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能下降上下客的公交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802发布日期:2019-06-26 01:14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能下降上下客的公交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能下降上下客的公交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论是汽车的拥有量还是出门旅行的频率都在显著的增加。这就给道路交通,特别是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拥堵现象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已想了很多方法。比如,立交、平面高架,轻轨、地铁等,还有近期开始升温的悬挂在轨道梁上的空中公交系列(也叫:空列或是空中巴士等)但因车站都建在高处或是地下,不但建造和运营成本高,最主要是上下客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能下降上下客的公交车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能下降上下客的公交车系统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能下降上下客的公交车系统,包括轨道梁、多根用于支撑轨道梁的立柱、公交车车厢、行驶装置、硬性伸缩管,所述行驶装置设置于轨道梁上且可在轨道梁上行驶,所述行驶装置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总成,所述底盘总成底部通过硬性伸缩管连接公交车车厢,所述硬性伸缩管包括外管、中管、内管,所述中管设置于外管内,所述内管设置于中管内,所述底盘总成内设置电机、齿轮箱,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变速箱,所述变速箱通过传动轴与齿轮箱传动链接,所述齿轮箱输出端设置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上设置链条并与链条活动链接,链条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管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外管内部顶端。

所述外管与中管之间、内管与中管之间均设置多个滚轮,以减少磨损,使各管的伸缩更为流畅。由于滚轮带超强弹性,使得各伸缩管的配合紧密,使得车厢在上下过程中更加平稳。

所述底盘总成内设置两个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与链条链接。

所述链条上设置重轮,所述重轮位于内管内部。

还包括设置于地面的站台,所述站台呈梯形,两侧斜边为阶梯,站台顶面的两边设置进站刷卡台和出站刷卡台。

所述行驶装置由动力组件、与动力组件连接的行驶轮组成。

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制动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套系统让城市空中轨道交通更方便实用;综合了现在城市各种公共交通的各自优特点,解决了轨道交通上下客困难和遇紧急情况难以逃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公交车车厢停靠在站台上方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公交车车厢下降至与站台平齐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公交车车厢在遇紧急情况时下降至地面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车辆底盘总成和升降机构平面图;

图5为本方案行驶装置、硬性伸缩管、底盘总成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的一种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能下降上下客的公交车系统,包括轨道梁2、多根用于支撑轨道梁的立柱1、公交车车厢4、行驶装置10、硬性伸缩管5,所述行驶装置10设置于轨道梁2上且可在轨道梁2上行驶,所述行驶装置10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总成3,所述底盘总成3底部通过硬性伸缩管5连接公交车车厢4,所述硬性伸缩管5包括外管20、中管21、内管22,所述中管21设置于外管20内,所述内管22设置于中管21内,所述底盘总成3内设置电机17、齿轮箱14,所述电机17输出轴连接变速箱25,所述变速箱25通过传动轴15与齿轮箱14传动链接,所述齿轮箱14输出端设置主动链轮24,所述主动链轮24上设置链条13并与链条13活动链接,链条13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管22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外管20内部顶端。

作为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外管20与中管21之间、内管22与中管21之间均设置多个滚轮19。

作为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底盘总成3内设置两个从动链轮12,所述从动链轮12与链条13链接。

作为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链条13上设置重轮23,所述重轮23位于内管22内部。

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设置于地面7的站台6,所述站台6呈梯形,两侧斜边为阶梯,站台6顶面的两边设置进站刷卡台8和出站刷卡台9。

作为优选的,所述行驶装置10由动力组件、与动力组件连接的行驶轮组成。

作为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传动轴15上设置有制动盘16。

作为优选的,所述站台上设置雨棚与座椅。

其中,链条总长约7米,随着链条双回线与单线的变化,链条的长度也会跟着变,也就是单线变双线就会缩短,反之伸长。重轮(23)是活动的,用于把链条压垂直,它会随着内管22的下降而上移,反之会随着内管上升而下移。

在本方案所设置的各机构作用下,悬挂在轨道梁上行驶,当行驶到站台上方停下,电机17转动,通过变速箱25、传动轴15带动齿轮箱14旋转,齿轮箱14带动主动链轮24旋转,公交车车厢4下降至站台面,车门向两侧打开,乘客上下车,待乘客上车后,关闭车门,电机17反向转动,公交车车厢4上升,升到特定位置后前行。电机17数量为2个,目的是做备份,两个电动机轮流工作。

实施例2

也可在距站台一定距离时,公交车车厢4就可开始下降,等行驶到站台时,早已下降至与站台平齐。同理待乘车上车后,车辆可先启动加速车辆再上升。也可同时进行,这样可以节省一定的时间。

实施例3

所述立柱1约10米高,轨道梁2长15-50米,公交车车厢4整体高约3.2米,长10米,宽2.2米。公交车车厢4最下方距离地面5.2米,距站台面2.7米,站台高2.5米。

实施例4

在电机17的作用下,通过传动机构和链条等动作使硬性伸缩管作上下伸缩带动公交车车厢下降或上升。硬性伸缩管设定2个下降高度,第一个高度:正常情况时,只将公交车厢底降至与站台面平齐。正常上下客(见图2);第二个高度:是在不正常情况下,比如停电、起火等紧急情况时,公交车辆停在站台以外的地方,公交车厢底可下降至距地面约0.5米处,乘客可安全逃生(见图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