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3946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包括电路部分与旋钮,旋钮包括底座、中心轴、挡位调整旋钮与调节旋钮,中心轴一端连接底座中间,另一端穿过挡位调整旋钮与调节旋钮;电路部分包括PCB板、选择电路与触发电极圈,PCB板包括挡位选择模块与计数模块,接触端子a一端随着调节旋钮与各个挡位开关接触,另一端与串联电路的两端一起连接挡位选择模块;触发电极圈接地并通过接触端子b连接开关c或开关d,开关c与开关d连接计数模块,接触端子b连接调节旋钮。本实用新型将汽车空调用到的所有旋钮和按键全部集成在两个同轴旋钮上,按键位置集中,便于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进行“盲操”,降低了因驾驶员操作空调分心而引起危险的可能性。
【专利说明】
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汽车空调控制器的按键和旋钮布置方式为一到两个旋钮加若干按键单独布置,这种布置形式会占用汽车中控的相当一部分空间,随着汽车电子功能的增加,按键和旋钮的数量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布置空间越显不足,不利于驾驶员的盲操作。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以解决由于汽车按键和旋钮数量的增多带来的旋钮布置空间不足,不利于驾驶员盲操作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包括电路部分与旋钮,所述旋钮包括底座、中心轴、挡位调整旋钮与调节旋钮,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底座中间,另一端穿过挡位调整旋钮与调节旋钮,所述挡位调整旋钮设于底座与调节旋钮之间;
[0006]所述电路部分包括PCB板、选择电路与触发电极圈,所述PCB板包括挡位选择模块与计数模块,所述选择电路包括各挡位开关依次连接的串联电路与接触端子a,所述接触端子a—端连接随着挡位调节旋钮的旋转与各个挡位开关接触,另一端与串联电路的两端一起连接PCB板的挡位选择模块;所述触发电极圈接地,并通过接触端子b连接开关c或开关d,所述开关c与开关d连接PCB板的计数模块,所述接触端子b连接调节旋钮。
[0007]进一步,所述底座内串联连接的挡位开关包括OFF挡、AUTO挡、风速调节挡、温度调节挡、出风模式调节挡、进风模式挡与前除霜挡。
[0008]进一步,所述底座为圆形,各挡位开关串联后形成一弧形串联电路。
[0009]进一步,所述触发电极圈由相间排列的电极和绝缘体组成。
[0010]进一步,所述PCB板还设有第一按键模块与第二按键模块。
[0011]进一步,所述中心轴包括A/C键与后除霜键,所述A/C键连接底座中的开关e25,所述开关e 25的两端连接PCB板的第一按键模块,所述后除霜键连接底座中的开关f,所述开关f的两端连接PCB板的第二按键模块。
[0012]进一步,所述挡位调整旋钮设有挡位指示灯。
[0013]进一步,所述中心轴的上半部分为A/C键,下半部分为后除霜键。
[0014]进一步,所述触发电极圈的电极与一相邻绝缘体所对应的圆心角范围为5-30度。
[0015]进一步,所述调节旋钮的半径小于挡位调整旋钮的半径。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具有以下优势:
[0017]将汽车空调用到的所有旋钮和按键全部集成在两个同轴旋钮上,节省了大量的布置空间,以便于其他汽车功能开关的布置,而且这种布置形式层次清晰,按键位置集中,更便于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进行“盲操”,降低了因驾驶员操作空调分心而引起危险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内部连接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底座;11-0FF挡;12-AUT0挡;13-风速调节挡;14-温度调节挡;15-出风模式调节挡;16-进风模式挡;17-前除霜挡;21-接触端子a; 22-接触端子b; 23-开关c; 24-开关d; 25-开关e;26-开关f;27-触发电极圈;3-PCB板;41-挡位调整旋钮;42-调节旋钮;431-A/C键;432-后除霜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7]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旋钮的结构示意图,旋钮包括底座1、中心轴、挡位调整旋钮41与调节旋钮42,底座I设有OFF挡11、AUTO挡12、风速调节挡13、温度调节挡14、出风模式调节挡15、进风模式挡16与前除霜挡17,中心轴一端连接圆形底座I中间,另一端穿过挡位调整旋钮41与调节旋钮42,挡位调整旋钮41设于底座I与调节旋钮42之间,调节旋钮42的半径小于挡位调整旋钮41的半径,优选地,挡位调整旋钮41设有指示灯;中心轴的上半部分为A/C键431,下半部分为后除霜键432。
[0028]如图2所示,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电路连接示意图,电路部分包括PCB板3、选择电路与触发电极圈27,OFF挡11、AUTO挡12、风速调节挡13、温度调节挡14、出风模式调节挡15、进风模式挡16与前除霜挡17串联连接构成一弧形电路,PCB板3包括挡位选择模块、计数模块、第一按键模块与第二按键模块,选择电路包括各挡位开关依次连接的串联电路与接触端子a 21,接触端子a 21—端连接随着挡位调节旋钮42的旋转与各个挡位开关接触,另一端与串联电路的两端均连接PCB板3的挡位选择模块,其中接触端子a 21连接引脚2,串联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引脚I与引脚3;触发电极圈27由相间排列的电极和绝缘体组成,触发电极圈27的电极与一相邻绝缘体所对应的圆心角范围为5-30度;优选地,电极与一相邻绝缘体对应的圆心角范围为5-15度,电极圈接地并通过接触端子b 22连接开关c 23或开关d 24,开关c 23与开关d 24连接PCB板3计数模块的引脚4与引脚5,接触端子b 22连接调节旋钮42,当调节旋钮42顺时针旋转时,接触端子b 22经过触发电极圈27上的电极接通电路,计数模块接收低电平信号并反馈给内部电路,顺时针调节计步一次,当连续旋转调节旋钮42时,PCB板3计数模块的引脚5统计顺时针的总步数并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输出合理的风速、温度等调节值。相反,逆时针旋转时,计数模块的引脚4统计逆时针的总步数并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输出合理的风速、温度等调节值,A/C键431连接底座I中的开关e 25,开关e 25的两端连接第一按键模块,S卩PCB板3的引脚8与引脚9,后除霜键432连接底座I中的开关f 26,开关f 26的两端连接第二按键模块,S卩PCB板3的引脚6与引脚I。
