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体列车的起复救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1568发布日期:2019-01-05 08:46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用于连体列车的起复救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铁路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连体列车的起复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的起复救援是针对列车出现脱轨事故后对列车进行顶升复轨的救援作业。传统的起复救援方法是在列车的弹簧箱下方设置起复救援装置(包括液压缸、横移车等),以对脱轨列车进行顶升复轨。但是由于该方法采用单缸起复,其对于连体列车(即车厢之间的连接器无法脱开的列车),尤其是吨位较大的满载连体列车,由于顶升压力过高,顶升处容易出现应力变形,甚至还会出现油管突发爆裂的情况,从而导致救援失败;而且由于顶升支点不足,对于严重倾斜的列车以及大范围脱轨的事故列车无法实施救援;此外,由于液压缸设置于弹簧箱下方,导致横移车可移动范围有限,对于线路复杂情况下严重脱轨的事故车辆无法做到一次性复轨移动到位。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救援方法,以解决传统救援方法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体列车的起复救援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连体列车,尤其是满载连体列车实施救援的问题,实现对连体列车的快速起复救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体列车的起复救援方法,所述连体列车包括多节车厢,每节所述车厢的两侧分别具有下侧梁,所述方法采用起复救援设备进行起复救援,所述起复救援设备包括多个起复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连体列车的第一节车厢前端的两个所述下侧梁下方分别设置所述起复装置,通过同步操作两个所述起复装置使所述第一节车厢的前端起升复位;

s2、在所述第一节车厢后端的两个所述下侧梁下方以及所述连体列车的第二节车厢前端的两个所述下侧梁下方分别设置所述起复装置,通过同步操作四个所述起复装置使所述第一节车厢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节车厢的前端同时起升复位;

s3、采用步骤s2所述的方法依次将所述第二节车厢的后端至所述连体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的前端起升复位;

s4、在所述最后一节车厢后端的两个所述下侧梁下方分别设置所述起复装置,通过同步操作两个所述起复装置使所述最后一节车厢的后端起升复位。

优选地,所述起复装置包括用于升降所述车厢的升降缸以及位于所述升降缸下方的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缸在垂直于钢轨的延伸方向上水平移动的横移车;

所述起复救援设备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多个所述升降缸和多个所述横移车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在操作所述起复装置时,先控制多个所述升降缸以使其活塞杆的顶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下侧梁的底面,然后控制多个所述活塞杆同步位移以使所述车厢到达预定高度,再控制多个所述横移车同步位移以使所述车厢位于所述钢轨的正上方,最后控制多个所述活塞杆同步位移以使所述车厢落轨复位。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使所述车厢到达预定高度之前,通过单独控制各个所述升降缸使所述车厢找平。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机构上设置用于限定所述升降缸的顶升压力的找平压力值,当多个所述升降缸的顶升压力均达到所述找平压力值时,所述车厢找平。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横移车的下方设置用于引导所述横移车移动的横移梁,并使所述横移梁沿垂直于所述钢轨的延伸方向水平延伸。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横移梁上设置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下侧梁的底面与所述横移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单独控制多个所述活塞杆的位移,从而使所述车厢找平。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横移车沿所述横移梁以预定的步幅移动到位。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横移梁的一端搭设在所述钢轨上方,并在所述横移梁的另一端的下方垫设垫梁,以使所述横移梁保持在水平状态。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控制机构与遥控器通讯,以远程控制所述起复装置。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车厢落轨复位前,通过推轮器将所述连体列车的转向架推正;和/或

所述方法包括在起复所述连体列车前,通过锁具将所述连体列车的车轮锁紧于所述车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起复救援方法能够对连体列车,尤其是满载的连体立车实施快速起复救援,有效节省救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确保铁路运输工作的安全高效稳定。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起复救援设备起复连体列车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体列车11车厢

111下侧梁12配重箱

13弹簧箱14车轮

20起复装置21升降缸

211活塞杆22横移车

23横移梁231凹槽

24垫梁30钢轨

31轨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安装使用状态下的上、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体列车的起复救援方法,所述连体列车10包括多节车厢11,每节所述车厢11的两侧分别具有下侧梁111,所述方法采用起复救援设备进行起复救援,所述起复救援设备包括多个起复装置20,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连体列车10的第一节车厢前端的两个所述下侧梁111下方分别设置所述起复装置20,通过同步操作两个所述起复装置20使所述第一节车厢的前端起升复位;

s2、在所述第一节车厢后端的两个所述下侧梁111下方以及所述连体列车10的第二节车厢前端的两个所述下侧梁111下方分别设置所述起复装置20,通过同步操作四个所述起复装置20使所述第一节车厢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节车厢的前端同时起升复位;

s3、采用步骤s2所述的方法依次将所述第二节车厢的后端至所述连体列车10的最后一节车厢的前端起升复位;

s4、在所述最后一节车厢后端的两个所述下侧梁111下方分别设置所述起复装置20,通过同步操作两个所述起复装置20使所述最后一节车厢的后端起升复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起复救援方法能够对连体列车,尤其是满载的连体立车实施快速起复救援,有效节省救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确保铁路运输工作的安全高效稳定。而且,通过分别在两个下侧梁111下方设置起复装置20,可有效避免起复时车厢11倾斜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车厢的前端和后端可以是沿连体列车10的移动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也可以是沿与连体列车10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前端和后端,这取决于从连体列车10的哪一端开始起复。例如图1中所示的,连体列车10的左侧可以为前端,右侧可以为后端。另外,起复装置20的具体安装位置,可参考图1-图3所示,将起复装置20安装于车厢11下方的车轮14和配重箱12之间,这样,横移车22(将在后面介绍)的移动将不会受到干扰。

