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147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汽车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普遍使用的复合敏感式安全带,通常带有通过感知倾斜角度变化的敏感装置,敏感装置在交通工具保持正常姿态时是保持竖直的,当交通工具姿态发生变化,翻转角度超过一定值时,敏感装置就会触发,使安全带卷收装置锁止。
[0003]这种安全带的卷收装置在交通工具上的安装角度是固定的,当安装角度发生变化时,卷收装置的敏感装置不会随之翻转,会触发,使安全带卷收装置锁止,导致安全带无法正常使用。
[0004]现有部分交通工具会配设可翻转座椅,其中有部分安全带的卷收装置是安装在可翻转座椅上的,当配有这种安全带的座椅翻转时,常用的复合敏感式安全带会因带有不会随安装角度变化翻转的敏感装置,使安全带卷收装置锁止,导致安全带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座椅无法翻转,尤其是在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使用者如需向后翻转座椅,就必须先释放安全带,由于安全带必须随时约束并保护乘员,此时释放安全带,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安全带可随座椅翻转装置,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随座椅翻转,持续给乘员提供约束保护的安全带。
[0006]该装置包括卷收装置,所述卷收装置包括位于上部的摆轮组件和位于摆轮组件下方的车感机构,所述车感机构包括球窝形状的下座、位于下座凹槽内的摆锥、摆锥上部的中座、中座上部的上座以及位于车感机构两边起固定支撑作用的端盖与支座,其中,
[0007]1、下座两端通过转轴分别套在端盖与支座的轴孔中,下座的下端连接摆锤;
[0008]2、所述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还包括一套控制装置,位于车感机构的下方,包括位于摆锤一侧用于控制上座的电磁铁a、位于上座一侧用于控制摆锤的电磁铁b以及将上述两个电磁铁导通电流的继电器。
[0009]优选的是,继电器一端伸出导电片,该导电片位于电磁片b与电磁片a之间,在继电器未通电时,所述导电片与电磁片b接通,而与电磁片a断开,继电器通电时则相反。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上座的两边通过转轴分别套在端盖与支座的轴孔中。
[0011]本实用新型关键点是:
[0012]设置摆锤来带动下座运动,从而最终带动上座运动并使之卡住圆盘外齿,而摆锤通过重力作用感应汽车运动,同时设置电磁铁分别控制上下座来间接控制圆盘的转动,以达到安全带随座椅翻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卷收装置正视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卷收装置侧视图。
[0016]其中,I为卷收装置,2为织带,3为吊环,4为锁舌,5为限位扣,6为带扣体,7为端片,8为构架,9为圆盘外齿,10为摆轮,11为端盖,12为棘齿,13为上座,14为中座,15为摆锥,16为芯轴,17为下座,18为支座,19为摆锤,20为电磁铁a、21为电磁铁b,22为继电器,23为控制按钮,a20为电磁片a,b21为电磁片b。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一种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包括卷收装置1,所述卷收装置包括位于上部的摆轮组件和位于摆轮组件下方的车感机构,所述车感机构包括球窝形状的下座17、位于下座17凹槽内的摆锥15、摆锥15上部的中座14、中座14上部的上座13以及位于所述车感机构两边起固定支撑作用的端盖11与支座18,其中,
[0019]A、下座17两端通过转轴分别套在端盖11与支座18的轴孔中,下座17的下端连接摆锤19 ;
[0020]B、所述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还包括一套控制装置,位于车感机构的下方,包括位于摆锤19 一侧用于控制上座13的电磁铁a20、位于上座13 —侧用于控制摆锤19的电磁铁b21以及将上述两个电磁铁导通电流的继电器22。
