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587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两用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夜间行车安全装置:两用遮阳板。它是依据王枫林1994年发现的【车灯轨迹线】理论研制的可以用于屏蔽对面汽车眩目灯光的装置。该遮阳板中空夹腔内部有一张蔽灯板,该蔽灯板为一块深色透明硬质塑料板,蔽灯板上附有钮结,钮结通过遮阳板上的豁口伸出在遮阳板外面。夜间驾车当对面汽车车灯晃眼时,用手将蔽灯板钮结沿遮阳板上的豁口向下拉使蔽灯板伸出在遮阳板外,蔽灯板恰好覆盖在车灯轨迹线上并能大幅度消减对面眩目车灯的亮度,使之不再晃眼,前方道路清晰明亮。当没有车灯晃眼时,用手将蔽灯板钮结推到遮阳板豁口上方,蔽灯板就整体收回到遮阳板夹腔内部,因此不妨碍视线,没有负面作用。
【专利说明】
两用遮阳板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装置,一种夜间行车时能消除迎面驶来的汽车眩目灯光的安全装置:两用遮阳板。
技术背景:
[0002]汽车史一百多年来,至今夜间驾车仍有一个尚未克服的安全隐患,那就是迎面驶来的汽车大灯灯光一照,眼前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这种灯光致盲现象是所有驾驶员都深有感触且又无奈的。在汽车上的各种安全装备不断完善快速发展的今天,专用于克服汽车灯光晃眼的安全装置却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这种重大缺憾严重地危害着交通行车安全。1994年发明人王楓林在名称为:【夜车屏光板】,专利号为:ZL94246241.6的专利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车灯轨迹线】理论,即:(I)凡是晃眼的车灯都是正前方直驶而来的汽车远程强光灯。(2)无论何种车型其车灯灯光都在驾驶员正前方的挡风玻璃同一位置上由远及近划出了一条完全相同的轨迹线。(3)这条车灯轨迹线既狭窄又很短。根据这一理论,夜间驾车时迎面驶来的汽车大灯所造成的满窗眩光只是一种错觉,其实质是:前方所有汽车的灯光都集中在一条30多厘米长的车灯轨迹线范围之内无一例外,也就是说:只要把对面车灯照在挡风玻璃上的这条狭窄、短小、位置固定不变的车灯轨迹线加以遮挡覆盖,就能屏蔽掉所有迎面驶来的汽车车灯的眩目灯光使之变得柔和,从而看清路况避免盲目臆测驾驶。这项科学发现为发明消除汽车眩目灯光的装置提供了一条简便高效可行的解决途径。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夜间行车时消除迎面驶来的汽车所发出的眩目车灯灯光的安全装置:两用遮阳板。这种装置不仅能消除掉所有迎面驶来的汽车发出的眩目灯光,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对方汽车灯光对路面的光照,大幅度地增强路况观察效果,从而明显改善汽车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汽车遮阳板的夹腔内附有一块面积小于遮阳板的深色透明硬质塑料板形成蔽灯板,蔽灯板上设有钮结,遮阳板外壳相对于蔽灯板钮结处开有纵向豁口,蔽灯板钮结穿过遮阳板豁口伸出在遮阳板外面,用手驱动蔽灯板钮结能使蔽灯板沿着豁口在遮阳板内外移位。
[0005]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夜间驾车时预先将遮阳板搬下来,当遇到对面有车灯晃眼时,用手将突出在遮阳板外的蔽灯板钮结向下搬拉,蔽灯板沿着豁口下行移位至遮阳板外面恰好覆盖了整条车灯轨迹线,道路对面所有汽车的强光就都被囊括在蔽灯板范围之内并被消减得柔和了,而前方路面却不会被蔽灯板遮挡住,前方道路显得格外清晰明亮。当对面没有车灯晃眼时,用手将蔽灯板上的钮结推到遮阳板豁口顶端上去,蔽灯板随之全部收回到遮阳板空腔内,再用手将遮阳板高高掀起,这样遮阳板就从视线中消失,因此不妨碍观察路况,前方视野敞亮,所以没有负面作用。【附图说明】:
[0006 ]图1是两用遮阳板结构图和蔽灯板伸出遮阳板外示意图
[0007]图2是蔽灯板处在遮阳板内位置示意图
[0008]图3是蔽灯板收回在遮阳板内的示意图
[0009]其中(I)遮阳板,(2)蔽灯板,(3)蔽灯板钮结,(4)遮阳板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
[0010]夜间驾车时,先将本实用新型:两用遮阳板(I)从车蓬顶部搬下来设置到遮阳位,如图3所示。当对面有车灯晃眼时,用手牵动蔽灯板钮结(3)沿着遮阳板豁口(4)向下拉,使蔽灯板(2)从遮阳板(I)内部伸出至车灯轨迹线上,覆盖了整个车灯轨迹线,如图1所示。这样对面所有车灯强光就全都被蔽灯板(2)屏蔽柔和了。而前方路面并没有被蔽灯板(2)遮挡住,显露在外使得道路格外清晰明亮。当对面没有车灯晃眼时,用手将蔽灯板钮结(3)推向遮阳板豁口(4)上方,使蔽灯板(2)整体收回到遮阳板(I)内部,如图3所示。蔽灯板不再遮挡视线,所以没有负作用。
【主权项】
1.一种两用遮阳板,其特征是:在汽车遮阳板的夹腔内附有一块面积小于遮阳板的深色透明硬质塑料板形成蔽灯板,蔽灯板上设有钮结,遮阳板外壳相对于蔽灯板钮结处开有纵向豁口,蔽灯板钮结穿过遮阳板豁口伸出在遮阳板外面,用手驱动蔽灯板钮结能使蔽灯板沿着豁口在遮阳板内外移位。
【文档编号】B60J3/02GK205468448SQ20162008294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发明人】王枫林
【申请人】王枫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