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运输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2050发布日期:2018-12-22 08:4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缆索运输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缆索运输装备,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空中牵引缆索的运输装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中牵引缆索运输装备包括塔架,以便能够越过地形构造产生的障碍。这些塔架通常包括槽轮,称为导向槽轮,以便能够以竖向曲率向上或向下偏转牵引缆索。为了通过这些塔架,因此必须设计附接到牵引缆索的运载器的夹具,以便当运载器通过该结构时能够越过槽轮。通过塔架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因为槽轮必须允许运载器的夹具通过,同时继续执行其偏转牵引缆索的功能。

此外,某些空中牵引缆索运输装备包括用于协调(negotiate)相对于被牵引运载器的运行方向的左转和右转弯道的系统。但是,考虑到能够通过的夹具与牵引缆索的导向槽轮组合的困难,这些系统的实施要复杂得多。

弯道通常通过位于两个终端站之间的称为偏转站的中间站来协调,其中,运载器与牵引缆索分离。但是,这种构造要求在装备的每个弯道上都具有中间站。

可以引用法国专利申请fr2496029,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弯道的空中索道运输装备,通过布置在弯道内侧的导向元件在弯道中引导缆索,并且其中被牵引运载器配备有吊臂,所述吊臂在缆索的位于弯道外侧的同一侧上延伸,使得导向元件不妨碍吊臂的通过。运输装备还包括位于装备的装载和/或卸载站中的转移装置,以接收从缆索拆卸的运载器并将它们设置在待附接的缆索上的适当位置,在所述位置,吊臂位于弯道外侧。但是,转移装置对于倒转运载器的位置是复杂的,此外,这些运载器必须包括可以围绕吊臂旋转的舱室或椅子,以便能够将运载器的入口放置在装载和/或卸载区域的正确侧。

可以引用国际专利申请wo2011/045808,其公开了一种空中牵引缆索运输装备,包括配备有可拆卸夹具的运载器,所述可拆卸夹具构造成以可移除方式将运载器联接到空中牵引缆索。运载器设置有夹具的打开/关闭机构,其竖向于夹具定位,以使运载器能够通过弯道,即,水平偏转。但是,打开/关闭机构是庞大的并且阻止运载器从压缩塔架下面经过,即,缆索经历竖向偏转的位置,这降低了运载器通过塔架的能力。

可以进一步引用美国专利申请us2015/0083016,其公开了一种空中牵引缆索运输装备,包括:两个承载缆索,用于在两个终端站之间运输运载器;牵引缆索,用于牵引运载器;以及塔架,用于支撑承载缆索,其中,承载缆索遵循弯曲的路径。此外,该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槽轮,用于在塔架内引导牵引缆索。在该装备中,支撑槽轮在高度方向上枢转地装配,并且其位置通过由偏压弹簧、马达或重物施加的调节力的作用来调节。槽轮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小的倾斜度,以使牵引缆索能够在塔架内弯曲,同时继续执行其用于支撑缆索的槽轮功能。换句话说,当运载器位于塔架前的线路上时,牵引缆索位于槽轮的凹槽中并在槽轮上施加压力,当运载器通过塔架时,运载器滑架抬起牵引缆索使其不再与槽轮接触,并且调节力使槽轮朝向滑架移动,使得在运载器通过塔架之后缆索可以返回到其在凹槽中的位置。但是,支撑槽轮的小的倾斜度不允许牵引缆索进一步弯曲并且意味着塔架必须具有很大的长度以便获得更大的方向改变角。

还可以引用德国专利申请de19704825a1,其公开了一种缆车,包括:塔架,其上装配有推力辊子,所述推力辊子在其与缆索接触的第一位置和其与缆索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以及马达,用于移动推力辊子。但是,马达需要电源,所述电源必须在塔架的位置提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弥补这些缺点,更具体地,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附接运载器的任何类型的夹具的空中牵引缆索运输装备,即,其可以独立于夹具的横向和/或竖向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备,其使被牵引运载器能够通过弯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提出了一种缆索运输装备,包括:

空中牵引缆索,

运载器,其包括用于将运载器附接到牵引缆索的附接装置,

结构,其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槽轮,所述至少一个槽轮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槽轮与牵引缆索接触,在第二位置,槽轮与牵引缆索分离,以及