[0021]继电器22 —端伸出导电片,该导电片位于电磁片b与电磁片a之间,在继电器22未通电时,所述导电片与电磁片b接通,而与电磁片a断开,继电器22通电时则相反。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述,安全带包括卷收装置1、吊环3、锁舌4、限位扣5、端片7通过织带2连接成一个整体。带扣体6、端片7通过织带2连接成一个整体。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一较佳实施方式卷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卷收装置I是存放织带2并通过敏感装置控制安全带锁止的一种装置,使用时,将锁舌4插入带扣体6内,即可使用;要释放时只要按压带扣体6上的按钮,锁舌4便自动跳离带扣体6。当织带2从卷收装置I中拉出的加速度超过规定值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使摆轮10顶住端盖11,限制圆盘外齿9的转动;织带2继续拉出,带动芯轴16转动,迫使棘齿12沿圆盘外齿9的轨道槽运动,从而使棘齿9的齿和构架8的齿啮合达到锁止的目的。当交通工具运动加速度超过规定的值时,摆锥15的惯性力使摆锥15倾斜,推动中座14向上运动,中座14推动上座13向上顶住圆盘外齿9的外圆周上的齿,限制圆盘外齿9的转动,同样达到锁止的目的。另外当交通工具姿态发生变化,前、后、左、右任一方向偏离水平方向的角度超过一定值时,摆锥15就会倾斜,推动中座14向上运动,中座14推动上座13向上顶住圆盘外齿9从而使卷收装置I锁止。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一较佳实施方式安全带可随座椅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安全带可随座椅翻转装置是能通过感知座椅翻转角度变化,使敏感装置位置跟随其调整,保持竖直位置的装置。
[0026]上座13装配在支座18和端盖11轴上,上座13可在支座18和端盖11中间绕轴转动。
[0027]中座14装配在下座17上,摆锥15装入下座17球窝内,摆锤19固定在下座17上,下座17两侧转轴装配入支座18和端盖11的孔内,电磁铁b21断开时,下座17、摆锥16、中座15和摆锤19构成一个整体可绕下座17转轴转动。
[0028]电磁铁b21在控制按钮23未开启时与继电器22保持接触,处于接通状态,电磁铁b21吸住摆锤19,使下座17、摆锥16、中座15和摆锤19构成的整体固定在一个位置。
[0029]电磁铁a20在控制按钮23未开启时与继电器22不接触,处于断开状态,电磁铁a20与上座13不吸引,上座13此时可以绕支座18和端盖11的轴自由转动。
[0030]座椅翻转时首先按下控制按钮23,电磁铁a20与继电器22接触,处于接通状态,电磁铁a20与上座13吸引,上座13此时不会锁住圆盘外齿9。电磁铁b21与继电器22脱离,处于断开状态,电磁铁b21与摆锤19分离,使下座17、摆锥16、中座15和摆锤19构成的整体可以随座椅翻转而转动,使该整体保持竖直位置。
[0031]座椅翻转到合适位置时,松开控制按钮23,电磁铁b21与继电器22接触,处于接通状态,电磁铁b21吸住摆锤19,使下座17、摆锥16、中座15和摆锤19构成的整体的位置固定下来。电磁铁a20与继电器22脱离,处于断开状态,电磁铁a20与上座13不吸引,上座13此时可以绕支座18和端盖11的轴自由转动,保持与圆盘外齿9原有的相对位置,此时,当交通工具姿态发生变化,前、后、左、右任一方向偏离水平方向的角度超过一定值时,摆锥15就会倾斜,推动中座14向上运动,中座14推动上座13向上顶住圆盘外齿9从而使卷收装置I锁止。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收装置(I),所述卷收装置包括位于上部的摆轮组件和位于摆轮组件下方的车感机构,所述车感机构包括球窝形状的下座(17)、位于下座(17)凹槽内的摆锥(15)、摆锥(15)上部的中座(14)、中座(14)上部的上座(13)以及位于所述车感机构两边起固定支撑作用的端盖(11)与支座(18),其中, A、下座(17)两端通过转轴分别套在端盖(11)与支座(18)的轴孔中,下座(17)的下端连接摆锤(19); B、所述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还包括一套控制装置,位于车感机构的下方,包括位于摆锤(19) 一侧用于控制上座(13)的电磁铁a(20)、位于上座(13) 一侧用于控制摆锤(19)的电磁铁b(21)以及将上述两个电磁铁导通电流的继电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继电器(22)—端伸出导电片,该导电片位于电磁片b(b21)与电磁片a(a20)之间,在继电器(22)未通电时,所述导电片与电磁片b(b21)接通,而与电磁片a(a20)断开,继电器(22)通电时则相反。
【专利摘要】一种可随座椅翻转安全带,包括卷收装置(1),所述卷收装置包括位于上部的摆轮组件和位于摆轮组件下方的车感机构,所述车感机构包括球窝形状的下座(17)、位于下座(17)凹槽内的摆锥(15)、摆锥(15)上部的中座(14)、中座(14)上部的上座(13)以及位于所述车感机构两边起固定支撑作用的端盖(11)与支座(18),同时,本装置在车感机构的下方,包括位于摆锤(19)一侧用于控制上座(13)的电磁铁a(20)、位于上座(13)一侧用于控制摆锤(19)的电磁铁b(21)以及将上述两个电磁铁导通电流的继电器(22),通过摆锤和电控制使座椅翻转更加方便、结构简单,持续给乘员提供约束保护。
【IPC分类】B60R22-48, B60R22-34
【公开号】CN204279339
【申请号】CN201420782166
【发明人】张飞鹏, 蒋学军, 陈能鑫, 谌佑生, 蔡志雄
【申请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