应当理解的是,当连体列车10包括两节车厢11时,可先将第一节车厢的前端起升复位,然后将第一节车厢的后端以及第二节车厢的前端同时起升复位,最后将第二节车厢的后端起升复位即可。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起复装置20包括用于升降所述车厢11的升降缸21以及位于所述升降缸21下方的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缸21在垂直于钢轨30的延伸方向上水平移动的横移车22。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车厢1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移动。此外,所述起复救援设备可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多个所述升降缸21和多个所述横移车22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可对每个升降缸21进行单独控制,也可对多个升降缸21进行同步控制;可对每个横移车22进行单独控制,也可对多个横移车22进行同步控制。而且,所述控制机构可以直接控制升降缸21和横移车22,也可通过其他机构对升降缸21和横移车22进行间接控制。例如所述控制机构可发出指令给供油操作阀,通过操作阀的供油量来控制升降缸21(将在后文作进一步介绍)。

基于上述起复救援设备,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操作所述起复装置20时(此处应当理解为在上述步骤s1-s4的每个步骤中),先控制多个所述升降缸21以使其活塞杆211的顶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下侧梁111的底面,然后控制多个所述活塞杆211同步位移以使所述车厢11到达预定高度(可以是便于复位的任意高度),再控制多个所述横移车22同步位移以使所述车厢11位于所述钢轨30的正上方,最后控制多个所述活塞杆211同步位移以使所述车厢11落轨复位。上述方法适用于在脱轨后仍保持水平状态的连体列车10。

对于在脱轨后呈倾斜状态的连体列车10,所述方法可包括:在使所述车厢11到达预定高度之前,通过单独控制各个所述升降缸21使所述车厢11找平。

对于车厢11的找平,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机构上设置用于限定所述升降缸21的顶升压力的找平压力值,当多个所述升降缸21的顶升压力均达到所述找平压力值时,所述车厢11找平。

此外,为了实现对横移车22的移动方向的引导,同时保证横移车22平稳地移动,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横移车22的下方设置用于引导所述横移车22移动的横移梁23,并使所述横移梁23沿垂直于所述钢轨30的延伸方向水平延伸。

基于上述方案,还可采用另一种实施方式来实现车厢11的找平,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横移梁23上设置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下侧梁111的底面与所述横移梁2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单独控制多个所述活塞杆211的位移,从而使所述车厢11找平。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便于对车厢11后续的在水平状态下顶升和横移的复轨动作进行控制,当车厢11找平后,可将位移信号置零。

本发明中,为了便于对横移车22的移动作进一步控制,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横移车22沿所述横移梁23以预定的步幅移动到位。具体地,例如可在横移梁23的上表面设置沿横移梁2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凹槽231(参见图2),凹槽231之间的间隔决定横移车22的移动步幅。

本发明中,为了保证横移车22的水平移动,需要使横移梁23保持在水平状态,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使所述横移梁23的一端搭设在所述钢轨30上方,并在所述横移梁23的另一端的下方垫设垫梁24(参见图3和图4)。其中,垫梁24的厚度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决定。在实际安装时,例如图4所示,可将垫梁24放置于轨枕31上。

为了实现对起复装置20的远程控制,所述方法可包括将所述控制机构与遥控器通讯。这样,在所述起复救援设备一次安装到位后,救援人员可以远离事故车辆,通过所述遥控器对车辆的复轨姿态作出调整。

此外,由于车辆在脱轨后,其车轮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移,因此,本发明的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所述车厢11落轨复位前,通过推轮器将所述连体列车10的转向架推正。

由于在连体列车中,车轮14一般通过弹簧箱13与车厢11连接,而在起复救援时,需要将车厢11与车轮14一起升起,因此,为了避免将车厢11顶升至预定高度时,车轮14还未离地或者未达到复轨高度,所述方法可包括在起复所述连体列车10前,通过锁具将所述连体列车10的车轮14锁紧于所述车厢11,从而保证在起复过程中车厢11与车轮14同步移动。

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起复救援设备,所述起复救援设备可包括多个起复装置20、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推轮器、所述锁具以及所述遥控器。其中,每个起复装置20可包括升降缸21、横移车22、横移梁23、垫梁24以及所述位移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另外,所述起复救援设备还可包括发电机、液压泵站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机构可以是控制柜,发电机可用于为控制柜供电,控制柜可通过传输线缆与液压泵站连接以控制液压泵站,液压泵站上可设置有多个供油操作阀,控制柜可单独或同步控制多个供油操作阀,升降缸21和横移车22可分别通过油管与供油操作阀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位移信号可由无线信号传输装置传输给控制柜,控制柜可经过plc运算,向液压泵站发出指令,通过控制供油操作阀的供油量来控制升降缸21(例如为液压缸)和横移车22运行。

通过利用本发明的上述起复救援方法,能够对连体列车,尤其是满载连体列车进行快速复轨,还能够对大范围的脱线事故车辆进行一次性复轨到位,另外还能够对c70、c80、km98等重车辆满载列车脱线事故进行救援复轨作业。此外,在起复救援过程中,当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复轨后,可将用于其的两个起复装置20移动至第一节车厢的后端进行重复使用,因此,对于包括多节车厢11的连体列车10,总共只需四个起复装置20即可完成整车的复轨作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