至少一个致动装置,其与所述至少一个槽轮联接,并且构造成在槽轮上施加第一力,以便将槽轮移动到第一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构造成在槽轮上施加第二力,以便将槽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因此,当运载器通过该结构时,当运载器的夹具通过时,槽轮因此可以移开。然后,可以掌控槽轮与牵引缆索分离的时刻。有利地,在夹具接触槽轮之前分离槽轮。当运载器通过该结构时,夹具不再受到偏转槽轮的阻碍,并且无论其尺寸如何,都可以允许任何类型的夹具通过。根据又一个优点,牵引缆索可以弯曲成具有所有类型的竖向或水平曲率,这使得运载器可以通过左转和右转弯道。

运载器可以包括控制装置,其构造成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以便移动槽轮。

由此,有利于运载器在该结构内的通过和槽轮的移动之间的同步。

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装置构造成远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以便移动槽轮。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控制装置是触发器,其构造成在触发器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接触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包括致动器,其安装成能够在延伸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延伸位置,槽轮占据其第一位置,在缩回位置,槽轮占据其第二位置,致动器设置有辊子,并且触发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辊子抵靠第一导轨运行以将致动器移动到其缩回位置以便施加第二力,辊子抵靠第二导轨运行以将致动器移动到其延伸位置以便施加第一力。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包括致动器,其安装成能够在延伸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延伸位置,槽轮占据其第一位置,在缩回位置,槽轮占据其第二位置,致动器设置有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并且触发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辊子抵靠第一导轨运行以将致动器移动到其缩回位置以便施加第二力,第二辊子抵靠第二导轨运行以将致动器移动到其延伸位置以便施加第一力。

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可以包括偏压元件,其构造成使得槽轮能够占据第二位置,并且构造成在槽轮上施加第一力。

触发器可以包括:第一对置导轨,其与第一导轨形成用于第一辊子的导向部;第二对置导轨,其与第二导轨形成用于第二辊子的导向部;以及连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中间导轨,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包括保持器件,用于保持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压靠在中间导轨上。

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可以包括阻挡系统,其构造成占据:阻挡状态,从而为占据第一位置的相关联的槽轮上的牵引缆索提供刚性支撑;和释放状态,其中,阻挡系统能够移动以允许相关联的槽轮占据第二位置。

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致动装置包括主体,并且阻挡系统形成将槽轮连接到主体的肘节连接部。

因此,可以为牵引缆索提供刚性支撑,其在装备操作时确保缆索的运行。

根据一个优点,运载器包括滚动器件,并且该结构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构造成容纳滚动器件,使得运载器可以在导向结构上运行。

因此,当槽轮与该结构分离时,运载器可以相对于牵引缆索稳定。

所述至少一个槽轮可以安装成能够围绕竖向旋转轴线旋转。

这种构造使得运载器能够通过使牵引缆索水平转向来采用弯道。

装备可以包括沿着弯道在该结构上连续安装的多个槽轮,以便使牵引缆索在该结构的两端之间转向,并且包括分别与槽轮联接的多个致动装置。

附图说明

从以下仅出于非限制性示例目的给出并在附图中表示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其他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缆索运输装备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至5示意性地示出了控制装置和致动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装备的结构的俯视图,其中,运载器通过该结构;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致动装置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槽轮占据第一位置;和

-图8和9示意性地示出了图7的致动装置的两个正视图,其中,槽轮占据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通过缆索2的运输装备1的实施例。装备1包括空中牵引缆索2、至少一个运载器3、4,所述运载器设计成由缆索2牵引以运输人员或货物。装备1可以是任何类型,例如单缆索类型,如图1所示,或双缆索类型,具有固定或可拆卸的夹具,具有连续或往复的缆索。单缆索式装备包括单根缆索,其承载和牵引缆索,双缆索式装备包括至少一根牵引缆索和至少一根承载缆索。固定夹具式装备包括以永久方式附接到牵引缆索的运载器,可拆卸式装备包括以可移除方式附接到牵引缆索的运载器。连续缆索式装备包括在装备的两个终端站之间的闭环中运行的牵引缆索,并且运载器沿着牵引缆索以连续方式运行。往复式装备包括在两个终端站之间的同一轨道上进行向外和向内的行程的运载器。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连续缆索2的可拆卸的单缆索式装备1。装备1包括两个终端站5、6,用于装载/卸载运载器3、4中的人员。装备1还包括驱动终端5,其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滑轮7的马达,以便使牵引缆索2移动。装备1还包括返回终端6,其包括用于张紧牵引缆索2的返回滑轮8。运载器3、4进一步附接到牵引缆索2并保持在地平面之上,然后牵引缆索2被称为在空中,并且运输装备1是缆车。

