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1510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减振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包括内套、橡胶层和外套,橡胶层设置于内套和外套之间,并与内套和外套通过胶黏层受热反应粘结成为一体,其中内套为中空金属圆筒,中空金属圆筒内设有圆形通孔,用于连接设备吊架,外套为中空金属锥形筒,外套上部设有带通孔的安装板,通孔均布于安装板的外边缘,以适应不同结构形式和不同刚度要求的车辆减振。
【专利说明】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减振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动车组列车或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轨道对车轮产生撞击以及车辆设备运行产生的振动,严重影响车辆的舒适性。随着当前高速动车组的飞速发展,对车辆系统的隔振、缓冲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其噪声和振动通常通过车体吊框传递给设备吊架,致使列车设备产生振动,进而影响列车的舒适性,尤其是高速动车组运行时,其振动和噪声会明显增加,传统的车辆减振器由金属和橡胶硫化而成,虽然结构简单,但其结构形式和强度无法满足高速动车组列车或铁路车辆对减振、降噪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设置于车体吊框和设备吊架之间,有效降低车辆运行带来的振动和噪声,提高车辆运行的舒适性能。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减振器包括内套、橡胶层和外套,所述橡胶层设置于所述内套和所述外套之间,所述内套与设备吊架连接,所述内套为中空金属圆筒,所述内套外部与所述橡胶层通过胶黏层粘结为一体;所述外套与机座连接,所述外套为中空金属锥形筒,所述外套内部与与所述橡胶层通过胶黏层粘结为一体。
[0006]优选的是,所述外套为镀锌钢管,所述外套的硬度小于所述内套的硬度。
[0007]优选的是,所述外套上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机座固定的通孔。
[0008]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板的通孔共有3只,3只通孔均布设置于安装板的外边缘。
[0009]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板的通孔共有2只,2只通孔均布设置于安装板的左右两侧。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0011]该锥形减振器,包括内套、橡胶层和外套,橡胶层设置于内套和外套之间,并与内套和外套通过胶黏层受热反应粘结成为一体,其中内套为中空金属圆筒,中空金属圆筒内设有圆形通孔,用于连接设备吊架,外套为中空金属锥形筒,外套上部设有带通孔的安装板,通孔均布于安装板的外边缘,以适应不同结构形式和不同刚度要求的车辆减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锥形减振器(I)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锥形减振器⑴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形减振器(2)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锥形减振器(2)的侧视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锥形减振器(3)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锥形减振器(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参见图1至图4,一种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包括内套1、橡胶层2和外套3,橡胶层2设置于内套I和外套3之间,内套I与设备吊架连接,内套I为中空金属圆筒,内套I外部与橡胶层2通过胶黏层受热反应粘结为一体;外套3与机座连接,外套3为中空金属锥形筒,外套3内部与与橡胶层2通过胶黏层受热反应粘结为一体,外套3为镀锌钢管,外套3的硬度小于内套I的硬度,能够使橡胶层2在承受垂向载荷的时产生压缩和剪切复合变形。且外套3上部设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上设有与机座固定的通孔5。其中,安装板4的通孔5共有3只,3只通孔均布设置于安装板4的外边缘。
[0021]其中,该锥形减振器的垂向刚度覆盖范围为150?1500N/mm。橡胶层2采用天然橡胶,可通过调整橡胶胶体型面、承载角度和橡胶配方,调节该锥形减振器的垂向刚度。
[0022]实施例2
[0023]参见图5和图6,实施例2的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的结构与组成与实施例1的减振器的结构与组成基本相同,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安装板4的通孔5共有2只,2只通孔5均布于安装板4的左右两侧。
[002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附图只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结构与组成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减振器包括内套、橡胶层和外套,所述橡胶层设置于所述内套和所述外套之间,所述内套与设备吊架连接,所述内套为中空金属圆筒,所述内套外部与所述橡胶层通过胶黏层粘结为一体;所述外套与机座连接,所述外套为中空金属锥形筒,所述外套内部与所述橡胶层通过胶黏层粘结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为镀锌钢管,所述外套的硬度小于所述内套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上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机座固定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通孔共有3只,3只通孔均布于安装板的外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下吊装设备用锥形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通孔共有2只,2只通孔均布于安装板的左右两侧。
【文档编号】B61F5/50GK204196914SQ201420717436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孙玮光, 张莉, 赵金星, 刘志坡, 高新文, 曾凡伟 申请人: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