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全天候自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7145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全天候自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汽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全天候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致使人们对汽车的使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汽车的使用安全性能不仅包括汽车的主动使用安全性,还包括有汽车的被动使用安全性,如人们在汽车的底架上增设气囊组件,使汽车能在水面上浮起,避免汽车的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入水,确保汽车的使用安全。然而,该传统气囊组件普遍都是只有一气腔的整体气袋,当汽车落入水中时,汽车极易侧翻或处于侧立状态,容易使汽车入水。而且,上述整体气袋的使用面积普遍大过汽车底架的使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气袋凸出的部位容易被划破,导致气袋整体失效,同样难以保护汽车本身的使用安全。以及,该气囊组件的供气部件普遍都是利用车载驱动气缸,当汽车已入水没顶时,车载驱动气缸已失效,气囊组件都难以正常使用,同样难以使汽车发生自救。因此,现有的汽车用的自救装置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针对汽车未浸、已浸一部分或已没顶的情况下都能启动自救、使用安全性高及使用质量高、可靠实用的汽车全天候自救装置。
[0004]对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全天候自救装置,包括气囊组件,其中,所述气囊组件可分拆安装于车体底部,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独立充气腔的主气囊与副气囊,主气囊与副气囊分别嵌装有可供独立充气腔气体用的气体分流装置。
[0005]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气体分流装置有与供气部件连接的入气口及与独立充气腔室连接的出气口。
[0006]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主气囊包括第一左平衡气腔、第一右平衡气腔、第一浮力气腔及第一浮力副气腔,第一左平衡气腔与第一右平衡气腔分别设置于第一浮力气腔的左右两侧,第一浮力副气腔对应车体前车端设置于第一浮力气腔的前端。
[0007]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第一左平衡气腔、第一右平衡气腔、第一浮力气腔及第一浮力副气腔分别通过导管与气体分流装置的出气口连接,且第一左平衡气腔与第一右平衡气腔通过导管相互连通。
[0008]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副气囊包括分别与气体分流装置的出气口连接的第二左平衡气腔、第二右平衡气腔及第二浮力气腔,第二左平衡气腔与第二右平衡气腔分别设置于第二浮力气腔的左右两侧。
[0009]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第二左平衡气腔、第二右平衡气腔及第二浮力气腔分别通过导管与气体分流装置的出气口连接,且第二左平衡气腔与第二右平衡气腔通过导管相互连通。
[0010]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导管分别设置于主气囊与副气囊的内壁面上,且导管上设有确保独立充气腔之间密封性用的密封件。
[0011]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与气体分流装置入气口连接的供气部件为车载驱动供气缸,或为气胎件,或为外部供气件。
[0012]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主气囊与副气囊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锁紧扣件,锁紧扣件上有锁紧主气囊与副气囊用的可分拆的锁紧件。
[0013]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所述主气囊与副气囊的外侧壁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扣件,固定扣件上有可将主气囊与副气囊固定于车体底部用的固定件,固定件连接于车体前端架、前车轮固定架、后车轮固定架或车体后端架上。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气囊组件包括可分拆于车体底部的至少有一个独立充气腔的主气囊与副气囊,代替传统整体设置的气囊组件,提高自救装置的使用安全性能;
[0016]2、通过相互连通的第一左平衡气腔、第一右平衡气腔、相互连通的第二左平衡气腔、第二右平衡气腔及第一浮力副气腔的结构配合,防止汽车在水中发生侧翻、侧立状态,保护汽车的自救安全性能,提高气囊组件的使用质量;
[0017]3、通过嵌装于主气囊与副气囊的气体分流装置,该气体分流装置的出气口利用导管分别与各个独立充气腔连接,而气体分流装置的入气口则可针对汽车未浸、浸一部分或已没顶的情况选用外部供气件、车载驱动气缸或汽车的气胎对主气囊与副气囊进行供气,实现汽车自救功能;
[0018]4、通过主气囊与副气囊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它们互相扣紧的锁紧扣件及分别固定安装于车体上的固定扣件,能使主气囊与副气囊牢固安装于车体底的车架上,又能提高气囊组件的整体浮力,提高了气囊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主气囊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副气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至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气囊组件,该气囊组件可分拆安装于车体底部,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独立充气腔的主气囊I与副气囊2,主气囊I与副气囊2分别嵌装有气体分流装置3,该气体分流装置3有与供气部件6连接的入气口 31及与独立充气腔室连接的出气口 32。在优化方案中,所述主气囊I包括第一左平衡气腔11、第一右平衡气腔12、第一浮力气腔13及第一浮力副气腔14,而副气囊2包括分别与气体分流装置3的出气口 32连接的第二左平衡气腔21、第二右平衡气腔22及第二浮力气腔23,多个独立充气腔的设置,代替传统整体设置的气囊组件,确保有足够的浮力的前提下,提高自救装置的使用安全性能。而且,第一浮力气腔13与第二浮力气腔23依次前后固定于车体底部上,而第一左平衡气腔11与第一右平衡气腔12分别设置于第一浮力气腔13的左右两侧,第一浮力副气腔14对应车体前车端的发动机部件设置于第一浮力气腔13的前端,第二左平衡气腔21与第二右平衡气腔22分别设置于第二浮力气腔23的左右两侧。这样,通过第一左平衡气腔11、第二左平衡气腔21处于车体底部的左侧,第一右平衡气腔12、第二右平衡气腔22处于车体底部的右侧,第一浮力气腔13处于车体底部前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