每个运载器3、4包括舱室,其能够是设计成容纳乘客或设计成容纳货物的舱室,例如废品,并且装备是架空缆车类型。每个运载器3、4还可以包括椅子,特别是没有侧板的椅子,并且装备是升降椅类型。装备1的每个运载器3、4包括用于将运载器3、4附接到牵引缆索2的附接装置9。附接装置9可以是固定的或可拆卸的夹具类型。

装备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结构10,牵引缆索在所述结构中延伸。结构10是竖向结构,用于支撑牵引缆索2。结构10可以是线塔,即,位于两个终端站5、6之间的塔架。线塔可以用于牵引缆索的支撑、压缩或水平偏转。结构10也可以是位于终端站5、6或中间站中的内部支撑结构。在图1中示出了偏转结构10,也称为水平偏转塔架,用于提供装备1的弯道。示出了在由附图标记y1表示的方向上第一运载器3朝向返回终端6前进的示例,并且还示出了沿着相反方向y2运行的第二运载器4朝向驱动终端5前进的示例。

通常,结构10包括以可移动方式安装的至少一个槽轮11。槽轮是设置有用于接收牵引缆索2的凹槽的小轮。槽轮11安装成能够围绕主旋转轴线x旋转。主旋转轴线x可以是竖向的,即,槽轮11是水平偏转槽轮,并且其使得运载器能够采用左转或右转弯道。主旋转轴线x也可以是水平的,即,槽轮11是压缩或支撑槽轮,并且运载器可以向上或向下移动。优选地,结构10包括沿着弯道c1、c2在结构10上连续安装的多个槽轮11,以便使位于结构10的两端之间的缆索2根据弯道c1、c2偏转。例如,在图1中示出了十八个槽轮,并且这些槽轮11尤其被称为偏转槽轮,因为它们的主旋转轴线x是竖向的并且它们使得牵引缆索2能够在结构10内水平弯曲。曲率通过缆索2的偏转获得,所述偏转遵循槽轮11沿着弯道c1、c2的布置。此外,至少一个槽轮11安装成能够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槽轮11与牵引缆索2接触,如图2至5和7所示,在第二位置,槽轮11与牵引缆索2分离,如图8和9所示。“与牵引缆索2分离”的意思是槽轮10不与牵引缆索2接触。为了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槽轮11可以安装成能够沿着垂直于缆索2的纵向轴线的平移轴线平移。作为变型,槽轮11安装在臂上,所述臂安装成围绕另外的旋转轴线旋转,以便能够将槽轮1与缆索2分离。

为了能够将槽轮11移动到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装备1包括至少一个致动装置12,其联接到至少一个可移动地安装的相关联的槽轮11上。装备1优选地包括多个致动装置12,其分别联接到多个槽轮。换句话说,结构10的每个槽轮11与将槽轮11移动到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的致动装置12相关联。更具体地,每个致动装置12构造成在相关联的槽轮11上施加第一力以便将其移动到第一位置p1,并且在相关联的槽轮11上施加第二力以便将其移动到第二位置p2。

装备1的一般操作原理是当没有运载器通过结构10时,结构10的槽轮占据其第一位置p1。然后,当运载器4通过结构10时,与组13的槽轮11相关联的致动装置12在组13的槽轮11上施加第二力,以便将它们移动到它们的第二位置p2。以这种方式,在牵引缆索2和移动到其第二位置p2的槽轮11之间产生自由空间,这有利于夹具9在通过结构10时在槽轮11的位置处通过。当运载器4已经通过组13的槽轮11时,致动装置12在组13的槽轮11上施加第一力,以便将它们移动到它们的第一位置p1。因此,当运载器3、4通过结构10时,槽轮11可以与牵引缆索2分离。有利地,当运载器通过结构时,位于运载器3、4的夹具9的位置处的槽轮11被分离。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组14的槽轮最初处于第一位置p1,在第一位置,它们与牵引缆索2接触。尚未通过第一组14的槽轮11,因此它们的初始位置对应于第一个位置p1。第二组13对应于占据它们的第二位置p2的槽轮11,在第二位置,它们与缆索2分离。还示出了第三组15,对于所述第三组,在运载器4通过之后,槽轮11已经返回到它们的第一位置p1。

