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限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行复位的磁浮列车限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限界检测装置多为整体式设计,拆装不方便,不能够准确检测到车辆所在具体截面上的超限,而且都采用比较传统的技术,检测的准确度较低。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2863474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车辆限界规。所述车辆限界规包括:门形框架、至少两个顶轮廓叶板以及至少两个侧轮廓叶板。其中,所述顶轮廓叶板通过至少一个合页与所述门形框架的顶梁或立柱连接;所述侧轮廓叶板通过至少一个合页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顶轮廓叶板与所述侧轮廓叶板构成的限界轮廓与被测车辆的静态限界轮廓相适配。该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限界规为一体化结构,只需将该一体化结构的车辆限界规横跨标准水平轨道固定即可。该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限界规,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可有效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但该限界规为整体式设计,拆装不方便,缺少报警装置。
又例如公布号CN 103342132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整车过限界实验用组合式限界门,包括:设置于轨道两侧的柱形立柱、设置于检查地沟内的柱形横梁,柱形立柱通过第一悬臂转轴安装有可转动的多组侧部限界板,每组侧部限界板对应一种车型的车体侧边静态限界轮廓,柱形立柱上部通过第二悬臂转轴安装有可转动的多根活动横梁,每根活动横梁吊装有一组上部限界板,每组上部限界板对应一种车型的车顶静态限界轮廓,柱形横梁通过第三悬臂转轴安装有可转动的多组下部限界板,每组下部限界板对应一种车型的车底静态限界轮廓。在遇到生产批量的情况下,不需要重新拆装限界机构,可以适用于各种速度等级的车型同时进行过限界试验而相互不干涉,改善了客车精益生产,满足节拍式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发明中的限界门虽然灵活性较好,但侧部限界板中缺少复位装置,当车辆一旦超限时无法自行复位,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行复位的应用于磁浮列车的限界装置。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磁浮列车限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架;以及
对称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两侧的左侧限界机构和右侧限界机构,任意一侧所述限界机构包括与所述外框架连接的立柱以及与所述立柱通过双向摆动复位装置铰接的叶板,所述叶板与被测磁浮列车的静态限界轮廓匹配;
其中,所述双向摆动复位装置包括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一摆动架以及与所述叶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摆动架,所述第一摆动架和所述第二摆动架之间通过双弹簧铰链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一侧所述限界机构的立柱还设置若干个光电传感器以及与任意一个所述光电传感器匹配的报警装置,任意一侧所述限界机构的叶板还设有与所述光电传感器匹配的挡光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一侧所述限界机构的立柱与所述外框架铰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一侧外框架与其同侧的所述立柱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挡门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挡门板限位块,以限制所述立柱摆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一侧所述外框架与其同侧的立柱之间设有可锁定的锁定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和立柱上同一高度的两个销孔以及可插入所述两个销孔的销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传感器通过安装架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板包括分别与所述被测磁浮列车的静态限界轮廓的同一侧的侧部、肩部以及顶部匹配的第一叶板组合件、第二叶板组合件以及第三叶板组合件,所述第一叶板组合件、第二叶板组合件以及第三叶板组合件之间互不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板组合件与所述光电传感器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架包括外框架左立柱、外框架右立柱以及与所述外框架左立柱和外框架右立柱可拆卸地连接的立柱连接架。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限界机构灵活性好,通过双弹簧铰链能够自行复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叶板包括根据被测磁浮列车静态限界轮廓的侧部、肩部以及顶部匹配的、互补干涉的三个叶板组合件,进一步增大了灵活性,拆装更加方便,并且光电传感器与叶板组合件一一对应,报警时也更加明显,方便检查。
3、本实用新型中的外框架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便于拆卸运输。
4、本实用新型中外框架与其同侧的所述立柱之间设置限位装置,能够防止当车体通过时限界机构时立柱发生摆动,影响试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向摆动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浮列车限界装置,包括:
外框架1,所述外框架1包括外框架左立柱11、立柱连接架12、外框架右立柱13,外框架左立柱11和外框架右立柱13的下端均设有销孔(未示出)和销轴14,销轴14的作用是在无磁浮列车通过时,将销轴插入销孔中以使得该列车限界装置中的外框架1被锁住;以及
对称设置在所述外框架1两侧的左侧限界机构2和右侧限界机构3,任意一侧所述限界机构包括与所述外框架1连接的立柱21以及与所述立柱21通过双向摆动复位装置22铰接的叶板,所述叶板与被测磁浮列车的静态限界轮廓匹配;
其中,任意一侧所述限界机构的立柱21还设置若干个光电传感器25以及与任意一个所述光电传感器25匹配的报警装置,任意一侧所述限界机构的叶板还设有与所述光电传感器25匹配的挡光板24。
任意一侧所述限界机构与所述外框架1通过合页4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双向摆动复位装置22包括与所述立柱21固定连接的第一摆动架221以及与所述叶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摆动架223,所述第一摆动架221和所述第二摆动架223之间通过双弹簧铰链222连接。
所述光电传感器25通过安装架23与所述立柱21固定连接。
所述叶板包括分别与所述被测磁浮列车静态限界轮廓的同一侧的侧部、肩部以及顶部匹配的第一叶板组合件26、第二叶板组合件27以及第三叶板组合件28,所述第一叶板组合件26、第二叶板组合件27以及第三叶板组合件28之间互不干涉。
任意一侧外框架1与其同侧的所述立柱21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挡门板15以及挡门板限位块16。挡门板15用于防止当车体通过时限界机构时立柱发生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限界装置工作原理为:在无磁浮列车通过时,该限界装置中的外框架1通过一耳板连接在立柱21上并且使用销轴14锁住;当有磁浮列车通过前,首先取下外框架1与立柱21之间的销轴14,外框架1与摆动立柱21共面,此时叶板组合件上的挡光板24与轨道面保持垂直关系。随着磁浮列车通过限界机构,如果某个部位超限,则超限的部位就会触碰到,此时双向摆动复位装置22中的双弹簧铰链222处于展开状态,从而带动叶板组合件摆动,挡光板24也会随之摆动,则此时光电传感器25处于透光状态。在光电传感器25处于透光时,报警装置报警(反之则不报警),根据对应的报警装置即可查找出哪一部分车体超限。
本实用新型的工业实用性
1、本实用新型中的限界机构灵活性好,通过双向摆动复位装置能够自行复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叶板包括根据被测磁浮列车静态限界轮廓的侧部、肩部以及顶部匹配的、互补干涉的三个叶板组合件,进一步增大了灵活性,拆装更加方便,并且光电传感器与叶板组合件一一对应,报警时也更加明显,方便检查。
3、本实用新型中的外框架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便于拆卸运输。
4、本实用新型中外框架与其同侧的所述立柱之间设置限位装置,能够防止当车体通过限界机构时立柱发生摆动,影响试验的稳定性。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