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及含其的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42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踏及含其的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工具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踏板,还涉及安装有踏板的一种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火车上所设计的脚踏板一般为三块槽钢拼焊而成,通过焊接支架、紧固件固定于车体。先将支架一侧与底架侧部裙板连接,另一侧与端部隔墙连接,支架安装完毕后,通过螺栓将脚踏板固定到支架上。

现有脚踏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司机上下在运行路段临时作业,可通过此脚踏板上下车。

现有脚踏板一般是安装于列车的裙板内侧,司机从驾驶室出来时,脚踏板处于不可见状态,需要凭经验试探着去踩踏脚踏板,很容易造成司机踩空,发生坠落事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脚踏板整体外形为封闭结构,仅满足两脚并排站立,对司机上下车造成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用脚踏板、以及安装有所述踏板的列车,能使其裸露于列车裙板外侧而使其对司机可见,且结构稳定又防滑,方便列车司机上下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踏板,安装在列车车厢的裙板上,所述踏板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裙板内侧;

踏板本体,所述踏板本体穿过裙板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所述踏板本体位于裙板外侧,所述踏板本体包括:

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形成所述踏板本体外形;

两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两个以上的支撑钢板,两个以上所述支撑钢板并列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

两个以上的支杆,两个以上所述支杆并列安装于第一支撑杆内且与两个以上的支撑钢板交叉分布;所述支杆位于支撑钢板的下方;所述的支撑钢板的顶端设置有锯齿、多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或多个均匀分布的突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中空管状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为折弯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为直管状结构。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垫,用于将安装支架固定在裙板内侧;

隔板,安装在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垫的上端面,且固定在裙板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固定在隔板的上表面,且与所述裙板内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本体穿过裙板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包括:

所述裙板上开设有第二支撑杆可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安装孔后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处的第一支撑杆相垂直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以上所述支撑钢板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并列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

所述支杆与支撑钢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列车,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列车,包括列车车厢,所述列车车厢上安装有所述的踏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本体部分和安装支架部分,其中,踏板本体和安装支架均独立生产,为模块化设计,易于安装;踏板部分裸露于列车的裙板外侧,而安装支架部分安装于裙板内侧,安装支架用于固定踏板部分,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于列车无站台路段上临时检修时上下车,且保证了整车的一致性,消除了司机下车存在的盲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实用新型踏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组成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主体与安装支架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主体与安装支架的安装局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踏板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踏板本体10和安装支架20;所述安装支架20固定于车体上的裙板6内,所述踏板本体10穿插于所述裙板6而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20上;所述踏板本体10裸露于所述裙板6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踏板本体10和安装支架20为分体结构,即可分别单独生产。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本体10包括:形成所述踏板外形的第一支撑杆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以交叉方式固定连接并向外延伸的第二支撑杆2,并列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的两个以上的支撑钢板3,以及并列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 内的与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撑钢板3交叉分布的两个以上的支杆4。

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以及交叉连接的支撑钢板3和支杆4构成踏板主体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均为中空管状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1包括折弯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2包括两个直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中空的管状结构,有利于降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的整体重量,而管状结构也不会降低本实用新型踏板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杆4位于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撑钢板3的下方;支杆4可通过焊接固定在支撑钢板3的下方。

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撑钢板3上面设置为锯齿状或设置有凹槽或设置有突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钢板3可以使用多个,即通过相互邻接的支撑钢板3构成踏板主体10的踩踏面,具体根据支撑钢板3的厚度,如可以使用8 个支撑钢板3构成踏板主体10的踩踏面,或者使用6个支撑钢板3构成踏板主体10的踩踏面。通过在支撑钢板3的下方设置供支杆4穿设的孔或槽,将支撑钢板3相互邻接构成踏板主体10的踩踏面后,将支杆4穿设于支撑钢板3的下方的槽或孔中,通过将支杆4与各支撑钢板3焊接、螺栓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等固定。例如,也可以使支杆4与支撑钢板3的下方的槽或孔形成间隙配合,使支杆4与各支撑钢板3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钢板3的上面设置为非平整结构,这样,当列车司机在踩踏踏板时,增大了脚部与踏板之间的摩擦力,不易滑倒。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组成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主体与安装支架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还包括安装支架20;所述安装支架2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垫7、安装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垫7上的隔板5;

所述安装支架20通过将所述隔板5固定于车体上的裙板6内侧而与所述裙板6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垫7与车体30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杆2由车体30外侧插入车体30内,并将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插入部分固定于所述隔板5上。车体30外侧是指司机驾驶室的外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杆2为两个;

所述第二支撑杆2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连接处的第一支撑杆1垂直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固定连接。

如图2、图4所示,第一支撑杆1的外部形状基本构成踏板本体10的外形,该形状可以如图1所示仅将第一支撑杆1的两端部弯折,也可以采用将第一支撑杆1折弯为U形等,只要是方便司机蹬踏的形状即可。

如图2、图5所示,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杆4以平行方式并列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内;

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撑钢板3以平行方式并列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内;

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杆4与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撑钢板3相互垂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主体10由折弯不锈钢管与两个直筒不锈钢管焊接而成,筒状的不锈钢不仅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减轻了踏板主体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踏板内部骨架由交叉焊接的支撑钢板3和支杆 4组成,支撑钢板3为带锯齿形防滑支撑钢板,支撑钢板3和支杆4交叉焊接于第一支撑杆1内,并将第二支撑杆2的一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杆1上而形成踏板本体10。为了满足轻量化,支撑钢板3的开锯齿的相对面侧可以增开多个长圆孔。支撑钢板3固定后,焊接圆支杆4以增强踏板的强度。踏板主体中间的第二支撑杆2较长,以满足与裙板6内侧安装支架装配固定。

安装支架2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垫7、安装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垫上的隔板 5;

所述安装支架20固定于车体上的裙板6内,具体为:所述安装支架20通过将至少一个支撑垫7固定于车体上的裙板6而与所述裙板6连接;所述隔板5也固定于所述裙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支架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5上的筋板8;所述筋板8固定于所述裙板6上。通过将与隔板5固定连接的支撑垫7以及筋板8均固定于裙板6上而使整个安装支架20与列车的裙板6 固定。

如图3所示,安装支架20包括两个支撑垫7、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垫7上的隔板5,安装于隔板5上方的两个筋板8;支撑垫7由铝板底部组焊在一起而构成,而筋板8由铝板上部组焊在一起而构成,这样,当将支撑垫7及筋板8 固定焊接于列车的裙板6上时,支撑垫7及筋板8的结构更能够增强安装支架 20的强度和稳定性。且中间隔板5与两个支撑垫7支撑设置了安装孔,用于踏板本体10的安装。安装支架20拼焊好后,整体焊接到裙板6内侧即可。

如图5所示,首先将裙板6安装踏板本体10的对应位置开设圆孔,用于在踏板本体10通过车体插入裙板6内侧时,再将已组焊好的安装支架20焊接在裙板6上,将踏板本体10从车体外侧插入裙板6内,通过锁卡板、螺栓、螺母等连接件将第二支撑杆2固定于隔板5上。而支撑垫7及筋板8已事先固定于车体的裙板6上,这样,踏板本体10即与安装支架20完全固定连接,并与车体的裙板6固定连接,而踏板本体10裸露于车体外侧,方便司机踩踏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于列车无站台路段上临时检修时上下车,且保证了整车的一致性,消除了司机下车存在的盲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列车,所述列车包括有至少一节列车车厢,所述车车厢上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具体地,可以在列车的驾驶室的裙板上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可以安装于列车车厢的一侧,也可以在列车车厢的两侧均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