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170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捷货运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快运货车速度普遍达到130~160km/h,最高甚至达到270km/h。国外铁路快捷货运缩小了客货运输的速度差距,更好地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外活动侧墙棚车的容积一般为120m3~170m3。我国从1997年4月至今,进行了一系列快运新产品的研发,形成了行包快运专列/特快行邮专列、五定班列和大宗直达列车三类主要的快运产品,用于货物快运的车辆主要有最高运行速度120km/h的P65型行包快运棚车、PB型棚车,以及最高运行速度160km/h的25T型快速行包车,容积依次为135m3、141.2m3、160m3。现有P65等普通棚车为保证车厢内部平整,将侧柱、端柱、车顶弯梁置于车厢外侧,车体的端、侧墙板为增加刚度均设置了压筋,导致车体外壁凹凸不平,增大了车辆快速运时的空气阻力。另外,为提高运行效率,快运车辆主要在夜间装卸货物,目前经铁路快运的主要为轻浮货物,其比重较小,用于电商班列的XL25T型行李车装满快件后货物重量约15t,车辆容积偏小,不能满足用户要求。XL25T的车门宽度约为2.5m,P65等棚车的车门宽度在3m左右,车门宽度偏小,导致装卸作业通道较窄,不便于快速装卸货物。而且,现有P65等普通棚车车厢内无照明设施,夜间装卸时需牵拉电线、使用电灯或马灯照明,很不方便;P65等普通棚车采用竹编板或胶合板作内衬板,强度较低,装卸时容易被货物或装卸机械碰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容积量大、运行速度更快,且装卸货物方便快捷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包括车体、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和转向架,所述车体包括底架、侧墙、端墙、车顶、侧门、中门以及中门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侧墙采用固定侧墙与活动侧墙组合而成,所述固定侧墙为分别设置在车体两端的一段端侧墙,所述活动侧墙为设置在端侧墙之间的两扇推拉式中门和两扇塞拉式侧门,所述中门和侧门在关闭状态时通过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所述端侧墙与侧门、侧门与中门以及中门与中门柱分别通过锁闭机构联合锁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所述底架位于车体底部,所述底架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横梁、纵向梁和地板组焊成框架结构,在所述车体内地板两侧设置有供固定货物使用的拴结座,在所述侧梁外侧设置有分别供中门和侧门滑行的中门下轨道和侧门下轨道,所述中门下轨道和侧门下轨道分别与中门的中门下滚轮和侧门的侧门下滚轮对应配合,所述中门下轨道和侧门下轨道在高度位置、沿车辆横向相互错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所述端侧墙位于车体两侧、并与车辆端部相邻,所述端侧墙由侧门框、侧板、侧柱、加强梁及边梁组焊成板柱结构,所述加强梁和边梁位于端侧墙内侧,所述侧门框由矩形钢管制成的侧门柱和U形挡雨槽组焊而成,所述侧门框内侧设有绳环和活动踏板,所述侧门框外侧设有集装箱门式锁座和U形锁,所述U形锁由安装座、手柄、转轴和U形锁杆组成三连杆机构,每扇端侧墙外侧、靠近侧柱处设有拉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所述端墙位于车体两端,所述端墙由端横梁、端柱和端板组焊成板柱结构,所述端横梁和端柱均位于端墙内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所述侧门由侧门体、U形锁座,集装箱式门锁、侧门拉手、侧门下滚轮和侧门上滚轮组成,所述侧门体由上、下门框,侧门左门框、侧门右门框以及侧门板组焊成板柱结构,所述侧门左门框侧