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台雷达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387发布日期:2019-03-27 11:0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站台雷达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站台雷达监控系统,具体为雷达监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轨道站台是乘客上下车辆的地方,人员流动性很大,当列车快到站台时,必须进行减速处理,减速后的速度和开始减速的距离都有严格的规定,防止因有突发状况而导致列车不能及时刹车造成事故,现有的大多数是通过警示标志或自身经验来进行适当减速,前者驾驶员在驾驶列车的同时还要注意警示标志,容易分心,造成事故的发生,后者防范安全意识较低,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来执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站台雷达监控系统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雷达监控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站台雷达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车牌号识别一体机、雷达和摄像头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列车和播报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列车内设有提示器,所述提示器与列车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监控端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位于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上呈左右对称设有雷达,右侧所述雷达的下方设有车牌号识别一体机,所述支撑杆的左边设有站牌,所述站牌上呈左右对称设有摄像头和播报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信息传输模块。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通过G网络与列车内的提示器进行信息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设有雷达监测系统,可通过雷达监测系统测得车辆运动情况和周围人流分布情况,根据测得的数据做出相应的提示和播报工作,让站内人员和驾驶者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牌号识别一体机、2雷达、3摄像头、4监控端、5播报器、6提示器、7列车、8控制器、9站牌、1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站台雷达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的输入端分别与车牌号识别一体机1、雷达2和摄像头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8的输出端与列车7和播报器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列车7内设有提示器6,所述提示器6与列车7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8与监控端4电性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8位于支撑杆10上,所述支撑杆10上呈左右对称设有雷达2,右侧所述雷达2的下方设有车牌号识别一体机1,所述支撑杆10的左边设有站牌9,所述站牌9上呈左右对称设有摄像头3和播报器5。

其中,所述控制器8内设有处理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库模块和信息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器8通过4G网络与列车7内的提示器6进行信息传输。

工作原理:本系统设有两个雷达2,雷达2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天线发射出去,当电磁能量遇到目标时会被反射回去,由天线获取,再经过内部的信号处理机处理,就可测得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等,支撑杆10左侧壁设有的雷达2主要是用来监测列车站牌的人流分布情况,支撑杆10右侧壁设有的雷达2主要是用来测量列车7的距离和行驶速度的,通过雷达2将列车7的距离、行驶速度和站牌人流量的分布,通过车牌号识别一体机1识别列车7的车牌号,将数据传送给控制器8,由控制器8内的处理模块处理,数据库模块内设有一些列车驾驶速度、减速距离、人员站位距离和与列车7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当规定驾驶速度和减速距离不达标时,处理模块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将提示信息发送到该车牌号的列车7上,由提示器6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当人员分布散乱,且不在固定区域时,控制器8通过提示器6提醒驾驶员前方人员情况,驾驶员可适当调整速度,控制器8控制播报器5进行警示播报,通过车牌识别一体1和雷达2的配合测得列车7将要到站时,控制器8会通过播报器5对站内人员进行将要到站的列车7的车辆信息进行报备,提醒人员做好上车准备,通过摄像头3了解站牌人员活动情况,控制器8会将摄像头3的摄像视频和雷达2测量的信息发送到监控端4,可实现远程监控,支撑杆10可设置减速地段上,如果支撑杆10与站牌9相距过远,可将检测人流分布的雷达2设置在站牌9旁,本系统结构简单,有益于驾驶员和乘坐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减小事故率,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