有利地,为了能够使槽轮11的移动与夹具9的通过同步,运载器3、4可以包括控制装置17、17a,其构造成控制至少一个致动装置12,以便移动相关联的槽轮11。

控制装置17、17a可以是不同类型,例如电子类型或机械类型。还可以设想,装备的站5、6设置有电子类型的控制装置17,其构造成当运载器通过结构10的槽轮11时执行致动装置12的远程控制。通常,致动装置12包括槽轮支撑臂19,相关联的槽轮11以能够围绕其主轴线x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槽轮支撑臂上。在图2中示出了控制装置17、17a是电子类型的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装备1包括用于移动臂并因此移动槽轮11的马达20。例如,电子控制装置17包括用于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接收器单元18的发送单元,所述接收器单元设计成检测所发送的信号,以控制致动装置12,使得致动装置在相关联的槽轮11上施加第一力或第二力以移动槽轮。槽轮11的移动方向由附图标记k表示。优选地,当运载器3接近结构10时,发送控制信号,然后在夹具9与槽轮11接触之前将槽轮11移动到其第二位置p2。在夹具9通过之后,发送单元发送称为关闭信号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到接收器单元18。接收器单元18然后可以控制致动装置12施加第一力以将相关联的槽轮11移动回到其与牵引缆索2接触的第一位置p1。作为变型,电子控制装置17包括射频标签,其可以由位于结构10上的射频收发器检测。在该变型中,当收发器检测到运载器4的标签时,收发器控制致动装置12将槽轮11移动到第二位置p2,当收发器不再检测到运载器4的标签时,即,当运载器的夹具9已经通过结构10的槽轮11时,收发器控制致动装置12将槽轮11移动到第一位置p1。

在图3至5中,示出了其他实施例,其中,控制装置17、17a是机械类型。通常,当控制装置17、17a是机械类型时,它是触发器17a,其构造成在触发器17a与致动装置12接触时控制致动装置12。这种机械类型的控制装置17a增强夹具9的通过和槽轮11与牵引缆索2的分离运动之间的同步。致动装置12包括可动的槽轮支撑臂19和也安装成能够在延伸位置d1和缩回位置r1之间移动的致动器21,延伸位置如图3至5和7所示,其中,槽轮11占据其第一位置p1,缩回位置如图8和9所示,其中,槽轮11占据其第二位置p2。致动器21还包括第一辊子22和第二辊子23,分别称为入口辊子和出口辊子。入口辊子22是当运载器通过结构10时与触发器17a接触的第一辊子,并且出口辊子23是与触发器17a接触以将槽轮11移动回到第一位置p1的最后一个辊子。作为变型,致动器21包括单个辊子22,如图5所示。两个辊子22、23使得运载器3、4的触发器17a的长度能够被减小。触发器17a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轨24、24a,第一辊子22抵靠第一导轨运行以将致动器21移动到其缩回位置r1,以便施加第二力以将槽轮11移动到其第二位置p2。触发器17a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轨25、25a,第二辊子23抵靠第二导轨运行以将致动器21移动到其延伸位置d1,以便施加第一力以将槽轮11移动到其第一位置p1。在图3至5中,运载器3包括两个第一导轨24、24a,特别是位于夹具9的各侧的左侧第一导轨24和右侧第一导轨24a。运载器3还包括两个第二导轨25、25a,为也位于夹具9的各侧的左侧第二导轨25和右侧第二导轨25a。导轨24、24a和25、25a可以相对于夹具9以对称方式定位,以便能够采用右转和左转弯道,并且在牵引缆索2的两个运行方向y1、y2上运行。此外,第一导轨24、24a优选地是两个弯曲的导轨,特别是在运载器3的外侧方向上凹入,以使第一辊子22并且因此致动器21移动到缩回位置r1。第二导轨25、25a也是两个弯曲的导轨,特别是在运载器3的外侧方向上凹入,以使得第二辊子23并且因此致动器21能够返回到延伸位置d1。

在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左侧第一和第二导轨24、25是连续的并形成单个轨,标记为左侧导轨。左侧导轨24、25然后包括连接左侧第一和第二导轨24、25的中间导轨ri。当导轨24、24a和25、25a以对称方式定位时,右侧第一和第二导轨24a、25a也是连续的并形成单个轨,标记为右侧导轨。右侧导轨24a、25a然后包括连接右侧第一和第二导轨24a、25a的中间导轨ria。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辊子22、23可以抵靠中间导轨ri、ria运行。

