各图中,用箭头表示其方 向。而且,标号所附的R或L在区别指认存在于左右两侧的部件时使用,R是指右侧位置的 部件,L是指左侧位置的部件。 阳0%] 图1示出机动车用座椅10的框架骨架。机动车用座椅10包括成为就座者的座部 的座椅坐垫12、对就座者的背部进行支撑的座椅靠背14。座椅坐垫12及座椅靠背14的各 自的骨架分别由坐垫框架12F及靠背框架14F形成。靠背框架14F在左右两侧具有侧框架 16^ 16R,整体形成为框状。坐垫框架12F也在左右两侧具有侧框架1化、18R,整体形成为框 状。座椅坐垫12和座椅靠背14经由将各自的坐垫框架12F及靠背框架14F连结成能够绕 轴转动的斜倚机构20而连结,通过斜倚机构20,座椅靠背14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倾斜移动。
[0027] 详细而言,斜倚机构20配置在斜倚板40与座椅靠背14的侧框架16的下端部的连 结部。斜倚板40配置作为将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与座椅靠背14的侧框架16相连的 构件。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与斜倚板40在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的后端部通过螺 栓及螺母的紧固用具42A、42B紧固连结而成为一体。目P,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与斜倚 板40的紧固连结通过两处的紧固用具42A、42B(两处的紧固部位)进行。座椅靠背14的侧 框架16与斜倚板40连结成W连结杆38为轴点能够倾斜移动,而且,通过晒合机构等斜倚 机构20而牢固地连结。因此,后方碰撞时的应力集中于所述两个紧固用具42A、42B。尤其 是在后方碰撞时产生使座椅靠背14后倾的作用力,因此容易受到该作用力的紧固用具42B 承受应力。
[0028] 在座椅坐垫12的左右两侧的侧框架1化、18R的下方位置的地板22面上配置座椅 滑轨机构24。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滑轨机构24不是配置在侧框架18的正下方,而是配置 在稍偏移的位置。右侧的座椅滑轨机构24R在座椅坐垫1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与 右侧的侧框架18R相比向左方向(座椅的内侧方向)稍偏移地配置,左侧的座椅滑轨机构 2化与左侧的侧框架1化相比向左方向(座椅的外侧方向)稍偏移地配置。
[0029] 如图2所示,座椅滑轨机构24由上轨25和下轨26构成。下轨26固定于地板22。 上轨25具有上表面2抓和左右侧面25S、25S。由此,上轨的横截面具有帽型形状。而且,上 轨25与下轨26能够滑动移动地嵌合。需要说明的是,上轨25的横截面是与上轨25R的长 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
[0030] 在图1中,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与座椅滑动机构24经由前后的连结托架28、 30连结。由此,座椅10整体通过座椅滑轨机构24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滑动移动,从而能够调 整座椅10相对于地板22的前后方向的配置位置。运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滑轨机构24 作为地板22侧的座椅支撑构件发挥功能。 阳03U 相对于右侧的侧框架18R配置的前后的连结托架28R、30R在座椅的宽度方向(左 右方向)上,都配置于侧框架18R的内侧位置。相对于左侧的侧框架1化配置的前后的连 结托架2化、3化在座椅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都配置于侧框架18L的外侧位置。任 意的连结托架2化、283、30^301?都与上轨25的上表面2抓进行面接合,由螺栓及螺母等紧 固用具32固定而与座椅滑轨机构2化、24R连结。
[0032] 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作为地板侧的托架发挥功能。如图1所示,座椅安全带错 固托架50配置在座椅坐垫12的右侧的侧框架18R与座椅滑轨机构24R之间的后方部位置。 其详细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并且在图4中示出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单体。需要说明 的是,在图2及图3中,为了便于图示,后侧的连结托架28R的图示省略。
[0033] 如图4所示,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由底面部52和右侧面部54及左侧面部56构 成,左右方向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右侧面部54的上端形成得比左侧面部56的 上端高。并且,右侧面部54位于座椅坐垫12的侧框架18R的外侧,左侧面部56位于座椅 坐垫12的侧框架18R的内侧。该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W其底面部52与前述的座椅滑 轨机构24R的上轨25进行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由螺栓及螺母的紧固用具32紧固于上轨25 而成为一体。并且,在左侧面部56配置有前述的后侧的连结托架28R(参照图1)。
[0034] 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右侧面部54由上方位置的垂直面部54A和下方位置的 倾斜面部54B构成。倾斜面部54B相对于底面部52而向上方倾斜,作为托架对置部位发挥 功能。倾斜面部54B沿前后方向延伸,从前方朝后方逐渐形成为窄幅。更详细而言,倾斜面 部54BW沿着向后方的走向而倾斜面部54B的上端部与底面部52更接近的方式形成为窄 幅。目P,由于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倾斜面部54B的前后方向的形状变化,座椅安全带 错固托架50的左右方向的截面形状(横截面形状)从前方朝后方变化形成。
[0035] 在右侧面部54的垂直面部54A安装座椅安全带装置的错固销48。在该错固销48 安装座椅安全带46的支撑端部。由此,作用于座椅安全带46的载荷向座椅安全带错固托 架50传递,进而经由座椅滑轨机构24R向地板22传递,由地板22承受。此时,座椅安全带 错固托架50安装于座椅滑轨机构24R的上轨25,因此与座椅10主体成为一体而在前后方 向上能够移动。由此,座椅10无论处于前后方向的哪个位置,就座者都能够始终W良好的 状态进行座椅安全带46的穿戴。
[0036] 图5是对应于图4而图示的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立体部,是安装于错固销48 的构件为座椅安全带带扣51的情况。运样,在错固销48上根据座椅10的配置位置等而安 装构成座椅安全带46的各种部位。
[0037] 前述的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倾斜面部54B与座椅坐垫12的右侧的侧框架 18R沿着作用力作用的方向即上下方向对置。该状态由图6及图7良好地示出。图6示出 图3的VI-VI线截面,图7示出图3的VII-VII线截面。图6示出两者的前方位置处的 配置状态,图7示出两者的后方位置处的配置状态。由运些图可知,侧框架18R的下端部位 18Ra沿前后方向延伸,侧框架18R在向下方位移时与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倾斜面部 54B抵接,承受来自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载荷。需要说明的是,侧框架18R的下端部 位18R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3字形状(加强肋形状)。根据运两者的配置状态的关系,侧框 架18R的下端部位18Ra作为侧框架对置部位发挥功能。
[0038] 本发明中的作为对置部位发挥功能的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倾斜面部54B与 侧框架18R的下端部位18Ra的上下方向的配置间隔从前方朝后方逐渐变宽。反之若从后 方观察,则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倾斜面部54B与侧框架18R的下端部位18Ra的上下 方向的配置间隔朝前方逐渐变窄。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图6所示的前方位 置,侧框架18R的下端部位18Ra与座椅安全带错固托架50的倾斜面部54B抵接。在图7 所示的后方位置,在侧框架18R的下端部位18R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