面设有侧门防雨橡胶条,所述侧门右门框外端设置有侧门锁座,所述U形锁座和集装箱式门锁设置在侧门靠近车体端部,所述侧门通过侧门框外侧设置的U形锁与集装箱式门锁联合锁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所述中门由中门体、两套曲轴机构和关闭机构组成,所述中门体由上、下门框和中门左门框、中门右门框、中门板组焊成板柱结构,所述中门右门框内侧设有中门防雨橡胶条,所述曲轴机构由中门下滚轮、曲轴、中门手把和中门上滚轮组成,安装在中门体外侧,在所述曲轴的偏心转动作用下,带动中门沿车体横向移动,实现中门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所述中门柱采用立柱、腹板、护板、中横梁和补强座组焊成门框式结构,其中立柱、腹板、护板焊接成工字型,所述立柱根部、两侧和中横梁与立柱连接处均设有补强座,所述中门柱两端、立柱的凹槽内设有可翻转的上活动锁座和下活动锁座,所述下活动锁座头部两侧设置用于引导中门准确停靠在锁闭位置的导向面,所述中门柱立柱、腹板和护板形成的工字型凹槽内设有绳环,所述中门柱两侧设置有车门止铁和活动踏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所述车顶采用端弯梁、车顶弯梁、车顶侧梁、车顶板和车顶轨道组成焊接而成圆弧形的板梁结构,所述车顶轨道组成包括中门上轨道和侧门上轨道,所述中门上轨道和侧门上轨道分别布置在车顶侧梁的外侧和底部,并且相互错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所述端侧墙、端墙、侧门、中门和车顶内侧均设置有内装结构板,所述内装结构板包括隔热板和衬板,所述车顶、端侧墙和端墙的衬板采用薄钢板制成的内衬板,所述侧门和中门的衬板采用铝蜂窝内衬板,所述内衬板和铝蜂窝内衬板与车体钢结构之间填充材质为聚乙烯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隔热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其在所述车体内设置有照明系统,所述照明系统由电力连接器、主电缆、照明电缆、护管、分线箱和照明灯具组成,所述电力连接器分别设置在车辆两端,从外部电源取电,所述照明主电线从底架穿过,分线箱布置在底架地板面下方、两端连接主电缆,所述照明电缆与分线箱的分出端子连接、穿过端墙、车顶的内装结构板与照明灯串联,所有电线外均设有护管,所述照明灯具沿车体纵向中心线布置在车顶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侧墙与活动侧墙相组合的车体结构,有效增加了车体整体刚度并兼顾散装快件货物运输需要,车门打开后,门孔宽度不低于P66K(H)、P70A等现有活动侧墙棚车,可供叉车直进直出进行装卸作业,提高装卸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而且在两扇固定的端侧墙和端墙围成的区域内放置小型包裹,可免去加固操作,使装卸便捷。2.本实用新型车体外壁平面式设计,将端侧墙、端柱、车顶弯梁等置于车体内侧,端侧墙板、端墙壁、车门板、车顶板采用无压筋的钢板,使车顶外侧圆滑、端部和侧面平整,车辆运行时气流能顺畅流过车体外壁,减小了快速运行时的空气阻力,从而节约了机车的牵引能耗。3.本实用新型车辆容积大。最大利用车辆限界断面面积,增加车辆长度,扩大容积,车辆装载货物容积达180m3以上,适装货物范围更广。4.本实用新型的侧门采用U形锁和集装箱式门锁联合锁闭,锁紧可靠。中门、侧门下轨道采用呈V形放置的方钢管,中门、侧门下滚轮与带V形踏面,实现滚轮与轨道的无间隙配合,避免中、侧门横向晃动;采用具有导向功能的下活动锁座,便于中门关闭时快速定位;中门和侧门采用迷宫式结构和橡胶条进行密封防雨,既保证防雨性能又不妨碍车门运动。5.本实用新型中底架地板两侧的拴结座,中门柱、侧门框上设有绳环及可折叠的活动踏板,方便货物的固定和加固操作。6.本实用新型的车内设有照明系统,为夜间装卸作业提高安全、方便的照明设施。7.本实用新型车体内部平面式内装设计。车辆内部货舱内饰采用平面式设计,将车体内侧凸出的梁件包覆在强度较高的内衬板下,可有效防止梁件上的棱边和凸出部分撞损货物,同时防止货物撞损内衬板,车内环境整洁、美观。8.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60km/h的快运货车转向架,车辆最高运行速度达到160km/h,比PB等既有快运棚车运行速度更快。