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吊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6516发布日期:2018-08-21 18:20阅读:10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索道吊椅。



背景技术:

目前,索道吊椅主要包括两人座吊椅和四人座吊椅,乘坐八人的大都采用吊厢,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六人吊椅能够有效增加运量,减少运行成本,但现有六人吊椅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致使无法大量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索道吊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保证运行安全。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技术方案:

一种索道吊椅,包括吊杆,其特征在于:吊杆下方接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下方接吊椅框架;吊椅框架内设有座椅板、座椅靠背板,座椅板、座椅靠背板均与吊椅框架连接;

吊椅框架呈门形,由第二横梁、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组成,整体呈一体,第二横梁位于上部,左支撑杆、右支撑杆位于第二横梁的下方,且对称设置于左、右两侧;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具有折弯;

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底端接护栏,护栏呈U形,护栏由第三横梁、左连杆、右连杆组成,整体呈一体,第三横梁位于下方,左连杆、右连杆的上端分别接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下端。

进一步地,第一横梁通过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与吊椅框架的第二横梁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横梁设有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位于第一横梁的两端部,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对称设置,第一减震器竖向设置于第一定位套内,第一减震器的顶部接第二横梁,第一减震器的底部接第一定位套;第二减震器竖向设置于第二定位套内,第二减震器的顶部接第二横梁,第二减震器的底部接第二定位套。

进一步地,吊杆底部与第一横梁中部通过销轴连接;第一横梁中部还设有第三减震器,第三减震器与第一横梁中部固定,第三减震器竖向设置,第三减震器的底部位于吊杆尾端的上方,并与吊杆尾端相接。

进一步地,设有第四横梁,第四横梁两端分别与座椅框架的左支撑杆、右支撑杆连接固定;座椅板位于第四横梁的上方,座椅板前端设有折边外沿,折边外沿位于第四横梁的外侧。

进一步地,护栏的第三横梁下方接脚蹬。

进一步地,设有外罩,外罩的两端与座椅靠背板的两端铰接,外罩可相对座椅靠背板转动;外罩放下时,座椅板、座椅靠背板位于外罩的内侧。

进一步地,设有扶手,扶手与座椅靠背板的两端铰接,扶手可相对座椅靠背板转动;扶手位于外罩的内侧。

进一步地,座椅板为6人座椅板;相应地,护栏的第三横梁接有3个脚蹬。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吊杆下方接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下方接吊椅框架;吊椅框架内设有座椅板、座椅靠背板,座椅板、座椅靠背板均与吊椅框架连接;吊椅框架呈门形,由第二横梁、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组成,整体呈一体,第二横梁位于上部,左支撑杆、右支撑杆位于第二横梁的下方,且对称设置于左、右两侧;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具有折弯;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底端接护栏,护栏呈U形,护栏由第三横梁、左连杆、右连杆组成,整体呈一体,第三横梁位于下方,左连杆、右连杆的上端分别接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下端。本实用新型整体上由吊杆、第一横梁、吊椅框架、护栏、座椅板、座椅靠背板组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保证运行安全。

本实用新型第一横梁通过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与吊椅框架的第二横梁固定;本实用新型第一横梁设有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位于第一横梁的两端部,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对称设置,第一减震器竖向设置于第一定位套内,第一减震器的顶部接第二横梁,第一减震器的底部接第一定位套;第二减震器竖向设置于第二定位套内,第二减震器的顶部接第二横梁,第二减震器的底部接第二定位套。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实现第一横梁与吊椅框架连接,进一步保证索道吊椅的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吊杆底部与第一横梁中部通过销轴连接;第一横梁中部还设有第三减震器,第三减震器与第一横梁中部固定,第三减震器竖向设置,第三减震器的底部位于吊杆尾端的上方,并与吊杆尾端相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减震器实现吊杆与第一横梁的连接,进一步保证索道吊椅的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设有第四横梁,第四横梁两端分别与座椅框架的左支撑杆、右支撑杆连接固定;座椅板位于第四横梁的上方,座椅板前端设有折边外沿,折边外沿位于第四横梁的外侧,进一步保证座椅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护栏的第三横梁下方接脚蹬;设有外罩,外罩的两端与座椅靠背板的两端铰接,外罩可相对座椅靠背板转动;外罩放下时,座椅板、座椅靠背板位于外罩的内侧;设有扶手,扶手与座椅靠背板的两端铰接,扶手可相对座椅靠背板转动;扶手位于外罩的内侧,进一步保证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座椅板为6人座椅板;相应地,护栏的第三横梁接有3个脚蹬,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6人吊椅能够有效增加运量,减少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A—A剖视图;

图3为C-C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吊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护栏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护栏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吊杆1下方接第一横梁2,第一横梁2下方接吊椅框架3;如图1、图6所示,吊椅框架3内设有座椅板5、座椅靠背板4,座椅板5、座椅靠背板4均与吊椅框架3连接。

如图7所示,吊椅框架呈门形,由第二横梁31、左支撑杆32、右支撑杆33组成,整体呈一体,第二横梁31位于上部,左支撑杆32、右支撑杆33位于第二横梁31的下方,且对称设置于左、右两侧;左支撑杆32、右支撑杆33具有折弯。

如图1、图8、图9所示,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底端接护栏,护栏呈U形,护栏由第三横梁61、左连杆62、右连杆63组成,整体呈一体,第三横梁61位于下方,左连杆62、右连杆63的上端分别接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的下端。护栏的第三横梁61下方接脚蹬9。

如图1所示,第一横梁设有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位于第一横梁的两端部,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对称设置。如图3、图10所示,第一减震器12竖向设置于第一定位套10内,第一减震器12的顶部接第二横梁31,第一减震器12的底部接第一定位套10。第一定位套10与第一横梁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3。与第一减震器安装结构相同,第二减震器竖向设置于第二定位套11内,第二减震器的顶部接第二横梁,第二减震器的底部接第二定位套11。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的工作部位为圆柱形橡胶块。

如图1、图2所示,吊杆1底部与第一横梁中部通过销轴14连接,吊杆底部下方接有减震弹簧15。如图1、图11所示,第一横梁中部还设有第三减震器16,第三减震器16与第一横梁中部固定,第三减震器16竖向设置,第三减震器16的底部位于吊杆尾端的上方,并与吊杆尾端相接。第三减震器的工作部位为框体内设置的橡胶块。

如图4所示(图中隐藏座椅板、外罩),设有第四横梁17,第四横梁17两端分别与座椅框架的左支撑杆、右支撑杆连接固定。如图1所示,座椅板5位于第四横梁的上方,座椅板前端设有折边外沿,折边外沿位于第四横梁的外侧。

如图1、图5所示,设有外罩7,外罩7的两端与座椅靠背板的两端铰接,外罩7可相对座椅靠背板转动,外罩7为玻璃外罩;外罩7放下时,座椅板、座椅靠背板位于外罩的内侧。设有扶手8,扶手8与座椅靠背板的两端铰接,扶手8可相对座椅靠背板转动;扶手8位于外罩7的内侧。实施时,座椅板为6人座椅板;相应地,护栏的第三横梁接有3个脚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