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致动装置12还包括偏压元件26,其构造成保持第二辊子23压靠在第二导轨25a上。偏压元件26构造成使得相关联的槽轮11能够占据第二位置p2并且在槽轮11上施加第一力以将其移动回到第一位置p1。保持按压使得第二辊子23能够遵循第二导轨25、25a的弯曲形状并且在夹具9通过之后使致动器21移动回到其延伸位置d1。偏压元件26可以是弹性构件,诸如弹簧,或是马达器件,例如电动、气动、液压或内燃马达。

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触发器17a包括:至少第一对置导轨cr1、cr1a,其与第一导轨24、24a形成用于第一辊子22的导向部;以及至少第二对置导轨cr2、cr2a,其与第二导轨25、25a形成用于第二辊子23的导向部。在该实施例中,致动装置12包括保持器件26a,其构造成保持第一辊子22和第二辊子23压靠在中间导轨ri、ria上。在这种构造中,当运载器3通过结构10时,运载器3沿着方向y1移动。第一辊子22进入由第一导轨24a和第一对置导轨cr1a形成的导向部,并且致动器21移动到其缩回位置r1。因此,槽轮11移动到其第二位置p2。然后,第一辊子23离开导向部,并且第一辊子22和第二辊子23通过借助于保持器件26a保持压靠在中间导轨ria上而遵循中间导轨ria。只要第二辊子23压靠在中间导轨ria上,第一辊子22就在由第二对置导轨cr2a和第二导轨25a形成的第二导向部的入口前方通过,而不进入第二导向部。然后,第二辊子23进入第二导向部,并且第二导向部将致动器21移动到其延伸位置d1,这使槽轮11移动回到其第一位置p1。可以注意到,保持器件26a与先前描述的偏压元件26不同。实际上,保持器件26a仅提供将辊子22、23保持压靠在中间导轨ri、ria上的强度,并且是第二导向部提供将致动器21移动回到延伸位置d1的强度。相反,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是偏压元件26提供将致动器21移动回到延伸位置d1的强度。因此,可以使用这样的保持器件26a,其构造成提供比由偏压元件26提供的偏压力更低的保持力。

在图5中示出了第一导轨24、24a与第二导轨25、25a不连续的实施例。优选地,致动装置12包括单个辊子22。在该实施例中,不需要致动装置12包括偏压元件26。在这种情况下,触发器17a包括第二导轨25、25a,其使得致动器21能够移动回到延伸位置d1。第二导轨25、25a与第一导轨24、24a间隔开,并且产生的间隔允许辊子22通过,所述辊子将遵循第二导轨25、25a的内曲率,使得致动器21返回到其延伸位置d1。

在图6中,示出了装备1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控制装置17、17a也是机械类型。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运载器3包括滚动器件27,并且结构10包括导向结构28,其构造成接收滚动器件27,使得运载器3可以在导向结构28上运行。具体地,导向结构沿着牵引缆索2的曲率c2延伸。在图6中,位于另外两个槽轮11中间的槽轮11处于其第二位置p2。相关联的致动装置12的辊子22、23压靠在运载器3、4的触发器17a上运行。其他槽轮11处于它们的第一位置p1。当槽轮11移动到它们的第二位置p2时,导向结构28使得运载器3的夹具9能够保持牵引缆索2。

在图7至9中,示出了装备1的变型,其中,控制装置17、17a也是机械类型。致动装置12包括主体29和阻挡系统30。阻挡系统30构造成占据:阻挡状态,从而为占据第一位置p1的相关联的槽轮11上的牵引缆索2提供刚性支撑;和释放状态,其中,阻挡系统30能够移动以允许相关联的槽轮11占据第二位置p2。更具体地,在阻挡状态下,阻挡系统30将槽轮11阻挡在第一位置p1,以便提供刚性支撑。例如,阻挡系统30形成将槽轮11连接到主体29的肘节连接部。肘节连接部包括两个铰接杆,使得通过在铰接杆上施加两个不同的力而能够从一个状态移动到另一个状态。这种阻挡系统30与弹性系统不同。实际上,弹性系统提供倾向于在部件移动之后将部件偏压到其初始位置的偏压力。对于弹性系统,提供单个力来折叠、拉伸、压缩或扭转弹性部件,并且是弹性部件提供偏压力。相反,在阻挡系统30的情况下,是致动装置12提供两个力来阻挡或释放阻挡系统30。