9.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采用了控制阀、盘形单元制动装置、机械或电子防滑器等装置,保证车辆在较快制动初速度的情况下安全制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面正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端侧墙内侧局部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端侧墙外侧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侧门U形锁安装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侧门U形锁锁闭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侧门U形锁打开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中门打开时侧向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中门关闭时侧向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侧门和中门关闭时俯视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侧门和中门打开时俯视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侧门和中门运动方向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中门柱结构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照明系统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为底架,1.1为中梁,1.2为侧梁,1.3为侧门下轨道,1.4为中门下轨道,1.5为脚蹬,1.6为地板,1.7为拴结座;2为端侧墙,2.1为侧门框,2.2为侧板,2.3为侧柱,2.4为拉手,2.5为绳环,2.6为活动踏板,2.7为加强梁,2.8为边梁,2.9为集装箱门式锁座,2.10为U形锁,2.1.1为侧门柱,2.1.2为U形挡雨槽,2.10.1为安装座,2.10.2为手柄,2.10.3为转轴,2.10.4为U形锁杆;3为端墙,3.1为端横梁,3.2为端柱,3.3为端板;4为转向架;5为侧门,5.1为侧门体,5.2为U形锁座,5.3为集装箱式门锁,5.4为侧门拉手,5.5为侧门下滚轮,5.6为侧门上滚轮,5.1.1为侧门左门框,5.1.2为侧门防雨橡胶条,5.1.3为侧门右门框,5.1.4为侧门板,5.1.5为侧门锁座,5.3.1为侧门上锁杆,5.3.2为旋转手柄,5.3.3为手柄锁座;6为中门,6.1为中门体,6.2为曲轴机构,6.3为关闭机构,6.1.1为中门左门框,6.1.2为中门防雨橡胶条,6.1.3为中门右门框,6.1.4为中门板,6.2.1为中门下滚轮,6.2.2为曲轴,6.2.3为中门手把,6.2.4为中门上滚轮,6.3.1为手柄,6.3.2为中门锁舌,6.2.2.1为圆轴,6.2.2.2为中间支柱;7为中门柱,7.1为立柱,7.2为腹板,7.3为护板,7.4为中横梁,7.5为补强座,7.6为上活动锁座,7.7为下活动锁座,7.8为安装座,7.9为车门止铁;8为制动装置,9为车钩缓冲装置;10为车顶,10.1为端弯梁,10.2为车顶弯梁,10.3为车顶侧梁,10.4为车顶板,10.5为车顶轨道组成,10.6为切式通风器,10.5.1为中门上轨道,10.5.2为侧门上轨道;11为内装结构板,11.1为隔热板,11.2为内衬板,11.3为铝蜂窝内衬板;12为照明系统,12.1为电力连接器,12.2为主电缆,12.3为护管,12.4为分线箱,12.5为照明电缆,12.6为照明灯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13所示,一种大容积快运活动侧墙棚车,包括车体、制动装置8、车钩缓冲装置9和转向架4,所述车体为全钢焊接底架承载结构、落放在两个个转向架上,制动装置由空气制动装置和人力制动装置组成,空气制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底部、通过圆销与转向架的基础制动装置相连,人力制动装置布置在车体端部,车钩缓冲装置布置在车体两端靠近底部的位置。