[0029]工作过程:
[0030]当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时,接触端子a21指向哪个电阻,该电阻代表的相应电压值通过线束引脚1、引脚2与引脚3反馈给PCB板3的内部电路,PCB板3的内部电路记忆此时的挡位,当顺时针旋转调节旋钮42时,调节旋钮42的接触端子b 22与开关d 24接触,与开关c23断开,同时在触发电极圈27上旋转,触发电极圈27上的电极与一相邻的绝缘体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度。
[0031 ] I)、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使挡位指示灯对准OFF挡11,空调系统关闭;
[0032]2)、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使挡位指示灯对准AUTO挡12,空调系统的风速、出风模式根据环境温度、日照情况、以及默认的目标温度自动调节。若需要调整设定温度,则旋转调节旋钮42即可,逆时针调节为制冷加大,制热减小,顺时针调节为制冷减小,制热加大。
[0033]3)、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使挡位指示灯对准风速调节挡13,旋转调节旋钮42,逆时针风速减小,顺时针风速加大。
[0034]4)、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使挡位指示灯对准温度调节挡14,旋转调节旋钮42,逆时针制冷加大,制热减小,顺时针制冷减小,制热加大。
[0035]5)、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使挡位指示灯对准出风模式调节挡15,旋转调节旋钮42,顺时针旋转,出风模式变化次序为:
[0036]吹面—吹面、吹足—吹足—吹足、除霜—吹面
[0037]依次循环,调节旋钮42每转动10°为一个挡位,旋转小于10°,挡位不变化。
[0038]6)、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使挡位指示灯对准进风模式调节挡,旋转调节旋钮42,逆时针旋转10°以上为由外循环转变为内循环,如果原来已经是内循环,则保持不变,旋转10°以下,进风模式不变化;顺时针旋转10度以上为由内循环转变为外循环,如果原来已经是外循环,则保持不变,旋转10°以下,进风模式不变化。
[0039]7)、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使挡位指示灯对准前除霜挡17,出风模式改为吹向前风挡玻璃和侧门玻璃,且风速最大,温度最高。
[0040]8)、A/C键431,如果压缩机在工作状态时,按下A/C按键431,压缩机关闭;如果压缩机在关闭状态时,按下A/C键431,压缩机开始工作。
[0041 ] 9)、后除霜键432,按下后,后风挡玻璃开始电除霜,15分钟后,自动关闭。
[0042]10)、挡位指示灯,旋转挡位调整旋钮41,该指示灯对准哪个挡位,就可以通过调整旋钮进行该挡位的调节。
[00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部分与旋钮,所述旋钮包括底座、中心轴、挡位调整旋钮与调节旋钮,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底座中间,另一端穿过挡位调整旋钮与调节旋钮,所述挡位调整旋钮设于底座与调节旋钮之间; 所述电路部分包括PCB板、选择电路与触发电极圈,所述PCB板包括挡位选择模块与计数模块,所述选择电路包括各挡位开关依次连接的串联电路与接触端子a,所述接触端子a一端连接随着挡位调节旋钮的旋转与各个挡位开关接触,另一端与串联电路的两端均连接PCB板的挡位选择模块;所述触发电极圈接地并通过接触端子b连接开关c或开关d,所述开关c与开关d连接PCB板的计数模块,所述接触端子b连接调节旋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串联连接的挡位开关包括OFF挡、AUTO挡、风速调节挡、温度调节挡、出风模式调节挡、进风模式挡与前除霜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圆形,各挡位开关串联后形成一弧形串联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极圈由相间排列的电极和绝缘体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还设有第一按键模块与第二按键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包括A/C键与后除霜键,所述A/C键连接底座中的开关e 25,所述开关e 25的两端连接PCB板的第一按键模块,所述后除霜键连接底座中的开关f,所述开关f的两端连接PCB板的第二按键丰旲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调整旋钮设有挡位指示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上半部分为A/C键,下半部分为后除霜键。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极圈的电极与一相邻绝缘体所对应的圆心角范围为5-30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集成旋钮式汽车空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的半径小于挡位调整旋钮的半径。
【文档编号】B60H1/00GK205523536SQ20162011580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发明人】陈庆刚, 程贵全, 张志军, 沈楠
【申请人】天津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