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车辆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顶部进风车辆空调的新风进气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顶部进风车辆空调的防水结构设计主要由新风进气口与排水口构成,随新风进入的雨水首先经过新风口格栅后直接经排水口被排出到空调机组之外,这种防水结构的显著缺点是在新风进气过程中雨水容易随新风进入空调系统的蒸发腔,进而增加雨水经回风通道或送风风道进入轨道交通车辆乘客区域的可能。
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0820105681.8、专利名称为一种空调机组新风进气防水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方案中存在进气通道变窄、雨水在防水腔底部经排水孔排出仍会有雨水进入车辆乘客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顶置式空调机组的新风进气防水装置,通过集雨槽收集雨水,雨水通过排水柱经排水孔排出,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不会影响进气通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顶置式空调机组的新风进气防水装置,包括开设有顶部新风进气口的防水腔、位于防水腔一侧的蒸发腔以及连通防水腔和蒸发腔的新风阀,关键在于:在顶部新风进气口的下方设有集雨槽,所述集雨槽借助排水柱与防水腔底部的排水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柱为管状结构,在管壁底部设有排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柱在集雨槽上设置有至少2个。
进一步的,在排水孔处设有汇集水槽,所述排水柱设在汇集水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集雨槽呈漏斗状,集雨槽的上开口大于顶部新风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集雨槽收集的雨水通过排水柱直接经排水孔排出,大大降低了雨水进入车辆乘客区的机率;2、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不会影响蒸发腔的进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顶置式空调机组的新风进气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雨槽与汇集水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是防水腔,1-1是顶部新风进气口,1-2是排水孔,2是蒸发腔,3是新风阀,4是集雨槽,5是排水柱,5-1是排水槽,6是汇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顶置式空调机组的新风进气防水装置,包括开设有顶部新风进气口1-1的防水腔1、位于防水腔1一侧的蒸发腔2以及连通防水腔1和蒸发腔2的新风阀3,关键在于:在顶部新风进气口1-1的下方设有集雨槽4。集雨槽4呈漏斗状并且其上开口大于顶部新风进气口1-1,以便于收集雨水。在集雨槽4的底部安装有管状的排水柱5,排水柱5的底部与防水腔1底部的排水孔1-2相通。在排水柱5的管壁底部设有排水槽5-1,以供雨水从排水柱5内流出并经排水孔1-2排出。
更具体地,参见附图1和2,还可以在排水孔1-2处设置汇集水槽6,排水柱5设在汇集水槽6内。排水柱5在集雨槽4上设置有至少2个,这样设置就可以使得排水柱5与汇集水槽6以插接的方式连接,方便拆卸,也可使雨水快速排出。而排水孔1-2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