车辆采用最高运行速度160km/h的快运货车转向架和制动系统,车钩缓冲装置采用E级钢13F型车钩,配套采用17型锻造钩尾框、合金钢钩尾销,JN30型胶泥缓冲器或YQ30型液气缓冲器。所述车体包括底架1、侧墙、端墙3、车顶10、侧门5、中门6以及中门柱7,所述车体的侧墙采用固定侧墙与活动侧墙组合而成,使车门孔具有很大的开度,且不低于P66K(H)、P70A等现有活动侧墙棚车;为了最大程度利用车辆限界空间,增加车辆长度,所述固定侧墙为分别设置在车体两端的一小段端侧墙2,提高车体整体刚度、兼顾散装快件货物运输需要,使车辆容积不小于180m3,比现有活动侧墙棚车具有更大的载货空间;所述活动侧墙为设置在端侧墙2之间的两扇推拉式中门6和两扇塞拉式侧门5,所述中门6和侧门5在关闭状态时通过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所述密封结构采用迷宫式结构的橡胶条进行密封防雨,所述端侧墙2与侧门5、侧门5与中门6以及中门6与中门柱7分别通过锁闭机构联合锁紧,所述车体内外表面平滑,减小车辆快速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其中,所述底架1位于车体底部,所述底架1由中梁1.1、侧梁1.2、端梁、枕梁、横梁、纵向梁和地板1.6组焊成框架结构,在所述车体内地板1.6两侧设置有供固定货物使用的拴结座1.7,在所述侧梁1.2外侧设置有分别供中门6和侧门5滑行的中门下轨道1.4和侧门下轨道1.3,所述中门下轨道和侧门下轨道均采用方钢管、棱边朝上呈V形布置,具有较大的垂向刚度和横向刚度,所述中门下轨道1.4和侧门下轨道1.3分别与中门6的中门下滚轮6.2.1和侧门5的侧门下滚轮5.5对应无间隙配合,避免车门横向晃动,所述中门下轨道1.4和侧门下轨道1.3在高度位置、沿车辆横向相互错开,保证侧门、中门滑行时不会相互干涉、碰撞,底架1中部及斜对角均设有脚蹬1.5,供调车作业人员踩踏。如图3、4和5所示,所述端侧墙2位于车体两侧、并与车辆端部相邻,所述端侧墙2由侧门框2.1、侧板2.2、侧柱2.3、加强梁2.7及边梁2.8组焊成板柱结构,端侧墙外侧平整,所述加强梁2.7和边梁2.8位于端侧墙2内侧,所述侧门框2.1由冷弯矩形钢管制成的侧门柱2.1.1和U形挡雨槽2.1.2组焊而成,所述侧门框2.1内侧设有绳环2.5和活动踏板2.6,所述侧门框2.1外侧设有集装箱门式锁座2.9和U形锁2.10,所述U形锁2.10由安装座2.10.1、手柄2.10.2、转轴2.10.3和U形锁杆2.10.4组成三连杆机构,锁闭后U形锁杆2.10.4锁闭点与其转轴2.10.3的连线越过安装座2.10.1的转动中心,采用过机构死点的原理自锁,每扇端侧墙2外侧、靠近侧柱2.3中下部处设有拉手2.4,供调车作业人员抓握。如图2所示,所述端墙3位于车体两端,所述端墙3由端横梁3.1、端柱3.2和端板3.3组焊成板柱结构,所述端横梁为矩形钢管,端柱截面为U形,端墙外侧平整,所述端横梁3.1和端柱3.2均位于端墙3内侧。所述侧门5由侧门体5.1、U形锁座5.2,集装箱式门锁5.3、侧门拉手5.4、侧门下滚轮5.5和侧门上滚轮5.6组成,所述侧门体5.1由上、下门框、侧门左门框5.1.1、侧门右门框5.1.3以及侧门板5.1.4组焊成板柱结构,所述侧门左门框5.1.1横端面呈侧放的凸字形,凸字顶端设有侧门防雨橡胶条5.1.2,关闭侧门后,与侧门框的U形挡雨槽扣合成迷宫式结构,同时避免侧门右门框与中门左门框在开关门时相互卡滞,橡胶条填满侧门框与侧门左门框之间的缝隙,起密封防雨作用,橡胶条的回弹力使侧门更容易开启,所述侧门右门框5.1.3外端设置有侧门锁座5.1.5,侧门体中下部侧面有一个凹槽,用于安装侧U形锁座、侧门拉手和手柄锁座等件,节约安装空间,侧门体外侧其余部分平整,所述U形锁座5.2和集装箱式门锁5.3设置在侧门5靠近车体端部,所述侧门5通过侧门框2.1外侧设置的U形锁2.10与集装箱式门锁5.3联合锁紧,起锁闭侧门的作用,约束其纵向位移的作用,实现侧门的双重锁闭,提高锁闭安全性。所述中门6由中门体6.1、两套曲轴机构6.2和关闭机构6.3组成,所述中门体6.1由上、下门框和中门左门框6.1.1、中门右门框6.1.3、中门板6.1.4组焊成板柱结构,所述中门体中下部侧面设置一个凹槽,用于安装锁闭机构,节约安装空间,中门体外侧其余部分平整,有利于减小空车阻力。