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以及子站拖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00049阅读:来源:国知局
式中,该顶升框架22用于承载并升降该气瓶框架21。该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在保证对气瓶框架21升降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气瓶框架21与半挂车3的分离,有效避免了气瓶框架21的设计寿命的浪费。
[0031]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顶升框架22主要包括框架221以及油缸222。其中,框架221用于承载气瓶框架21,且气瓶框架21的后端铰接于框架221后端设置的第一铰接座。油缸222用于升降气瓶框架21呈一倾角,且该倾角优选为8°?10°。该油缸222主要包括缸体2221以及活塞杆2222。其中缸体2221铰接于框架221上设置的第二铰接座,活塞杆2222可伸缩地设于缸体2221,且活塞杆2222伸出缸体2221 —端铰接于气瓶框架21底部前端设置的第三铰接座。通过上述三个铰接座,实现了气瓶框架21、顶升框架22与油缸222的相互铰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铰接的连接方式亦可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并不以此为限。并且,油缸亦可由其他装置或结构代替,用于作为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的顶升机构实现对气瓶框架21的升降。
[0032]子站拖车实施方式
[0033]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子站拖车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子站拖车主要包括半挂车3、用于牵引该半挂车3的牵引车头以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其中,该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的顶升框架22可拆卸地固定(例如通过定位销固定,亦可灵活选择其他固定装置)于半挂车3上。
[0034]另外,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221的前端部上设有支撑腿223,其可在顶升机构顶升气瓶框架21时提供辅助支撑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该支撑腿223与现有子站拖车的半挂车3车体上设置的支腿并不冲突。进一步地,该支撑腿223的设置位置与顶升机构在框架221上的设置位置(即第二铰接座的位置)对应,以使该支撑腿223在顶升机构顶升气瓶框架21的过程中的辅助支撑功能更为优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位置关系并不唯一,可灵活调整。
[0035]综上所述,当子站拖车按照危险品运输半挂车的国家相关规定上牌照及公告后,其报废年限通常为10年,但由于其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独立于半挂车3,因此,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的气瓶框架21以及储气瓶组的设计寿命(通常为20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依然可以在半挂车3报废后继续使用。
[0036]虽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以及子站拖车,但应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其构思或实质,因此,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构思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故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瓶框架(21); 储气瓶组,设于所述气瓶框架(21)内;以及 顶升框架(22),包括: 框架(221),设于所述气瓶框架(21)下方,用于承载所述气瓶框架(21),所述框架(221)与所述气瓶框架(21)的后端铰接;以及 顶升机构,设于所述框架(221)上,用于升降所述气瓶框架(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21)后端设有第一铰接座,所述气瓶框架(21)后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为油缸(222),包括: 缸体(2221),铰接于所述框架(221)的前端部上;以及 活塞杆(2222),可伸缩地设于所述缸体(2221),所述活塞杆(2222)伸出所述缸体(2221) —端铰接于所述气瓶框架(21)底部的前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21)上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缸体(2221)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框架(21)底部设有第三铰接座,所述活塞杆(2222)伸出所述缸体(2221) —端铰接于所述第三铰接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顶升所述气瓶框架(21)的倾角为8°?10°。7.—种子站拖车,包括半挂车(3)以及管束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集装箱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2),所述框架(221)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半挂车⑶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子站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21)前端部设有支撑腿(22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子站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23)的设置位置与所述顶升机构在所述框架(221)上的设置位置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以及子站拖车,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包括气瓶框架、储气瓶组以及顶升框架;储气瓶组设于气瓶框架内;顶升框架包括框架以及顶升机构;框架设于气瓶框架下方,用于承载气瓶框架,框架与气瓶框架的后端铰接;顶升机构设于框架上,用于升降气瓶框架。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升框架承载其气瓶框架,将原有管束集装箱与半挂车的车体分离,因此该自顶升式管束集装箱的使用寿命不再受半挂车使用寿命的限制。同时,顶升框架中顶升机构的设置,保证了液压子站在工作时气瓶框架可以顺利升起呈一倾角,使气瓶框架内的储气瓶组的加气过程顺利进行。
【IPC分类】B62D53/06, B60P1/16
【公开号】CN205010062
【申请号】CN201520768536
【发明人】王德印, 陈福洋, 任开立, 张立改
【申请人】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