根据图7至9所示的变型,主体29安装成固定在结构10上。致动装置12包括:可动的槽轮支撑臂19;致动器21,其安装成能够在延伸位置d1和缩回位置r1之间移动;和杠杆31,其通过分别为t1、t2的两个枢转连杆连接阻挡系统30和致动器21。致动器21包括第一辊子22和第二辊子23,并且通过枢转连杆t3安装在主体29上。槽轮支撑臂19安装成在形成于致动装置12的主体29中的壳体32内滑动。因此,槽轮支撑臂19可以占据阻挡位置和释放位置,并且反之亦然,在阻挡位置,槽轮11占据其第一位置p1,在释放位置,槽轮11与牵引缆索2分离并且槽轮11可以占据其第二位置p2。阻挡系统30优选地包括两个铰接杆34、35。第一杆34通过第一枢转连杆v1安装在槽轮支撑臂19的一部分上,并且通过第二枢转连杆v2安装在第二杆35上。第二杆35本身通过第三枢转连杆v3安装在致动装置12的主体29上。特别地,第一杆34包括穿过第一枢转连杆v1和第二枢转连杆v2的第一轴线a1,第二杆35包括穿过第二枢转连杆v2和第三枢转连杆v3的第二轴线a2。当阻挡系统30占据其阻挡状态时,如图7所示,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形成第一角度,并且杆34、35被阻挡成抵靠在止挡上。这种构造使得能够为槽轮11上的牵引缆索2提供刚性支撑。当阻挡系统34占据其释放状态时,如图8和9所示,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形成不同于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并且杆34、35是可移动的。在这种构造中,槽轮支撑臂19可以在壳体32中滑动,并且槽轮11可以占据其第二位置p2。通过经过第一轴线a1和第二轴线a2相对准的对准点,实现从一个状态变换到另一个状态,换句话说,实现阻挡系统30的释放。通过牵引缆索2的弹性允许经过对准点。

在图7中,示出了槽轮11占据其第一位置p1,即,与牵引缆索2接触的位置。在这种构造中,阻挡系统30处于其阻挡状态。在图8中,示出了运载器3、4在其通过结构10的时刻。此外,运载器3、4的触发器17a与致动装置12接触以控制槽轮11移动到其第二位置p2。阻挡系统30处于初始释放状态,其中,槽轮11与牵引缆索2分离并且杆34、35已经经过对准点。还称槽轮11占据第二初始位置p2。在图9中,示出了运载器3、4已经通过结构10,并且致动器21处于其缩回位置r1。当阻挡系统30处于初始释放状态时,杆34、35是可移动的,并且触发器17a可以移动第一辊子22,使其与牵引缆索2分离,这具有将致动器21分离到其缩回位置r1的效果。通过移动致动器21,致动器传递由触发器17a产生的第二力,以移动杆34、35并将槽轮支撑件19移动到抵靠端部止挡的释放位置。释放的端部止挡位置对应于槽轮支撑臂19压靠在设置在对准装置12的主体29上的止挡33的位置。当槽轮支撑件19到达其释放的端部止挡位置时,槽轮11占据与牵引缆索2最远分离的位置,也称为第二端部止挡位置p2。

换句话说,当第一导轨24、24a与第一辊子22接触时,第一辊子22压靠在第一导轨24上并且遵循第一导轨24的弯曲形状,这使得第一辊子22能够通过其与牵引缆索2的分离而偏移。当第一辊子22偏移时,致动器21和杠杆31移动第二杆35以释放阻挡系统30。更具体地,当释放发生时,槽轮11在与致动器2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在牵引缆索2上施加力,并且特别是由于牵引缆索2的弹性,允许阻挡系统30的释放。在夹具9通过之后,致动装置12的第二辊子23再次占据其初始位置,这具有将槽轮11移动回到其第一位置p1的效果。致动装置12优选地包括保持器件26a,其例如是将槽轮支撑臂19与致动装置12的主体29连接的弹簧。保持器件26a允许槽轮支撑臂19在壳体32中滑动,并且产生将致动器21的辊子22、23保持压靠在中间导轨ri、ria上的强度。可以注意到,当槽轮11占据其第一位置p1时,保持器件26a不参与牵引缆索2抵靠槽轮11的按压。在该第一位置p1中,保持器件26a不在槽轮11上施加任何力,因为肘节连接部提供刚性支撑。

前面刚刚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中缆索运输装备,其使得任何类型的夹具能够通过结构。装备特别适用于具有横向或竖向空间占用的夹具。此外,这种装备使得运载器能够采用左转或右转弯道,这提供了在具有大密度障碍物的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中制造装备的可能性。此外,规避了实施中间站以转移从牵引缆索拆卸的运载器的需要,所述中间站是庞大的并且使装备的组装复杂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