中门左门框外端设有朝向车体内侧的U形槽,右门框外端横断面呈L形,所述中门右门框6.1.3内侧设有中门防雨橡胶条6.1.2,关闭中门后,与中门立柱扣合成迷宫式结构,橡胶条填满中门立柱与中门右门框之间的缝隙,起密封防雨作用,又不妨碍中门滑动。所述曲轴机构6.2由中门下滚轮6.2.1、曲轴6.2.2、中门手把6.2.3和中门上滚轮6.2.4组成,用拉铆钉铆接在中门体6.1外侧,由于曲轴中间支柱与两端的圆轴不同心,通过门手把转动中间支柱时,曲轴两端的圆轴及滚轮被中门上轨道、下轨道约束,不能沿车体横向移动,在车体横截面内曲轴两端的圆轴相当于固定支点、曲轴中间支柱绕该点转动,带动中门体沿车体横向移动,实现中门的开启与关闭,中门下滚轮有V型踏面,与中门下轨道无间隙配合,避免中门横向晃动,并减小滑行阻力。通过中门手把向曲轴输入转动力矩、中门手把向水平位置抬起时、转动力臂变长,有利于减小操纵力。锁门时,转动锁闭机构的手柄,通过螺纹、连杆机构驱动两端的中门锁舌张开,分别压紧侧门锁座和中门柱上的上活动锁座、下活动锁座,沿车体纵向、横向锁紧中门;其中,侧门框与侧门左门框、侧门右门框与中门左门框、中门右门框与中门柱的立柱相互扣合,形成迷宫式结构,配合防雨橡胶条,实现侧门、中门的防雨密封。如图13所示,所述中门柱位于车体组中部,所述中门柱7采用立柱7.1、腹板7.2、护板7.3、中横梁7.4和补强座7.5组焊成门框式结构,其中立柱7.1、腹板7.2、护板7.3焊接成工字型,所述立柱7.1根部、两侧和中横梁7.4与立柱连接处均设有补强座7.5,所述立柱为内卷边槽钢、开口朝向车体外侧,护板截面为浅U形,中横梁为矩形钢管,所述中门柱7两端、立柱7.1的凹槽内设有可翻转的上活动锁座7.6和下活动锁座7.7,所述下活动锁座7.7头部两侧设置用于引导中门6准确停靠在锁闭位置的导向面,闭中门时,中门锁舌能靠贴此导向面,使中门停靠在正确的锁闭位置,大幅提高中门定位速度,所述中门柱立柱7.1、腹板7.2和护板7.3形成的工字型凹槽内设有绳环2.5,所述中门柱7两侧设置有车门止铁7.9和活动踏板2.6,所述车门止铁翻转至水平位置后,可阻挡解锁后的侧门意外越过中门柱,消除安全隐患,活动踏板供操作人员使用中门柱上端的绳环时攀登、踩踏。所述车顶10采用端弯梁10.1、车顶弯梁10.2、车顶侧梁10.3、车顶板10.4和车顶轨道组成10.5焊接而成圆弧形的板梁结构,车顶外侧光滑,所述车顶轨道组成10.5包括中门上轨道10.5.1和侧门上轨道10.5.2,所述中门上轨道10.5.1和侧门上轨道10.5.2呈倒U形,分别布置在车顶侧梁10.3的外侧和底部,并且相互错开,车顶上部交错安装两排、四个切式通风器10.6。所述端侧墙2、端墙3、侧门5、中门6和车顶10内侧均设置有内装结构板11,所述内装结构板11包括隔热板11.1和衬板,所述车顶10、端侧墙2和端墙3的衬板采用薄钢板制成的内衬板11.2,所述侧门5和中门6的衬板采用铝蜂窝内衬板11.3,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所述内衬板11.2和铝蜂窝内衬板11.3与车体钢结构之间填充材质为聚乙烯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隔热板11.1,二者的强度远高于既有棚车使用的竹编板或胶合板。如图14所示,在所述车体内设置有照明系统12,所述照明系统12由电力连接器12.1、主电缆12.2、照明电缆12.5、护管12.3、分线箱12.4和照明灯具12.6组成,所述电力连接器12.1分别设置在车辆两端,从外部电源取电,所述照明主电线从底架1穿过,分线箱12.4布置在底架地板1.6面下方、两端连接主电缆12.2,所述照明电缆12.5与分线箱12.4的分出端子连接、穿过端墙3、车顶10的内装结构板11与照明灯串联,所有电线外均设有护管12.3,起安全保护作用,所述照明灯具12.6沿车体纵向中心线布置在车顶10内侧。组装过程是:先将底架、端侧墙、端墙、中门柱和车顶的钢结构焊接成车体基本结构,然后安装中门、侧门及其锁闭机构、车体内装材料、照明系统、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和转向架等其它零部件,最后涂装车辆油漆与标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